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悬疑推理 > 你不知道的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机密档案 > 第 3 章 生死考验,一战成名:罗斯福时期的FBI
第3节 为罗斯福新政保驾护航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打出的第一拳,本是想借助林白之子绑架案赢得广大美国人民的支持,以确保新政的顺利进行,没想到却在调查局这里卡住了,这让他倍感失望和恼怒。此刻的罗斯福正在考虑着借这次合并的机会将埃德加•胡佛这只拦路虎拿下。可是,就在罗斯福要下定决心再次发挥铁腕手段之际,一场意外从司法部传来。顷刻之间,所有笼罩在罗斯福总统眉宇间的乌云全都散去了。
  
  1933年6月17日,一个天气十分晴朗的日子,在堪萨斯城汽车站的停车场,四名调查局的特工秘密押送着一名叫弗兰克•纳什的罪犯前往莱文沃思。突然,两辆汽车朝着这四名特工所驾驶的车冲过来,司机赶忙一扭方向盘,躲开了这两辆车,但随即这两辆车再次向他们撞过来,调查局的特工知道一定是此事走漏了风声,弗兰克•纳什的同伙打算把他劫出去。调查局想绕开对方,但是汽车站附近本就车辆众多根本无法脱身,于是,双方展开了枪战。突发的场面令汽车站的工作人员震惊不已,他们很快拨通了报警电话,可是当密苏里州警察局赶到的时候,激烈的枪战却已经结束了。此时密苏里州的警察才知道,原来是调查局的特工在执行一项对罪犯的转移和押运任务。那位被调查局特工押运的罪犯弗兰克•纳什,正是不久前发生的那起轰动一时的银行抢劫案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因为在双方展开枪战时试图逃跑,所以被调查局的特工当场击毙了。而押运罪犯弗兰克•纳什的这四名特工中,名叫卡弗里的特工身上多处中弹,枪战结束时已经死亡,其余的特工有一名伤势较轻,另外两名伤势较重。
  
  按照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的要求,虽然这四名特工并没有完成他们的任务,但这一事情却迅速在堪萨斯城传扬开来,尤其是在那些亲眼目睹枪战场面的工作人员的大力渲染之下,四名调查局的特工被他们形容成犹如不畏枪林弹雨的铁甲战士。由于刚刚发生林白之子被撕票的事情,在美国人民的心中,正需要有一件代表国家正义的事件出现,而调查局的特工在这一时刻恰好弥补了美国人民这一心理上的需求。一时间,经过报纸的大肆宣传,调查局的特工便成为了代表着美国正义和法律的化身,这一事件很快便风靡了整个美国。
  
  消息在第一时间传回调查局的时候,处于踌躇和彷徨间的埃德加•胡佛心里很是震惊,而同时他又感到了一种力量,因为困扰他两个月之久的合并之事已经让这位调查局局长越来越感觉到不安,但这件事的出现却让埃德加•胡佛眼前一亮——他手中终于有了可以与司法部部长卡明斯及罗斯福总统直接对话的筹码。但埃德加•胡佛并没有即刻去找司法部部长卡明斯,而是在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经过后,坐在办公室为那名在枪战中死去的特工写起了请功报告,并派出手下的特工去详细调查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
  
  而司法部部长卡明斯在得到这一消息后,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很多记者云集到司法部,他才恍然间明白了一切,但他没有派人去将调查局的局长埃德加•胡佛请来,而是一个人面对那些记者谈起了这一事件,并再次面对媒体谈起了最初的构想,以及罗斯福总统在6月10日签署的那个命令。他理直气壮地告诉记者,美国的确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联邦执法机构来维护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且他还将这起案件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声明司法部已派出所有的特工来调查这起案件,因为这些歹徒既然敢于向调查局的特工开枪,就是等于在向联邦政府宣战。可以说,卡明斯的这一次回答,是他担任美国司法部部长生涯中最为漂亮最为完美的一次演讲了。因为在此刻,他已经为好朋友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的伊始之路铺平了道路。


  
  很快,司法部部长卡明斯就有了新的重组计划,那就是合并的计划不变,只不过合并之后的机构仍然叫作调查局,主要任务就是负责调查所有危害到美国宪法规定和侵犯到美国安全的所有违法案件,新的调查局局长仍然由埃德加•胡佛担任。
  
  至此,罗斯福新政终于在司法部拉开了序幕。而后来的事实也进一步得到了验证,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的这一决定,不仅保住了他的远房叔叔西奥多•罗斯福当年一手创建的成果,而且埃德加•胡佛所领导的调查局也的确为罗斯福新政的有效落实和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罗斯福新政推行之初,合并改革虽然看起来只是一项机构上的调整,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但实际上为确保新政的有力落实,如果没有一个在美国宪法规定允许之下的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所有好的新政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刚刚过去的时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这从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执政期间发生的林白之子绑架案便可以轻易看出,而罗斯福总统在上台之后,正好借助媒体与广大美国人民的要求来安定一下民心。恰恰在这种时候,调查局那四名英勇的特工勇斗劫匪的案件发生了。借着这一事由,政府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埃德加•胡佛自然也就成为了三个机构合并中的最大受益者。在这场以政治为目的的权力角逐中,可以说罗斯福和埃德加•胡佛最后达到了一种双赢的结局。


  
  如果是站在调查局的立场上看,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从一开始,其实就是把禁酒局、调查局等三个机构当成了他推行新政的一个实验品,只不过在这场实验中埃德加•胡佛成功了。而这一结果,对罗斯福总统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无论是哪一个局从中胜出都不影响他推行新政的步伐。但对调查局本身来说,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可以说,调查局在这一事关生死的政治游戏中,其命运完全掌握在了局长埃德加•胡佛的身上,所以埃德加•胡佛的胜利其实就是调查局的胜利。在这一场实验中,唯一的牺牲品就是调查局那名英勇牺牲的特工,但无论如何他却以自己一人的牺牲换回了整个调查局的继续生存。并且,由于卡弗里的牺牲,不仅保全了调查局,还为日后调查局成为一个闻名全世界的情报机构奠定了基础,这或许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
  
  其实如果细究起来,这一次调查局的再度被保全下来,也是与埃德加•胡佛平素对特工人员的有效管理分不开的。所以很多时候,有些事情看起来好像有着一定的偶然性,但其实在这些偶然性之下,存在着很大的必然性。其中包括曾经历了几度生死考验的调查局,以及此后雄霸于美国联邦调查局长达48年之久的埃德加•胡佛。对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来说,他自己从一开始也没有想到,此次对埃德加•胡佛的任命,不仅仅是完成了自己新政推行的第一步,而且在这一任命下达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埃德加•胡佛所领导的调查局又再一次揭开了一个令所有美国人民都为之一震的谜团。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对那些犯罪分子是一次很好的警示,同时也为罗斯福新政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罗斯福政府时期的繁荣,与埃德加•胡佛所领导的调查局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关联性。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