用户名:
密码:
第8节 给洋人立议和牌楼为哪般?

  在如今的中山公园里,矗立着这么一座牌楼,它不为某个功臣所立,也不是为了纪念什么文化名人。这个牌楼是给一名德国人立的,而且这“议和牌楼”不仅没有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反而还成为了大清朝的耻辱柱。
  
  这个牌楼叫“议和牌楼”,也叫“克林德牌楼”“和使牌楼”。克林德本是一位德国男爵,也是一名外交官,曾担任德意志帝国的驻华公使,可是他却无视国际法,命人大肆屠杀义和团成员,从而激起了很多老百姓的愤怒。
  
  1900年6月,克林德带领翻译柯达士前往总理衙门交涉一些事情,途中被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队员章京恩海开枪打死。这件事情成为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导火线之一。同年8月,打死克林德的章京恩海被德国判处死刑,12月31日被处斩于东单牌楼,也就是克林德被杀的地方。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为其树立一座品级相当的石制牌楼。就这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克林德牌楼立起来了,同时大清朝的尊严也不存在了。
  
  制作这牌楼的过程并不顺利。仿佛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故意和工匠们捣乱一般,刚刚雕刻好的花纹转眼间又变得模糊一团。明明刻上去了几个工工整整的大字,几天后便成为乱糟糟的一堆符号了。由于这石牌楼迟迟没有建造完毕,因此德国便不高兴了,认为清政府这是在有意拖延。负责石牌楼建造的大臣也不好交差,只得向上头据实禀明情况,清廷急得团团转却束手无策,而很多老百姓倒是不屑地说:“不过是一块婊子牌坊,那么着急做什么?”


  
  清政府慑于列强的凶悍,不得不督促着工匠想办法加快进度。一位老工匠看出了些门道,便和自己的徒弟说:“你明天去这附近的寺庙里拜一拜,就说‘现在上头催得紧,保佑我们尽快完工吧’。拜完之后就马上回来。”这小徒弟一口应允着,心里却感觉很是奇怪。
  
  第二天,小徒弟做完这些事回来,听到一个工匠说:“昨天才刚给牌匾上刷了漆,今天不知道怎么,被人用刀子划过了。”
  
  这时听老工匠说:“这下就好了,这下就好了。”大家却不明白这话里的含义。不过说也奇怪,自从这小徒弟去庙里拜了三拜之后,大家做工的进度果然快了许多,主要是没人来给他们捣乱了。就这样,一座石牌楼花了大约两年时间,终于算是竣工了。清政府也算是交了差,可这牌楼树立在东单北大街上,很多老北京看了都觉得这是国耻一般。
  
  那么,究竟是谁在和工匠们过不去,一再从中捣乱呢?有人说是当地的土地公公,他憎恶在自己的土地上矗立起这么一个玩意儿来。也有人说是被克林德杀害过的中国人的冤魂在刻意捣乱。尽管众说纷纭,不过这石牌楼最终还是立起来了,直到1918年,才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将其拆除并迁往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如今这牌楼还矗立在公园大门前,只不过名称变了,变成了“保卫和平牌坊”。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