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父亲头里走,母亲远远地跟在身后
-
父亲靠每月66.5元的微薄工资,养活我们一家六口人,这样的日子过了至少十年。单位几次动员父亲退休,那年父亲已经快七十岁了,虽说身体尚硬朗,但终究老了。父亲想——不行,还有我和三姐要上学(那时三姐在上大学,我读初中),老伴儿又没工作,一下子基本的经济来源都将失去保障。父亲向单位申请补差——从送煤转到给单位澡堂烧锅炉。至少可以不用那么大体力支撑。后来锅炉也不能烧了。单位的意思是这回非退不可,这才勉强退下来。
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一个休息日也没真正歇息过。公休日是礼拜二,父亲一早蹬着三轮车转到几十里外的门头沟扫煤,为的是回家来自己摇成煤球好省下买煤火的钱。摇煤球用的筛子直径比我两臂伸开的距离还要长,下面垫小花盆,煤末中夹拌一定比例的黄土增加黏性,摇起来两膀用力如摔跤,带动浑身使劲——这种场面即使在现在的老电视剧中也不多见了。再就是,我印象中,父亲一个星期总要有两天晚上不在家住,而是到单位值夜班,为多挣几个夜班费。一到这两天夜里我就害怕,家里就剩下母亲、三个姐姐和不到十岁的我。我是家里唯一一个“男人”——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害怕。
退休以后的父亲百无聊赖,没着没落的,唯一的手艺就是搪炉子——还是没离开本行。父亲走街串巷给老街坊们搪炉子,父亲手艺好,搪出来的炉子好烧还省煤,颇受左邻右舍主顾们的欢迎。但这营生也只限于入冬前的几个月,季节一过立刻就清淡了。还得想别的辙。
一个老朋友廉价卖给父亲一辆半新的三轮车,这让他心里多少算是踏实了下来。先是蹬三轮车拉座,后来经人点拨,开始在胡同口摆摊卖菜和水果,聊以挣钱贴补家用。风吹雨淋日晒,自己上货自己卖,没人帮得上他。七八十岁的老人,负重二三百斤,往返五六十里的路程,辛苦自知。我实在觉得亏欠父亲的太多太多,没有他没日没夜地奔波劳碌,就没有这个家。没有他执意供我上学读书,也没有我今天心灵的安顿与充实——而我已经快把这样一位父亲忘掉了。十几年前,我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到分担父亲的辛苦;十几年后,饱受病症折磨的父亲又成了一个我们闻所未闻,让人思之都会心凉到底的负担!原谅我——父亲!尽管我从没有机会,更羞于当面对您表达,只有现在写下我的愧疚和遗憾——原谅我,父亲!
父亲的病正像野草一样,以惊人的速度一天天向着不可预料的方向疯长。
周五一大早,老家的堂兄打来电话说,“老头儿这几天闹得太凶了:经常把东西摔得满地都是,制止他,还用拐棍打人,有时一天都不吃饭,拉屎撒尿自己都不知道了……”为这,哥嫂好几次都急得掉了眼泪。
我猜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打电话给我的,怕我工作分心。
又怎么能不分心?焦虑、忐忑、压抑……一整天都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度过的,心早已经被父亲拽到了他身边。
二姐就父亲最近的种种表现咨询了医生。只讲了几句,即被医生判定为重度的“老年痴呆症”。
看来父亲的症状很典型,在医生那里根本不足为奇。只是自己家人对父亲的性情骤变,感到不可思议而已。这还说明,这种病在诸多老年病中带有相当的普遍性。目前对这种病没有什么更好的治疗方法,用一些安神或活化脑细胞的药物也只能起到“部分控制”的作用,不可能根治,只能任由其发展。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步步逼近死亡。
我们在当初对父亲的愤愤不平中,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后来同事在网上帮我下载了大量的有关老年痴呆症的资料——
资料一:
老年痴呆的主要表现:起病缓慢,早期症状多样,以近事记忆力障碍为最常见的表现,一天前发生的事情记不得,而几十年前的事情还能记清。其次,以猜疑为其最先出现的症状(父亲两年前就因总是疑心保姆偷他钱,而屡屡与保姆发生矛盾,后来经常疑心别人在饭菜里下毒),精神显著衰退,有心胸狭隘、情绪迟钝、爱闹意见和易发怒(完全符合)、睡眠颠倒(父亲白天随时可以坐着睡着,晚上就失眠)的倾向。进一步发展时,计算力减退,精细思考发生障碍。此阶段也可出现语言障碍,词汇减少,言语单调,喃喃自语(父亲从一个沉默的人变成“话痨”了,一刻不停地自言自语,总不外“回老家”、“盖房子”等几件事)。大多数患者还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住楼房时,他一觉醒来经常“转向”,分不清哪儿是哪儿,彻夜都得开灯睡觉),在痴呆晚期还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如口面部不自主动作,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身,等等。
