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驱逐卓别林
-
在埃德加•胡佛执掌联邦调查局以来,他的意识里便始终紧守着一个信条,无论执政总统是否支持联邦调查局的工作,都要将“红色革命”列为首要的任务。因为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里,没有哪一位总统愿意让共产党从自己手中夺走政权,所以也就成为了胡佛局长和联邦调查局一项永远都不能中止的行动。
埃德加•胡佛的这一条生存法则,果然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成为了帮他度过一道又一道难关的秘密武器,而这也是埃德加•胡佛之所以能够在联邦调查局立足近半个世纪不败的原因之一。
熟悉埃德加•胡佛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喜欢并善于将小事说得比天还大的人,因为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无论是政府里的哪个机构,如果他负责的工作没有了,那么这个机构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而生存的法则往往就是这样。所以在杜鲁门执政期间,尽管很多时候杜鲁门总统总是在想方设法从联邦调查局手中分离出一些权力,但由于埃德加•胡佛这种真真假假的蓄意夸大,令杜鲁门总统不得不停止对联邦调查局权力的削减,并且在态度上也不得不向联邦调查局暂时妥协。而事实上,埃德加•胡佛很清楚,在杜鲁门的心里是根本不屑于与联邦调查局为伍的,只是出于政治需要。在很多情况下,看似杜鲁门总统好像是在帮联邦调查局,比如说服国会为联邦调查局争取专项资金的支持,但实际上他只不过是把联邦调查局当作了一个帮他巩固政权的工具而已。但这对于埃德加•胡佛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不管是谁当总统,联邦调查局或者说埃德加•胡佛所需要的就是与总统的这种互帮互助,这样才能够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埃德加•胡佛从他上台伊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共产党的调查与跟踪,即便是在联邦调查局在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之时,联邦调查局特工也始终在一如既往地调查着,其中包括很多世界级的名人。尽管到后来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令很多人都大失所望,甚至让联邦调查局因此而蒙羞,但仍然没有动摇埃德加•胡佛心中这一坚定的信念。比如对喜剧大师卓别林的调查,虽然联邦调查局花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去跟踪调查卓别林,但最终却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证据。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埃德加•胡佛也始终坚信,卓别林一定和共产党有关联。所以他不仅没有终止对卓别林的调查工作,反而捕风捉影地拼凑了一大堆关于对卓别林就是共产党的可能性的分析报告,并声称,对于共产党分子,宁可错杀一百,也不能放过一个。这可以说是对执政党的一种高度效忠的表现,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自然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他,以至于联邦调查局对卓别林的调查,几乎成为了一件当时美国人尽皆知的事情。
一直到杜鲁门当上总统后,埃德加•胡佛仍然到处在搜集着关于卓别林的所有信息。其实,杜鲁门没做总统之前就听说过这件事,这也是他憎恨埃德加•胡佛的原因之一。可是,事情真的关乎到了自己所执掌的政权之后,杜鲁门总统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与苏联关系搞僵之后,在埃德加•胡佛的鼓吹和导演之下,杜鲁门总统很快便将肃清共产党分子的任务交给了联邦调查局。如此一来,埃德加•胡佛对卓别林的调查就更加有恃无恐了,不止如此,联邦调查局对爱因斯坦的调查,在杜鲁门政府时期同样进行得热火朝天。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联邦调查局的这两项调查简直是滑稽可笑,但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却讲得振振有词,而且还拿出了许多相关的证据。
