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国情研读:“优秀村官”沈浩的三大忠诚
-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的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的娇妻、幼女与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这是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辞,这也是年仅46岁的沈浩忠诚于人民、组织和信仰的真实写照。
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沈浩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无愧于党的事业,无愧于小岗村的村民,唯一愧对的是他的老母亲、爱妻、爱女与自己……
一、忠诚于人民
沈浩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小岗村的男女老少无不称他是“好人”。
2004年,身穿深棕色棉夹克的沈浩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来到了小岗村。来之前,有人提醒过沈浩,农村情况复杂,小岗作为“中国改革第一村”尤其敏感,要超脱一点。沈浩不以为然,没想到上任第一天,人们就对他投来了不信任甚至是冷漠的目光。“他恐怕在小岗待不了两个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人们这样猜测着。
沈浩一来就去农户家,第一站是关友林家。关友林的老婆和孩子精神方面都有问题,家里常年没人收拾,苍蝇满屋飞,卫生条件很差,沈浩陪着这家人吃了一顿像“猪食”一样的午饭。不久,沈浩找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把地面打上了水泥,为他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村的家底:村集体负债4万多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民普遍住在20世纪盖的小平房里。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还有人形容小岗村是“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跨不过富裕坎”。
困难很大,但是沈浩绝不退缩,他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带领村民自己修路开始,沈浩终于把小岗村团结起来,使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
二、忠诚于组织
2008年9月底,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当得知沈浩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鼓励沈浩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沈浩在学生时代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当他所在的机关因机构改革分流干部时,他主动报名去参加学习。当省级机关组织万名干部下农村时,他主动报名去当村官。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乡下小岗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把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完成好。
沈浩是一个在省级部门中名不见经传的机关干部,但是他把到农村基层工作当作“干事创业的机会”,把到小岗村当书记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沈浩在日记中写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沈浩上有90岁的老母,下有几岁大的女儿。但当组织上根据小岗村村民们请求,让他再任3年村书记的时候,他无怨无悔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留在了小岗村。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常常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为小岗村把心都操碎了”。他是一个真正忠于党和人民的共产党员。
三、忠诚于信仰
1986年,沈浩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了这样的誓言:“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党和人民积极努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永做群众中的普通一员,并在群众中努力起模范带头作用……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将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
沈浩说到也做到了,他无愧于自己的信仰。
2006年,沈浩的3年任期将满。这时候,朴实的小岗村村民们被沈浩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干实事的精神感动了。他们辗转找到安徽省财政厅和选派办,用按满98个红手印的申请书表达了希望沈浩留下的请求。
沈浩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曾有过犹豫,但他最终选择了留下,成为当时安徽省唯一连任两届的选派干部。为小岗村,他愿意再拼上3年。有人问他,放弃优越的条件到农村,图啥呢?沈浩回答:“我是党员,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岗位,党的决定就是我的选择。”
小岗村村民对外人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离不开沈书记”。2009年秋天,眼看沈浩的第二个任期又要结束了。村民问沈浩:“你给我们说个实话,到年底,你还愿意留下来吗?”沈浩笑了:“只要你们欢迎我,我愿一辈子留在小岗!”
一语成谶。
沈浩积劳成疾去世后,小岗村村民们将印满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他们用这种传统观念中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对沈浩的肯定和不舍。
忠诚于信仰,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大政绩。
延伸思考
一、在忠诚于组织的同时,如何保持个性化和人格独立?
很多棱角分明的人在组织里打磨一段时间之后,都成了圆溜溜的鹅卵石,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有人认为这是“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然而同质化的成员会使组织失去活力。
组织是一支队伍,而不是一个标准化的车间。成员在组织中,各有个性、特长,在目标和信仰一致的前提下,组织成员的具体办事方法应该各取所长,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更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优势。
二、如何防止从忠诚滑向愚忠?
我们提倡忠诚,因为忠诚是高尚人格的必备素质,也是组织战斗力的有力保障。从古到今,人们都为忠诚唱赞歌,树丰碑。忠诚没有错,但忠诚并不意味着愚忠。
曾子强调“事君能致其身”,忠诚的臣子要能够为君主而死。但那是有条件的,忠诚不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君主是非不明,还要为他尽忠,那就是愚忠。
忠诚首先要有对是非曲直的判断,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忠诚,才是促进组织进步的忠诚。毫无原则的愚忠最终将葬送自己和组织的未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