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图书频道 > 综合其他 > 鲍鹏山品水浒 > 第 8 章 《鲍鹏山品水浒》之《宋江篇》片段
第3节 侠义江湖之不问是非,只问兄弟

  这宋江一出场,就干了这么一件大事,而且干得如此周密,如此成功,在极度惊险之中,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救晁盖这一点来说,宋江确实非常的义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舍着条性命”来救晁盖,用晁盖的话说,是“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来报信,“我们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用吴用的话说,“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所以,晁盖感慨地说:“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个兄弟,也不枉了。”
  
  我们读《水浒传》至此,也感叹宋江的冲天义气。
  
  但是,“义气”是这样的一种东西:义气永远不可能对其做单纯的评价。
  
  当甲对乙讲义气时,往往会牵涉到他人,比如牵涉到了丙,甚至损害了丙,我们如何评价这样的义气?
  
  当我们不问是非,为朋友两肋插刀、大打出手时,我们如何面对来自对方的评价?
  
  我这样说,是因为,当我们赞赏宋江对于晁盖等人的大义之时,不要忘了,他同时是在损害别人。
  
  首先就是何涛。


  
  首先,何涛此人,并无劣迹,不过也就是一个济州公安局刑侦科科长,他的弟弟何清喜欢赌博,他就生气;被上司责罚,回到家,和老婆一起发愁,可见也是一个不失正派的普通的居家过日子的人。
  
  他摊上这样一件倒霉的事,被上级无端责罚,脸上刺了字,已经很是值得同情。他侦破此案,并来到郓城县抓人,是他的职责,即使我们站在晁盖的立场上,也不必要把他看作仇人坏蛋,因为他的作为,乃是职务行为,与他个人品性无关,他和晁盖等人也素不相识,无冤无仇。
  
  你是贼,我是警察,警察抓贼,是职责所在。你既选择做贼,你可以怕警察,但你不能恨警察,不能视警察为仇人。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何涛是缉捕人员,要缉捕晁盖等人,就说他是坏人。
  
  何涛碰到宋江,互通姓名,何涛一听是宋江,倒地便拜,说道:“久闻大名,无缘不曾拜识。”宋江请何涛上坐,何涛道:“小人是一小弟,安敢占上。”表现出对宋江的极大尊敬,要知道,何涛是上司衙门的人,如果不是敬重宋江,他完全没有必要在下级小吏面前如此谦恭。
  
  何涛对宋江不仅非常尊重,而且还非常信任,马上就把真实情况对宋江和盘托出。要知道,对这件案子,何涛自始至终,都非常谨慎,非常注意保密,务求

  
  【鲍氏心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委屈的是别人。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伤害的是自己。
  
  把正贼一举抓获。那么,他为什么对宋江如此信任呢?
  
  第一,出于对宋江本人的敬重。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太大,太好,所以,他相信这样的人绝不会坑害自己。
  
  第二,出于对宋江身份的信任。宋江是郓城县押司,这样的案子,正是他主办的范围。也就是说,在何涛看来,帮我办好这件案子,是宋江的职责所在。
  
  所以,在何涛看来,无论从个人私德上,还是从职业公德上,他都很相信宋江。
  
  如果此时我们还要批评何涛,那就只能说,他太大意,太相信人,没有考虑到宋江有可能认识晁盖,并且徇私枉法。
  
  但是,我们这样责怪何涛,实际上就是怪何涛没有小人之心了,没有以小人之心度宋江之腹了。
  
  是的,何涛是以君子之心来度宋江,他是把宋江看成君子的。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委屈的是别人。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伤害的是自己。
  
  但是,宋江对得起何涛的尊敬和信任吗?

  
  从何涛的角度来看,宋江真是一个君子吗?
  
  正是出于对宋江的信任,他才最终办砸了事。要知道,他办砸了事的结果,是要被那昏聩而混账的济州知府流放的,所以,当他得知晁盖跑了,一连声叫苦道:“如何回得济州去见府尹?”
  
  而万一走漏消息导致晁盖逃脱的事实被揭穿,宋江当然要倒霉,但是他何涛能脱得了干系吗?他泄露机密给宋江,宋江报信给晁盖,追到最后,他是最大的罪人,等待他的,是何等的惩罚?他可也是有家有口的人啊。
  
  后来,在石碣村,他被阮小七割了两只耳朵,成了残废,获得了济州知府的宽恕,没有被流放,这是他的最好结局了。
  
  仔细想想,他又何辜?是谁导致他如此悲惨的下场?
  
  【鲍氏心语】孔孟的“义”,乃是“正义”,关键在于一个“正”字。而江湖义气,顾名思义,致命处在于一个“气”字。气,就有正气和邪气的区别了。只问兄弟,不问是非,结果往往就是沆瀣一气。沆瀣一气了,当然是“邪气”。于是,江湖侠义,往往变为江湖“狭义”——很狭隘的、对局外人极其不公的“义气”。

  
  答案是:宋江。
  
  所以,在宋江对晁盖的“义”的另一面,是对何涛的“不义”。
  
  江湖义气的致命问题,即在于不问是非,只问兄弟。
  
  所以,这样的江湖义气,与孔子、孟子所说的人生大义,是有极大的区别的。
  
  孔孟的“义”,乃是“正义”,关键在于一个“正”字。
  
  而江湖义气,顾名思义,致命处在于一个“气”字。
  
  气,就有正气和邪气的区别了。
  
  只问兄弟,不问是非,结果往往就是沆瀣一气。沆瀣一气了,当然是“邪气”。
  
  于是,江湖侠义,往往变为江湖“狭义”——很狭隘的、对局外人极其不公的“义气”。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