要知道,埃德加•胡佛与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虽然对总统的态度表面上看十分谦恭,而实际上却十分嚣张,尤其是对待卓别林的问题上,经过多年的调查,联邦调查局为卓别林整理好的档案竟然高达近两千页,可就是这近两千页的档案却没有一页能够明确地指明卓别林就是共产党的事实。但是,这并难不倒埃德加•胡佛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因为他们发现,曾经做过卓别林女朋友的演员斯柏莉突然有一天挺着大肚子找到了卓别林,并窃听了他们之间的谈话。在那场谈话中,斯柏莉不仅讲述了她与卓别林之间的那一段难忘的感情,还指着自己的大肚子告诉卓别林,肚子里面的孩子是他的。这简直是把卓别林当作了天下第一傻瓜,卓别林自然不会愿意去当这个傻瓜,于是他们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
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正是在这种时候找到女演员斯柏莉,并把她带到了埃德加•胡佛局长的办公室的。女演员斯柏莉倒也爽快,直接对眼前这个特工头子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从卓别林身上搞一点钱。如此看来,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了一些。后来,在埃德加•胡佛的授意下,女演员斯柏莉先是到法院把卓别林告了,然后便在联邦调查局的帮助下到处去散播卓别林的坏话,以及关于卓别林是如何与共产党联系,并以电影的形式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事情的。尽管最后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了血亲鉴定,女演员斯柏莉以失败告终,但联邦调查局特工却通过窃听和收买告密者等方式搜集到了很多不利于卓别林的证据。
正当埃德加•胡佛对联邦调查局特工所取得的这些进展表现得十分满意之时,不料杜鲁门总统却忽然就联邦调查局支持女演员斯柏莉状告卓别林一事对他进行了指责和呵斥,这让埃德加•胡佛心里很是不满。但几天之后,埃德加•胡佛便从一名特工那里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国会对在杜鲁门总统授意之下进行的“红色恐怖”活动很是不满,因为虽然联邦调查局所进行的“红色恐怖”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事实并没有联邦调查局讲得那么恐怖,为此,杜鲁门总统还在国会上承认了失误。原来,这个“密苏里的小人物”再次向埃德加•胡佛耍起了“小心眼”,想要寻机给他小鞋穿。但这一次,埃德加•胡佛却有着充足的理由来应对杜鲁门总统,因为,他手里的确是掌握着关于卓别林的一件关于人格与道德方面的事情,如果上纲上线的话甚至可以提升到商业犯罪的高度。
然而,这个对卓别林不利的证据其实就像是一段名人逸事一样,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事隔百年后的今天,其真实性都很难分辨。据联邦调查局说,当时卓别林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朋友说,有一天他兴冲冲地找到了卓别林,告诉他经过这些日子的努力,他终于拍出了一部令自己很满意电影作品,是根据安徒生《海的女儿》改编的。卓别林当时也很高兴,便拿出这部电影的胶片看了起来,可是,越往下看卓别林心里越不是滋味,因为这部电影拍得简直太好了,如果公映出来的话,极有可能会盖过卓别林的光环。于是,他借故想多看两遍将胶片留了下来,几天后朋友来索,卓别林却谎称胶片被他不小心搞坏了。但是,电影胶片没有拷贝,就只有这一份。
埃德加•胡佛就是用这个故事堵住了杜鲁门总统的诘问,也最终让司法部在后来做出了将卓别林驱逐出境的决定,虽然这件事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任何其他证据。尽管事情就这样看似圆满地过去了,但埃德加•胡佛清除潜在的“红色恐怖”隐患的行动却一直没有停止,对于杜鲁门总统,埃德加•胡佛也是时时处处提防着。清理有共产党倾向的社会团体活动虽然因国会的指责而暂时告一段落,但清理苏俄间谍的活动却又如火如荼地上演了,尤其是在政府部门里,这一活动其实从1947年开始就一直在上演着。从特工获取到的情报来讲,埃德加•胡佛在得知当时财政部的部长助理哈利•德克斯特•怀特是一名间谍之后,很快就通知了杜鲁门总统,因为涉及到苏俄间谍,为了防止中央情报局插手,胡佛换了一说法,声称有共产党分子渗入到美国政府里。可杜鲁门总统却不以为然,直到加拿大的总理给美国联邦调查局发来了通知,警告他们要小心哈利•德克斯特•怀特,而且,后来联邦调查局的特工又在一次清除共产党的行动中抓获了一名苏俄特工,并从这名特工口里再一次证实了哈利•德克斯特•怀特就是一名共党的间谍,杜鲁门总统才将怀特从财政部拿了下来。
在杜鲁门执政时期,埃德加•胡佛所做出的努力可以说远远要超过其他总统执政时的好几倍。可就是这样的努力,却依然没能换来杜鲁门的真心,这不禁令埃德加•胡佛感到“心寒”。如果不是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不断夸大甚至是制造“红色恐怖”事件,恐怕他和联邦调查局在杜鲁门执政的近八年时间里(1945年-1953年),早就已经被这位善于计较的“密苏里的小人物”像足球一样从美国政府里踢出局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