资料二:
老年痴呆的主要表现有:1.记忆障碍;2.计算力下降;3.空间定向障碍;4.语言障碍;5.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6.情感与行为障碍:表现为坐立不安、多疑、易激动、淡漠、抑郁、焦虑或欣快(父亲经常莫名地哭笑,喜怒无常),可能出现妄想、错觉、幻觉,有被害感(这些在父亲身上尤其严重)而出现冲动性地伤人、毁物行为。有的病人一改以往的生活习惯,变得不注意衣着,不修边幅,甚至收集废物。有的表现为性欲亢进,纠缠妻子或其他女人,甚至发生不轨行为……
资料三:
老年痴呆是大脑细胞退化萎缩、细胞密度降低的器质性疾病。可引起脑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记忆越来越差。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的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的损害,也就是由器质性脑损害导致的基本上不可逆的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资料显示老年痴呆的疾病成因时说:1.它虽不是衰老的必然产物,但与衰老有关;2.多数(70%)与遗传有关。
我不知道父亲的上一辈有没有这方面的遗传,从他得病以前跟我们的讲述里,似乎应该没有。但,我自己呢?——我的下一代呢?会不会因此受到遗传?——想想也够让人不寒而栗。
一一比照,父亲的表现几乎与资料上说的全都吻合。可见他的案例不是孤立的。但于我们这个小家,父亲的病则足以压倒一切。
我之所以在这里对相关资料作不厌其烦地引述,正是想提醒所有“上有老”的家庭:既然衰老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把老人病情的发展控制在最低限度,以防微杜渐。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3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其中老年痴呆症患者比例已达到2.9%)。到本世纪中叶,预计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四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这样一个日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里,老人们的各种疾患,将不仅带给他们自身无尽的痛苦,对于他们的家人、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注定也将是无尽的负担。养老,不再是一个家庭面临的小痛苦、小悲哀,它更是全社会必须正视和关注的责任!
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的前夕。中午时分,我独自来到母亲坟前,长哭不止。
谁都不知道我去哪儿了,我没跟任何人打招呼,让姐姐们和兄嫂围着村子一通好找。
我就是想一个人看看母亲,跟她说说话。此前的几次上坟(“头七”、“五七”、“百日”等),都是一家人一起,那种仪式化的场面让我变得情绪内敛,欲哭也无泪。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余光中《乡愁》
今天,就我们娘儿俩,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阳光晴好,我可以感觉到阳光在坟土上的慢慢移动。四周静极了,只有一排排高大挺直的杨树发出的万叶吟风的飒飒声响,像有许多人在身后交谈。然而没有人,连一只狗也没有。静,静得虚空而缥缈,原来人是这样脆弱的,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堪一击。数月前,母亲令人不安的哭声犹在耳畔,那时我是多么没有耐心啊,如今再也听不到了。出奇的安静让我感到出奇地失落——眼泪就在这个时候情不自禁地倾泻而出。
我点燃一支烟,坐在母亲的面前,仿佛看到了母亲看我抽烟时的笑容。病中,母亲握着我的手从不愿撒开,好像稍一松手,儿子就再也不回来了(她无法下床,想见谁,只能被动地等我们来到她的身边),她的渴望全在她握着我的手的力度。现在,母亲对我彻底撒手了,真的抓也抓不住了。
那么母亲,您知道现在的我有多难吗?您知道父亲的病有多让人揪心吗?这些您都知道吗?
无处悲伤,也无人可以倾诉。我忍不住发短信给远在东北老家休假的妻子。我说:“我现在坐在母亲墓前,难过极了。”
妻子回复:“别太难过了。老人有知,也不希望看你难过的。”
一时间,泪涌如泉。
我眼前突然出现一幅图景:父亲母亲每次出门逛街,都是一前一后走的,快六十年的老夫老妻了,居然顾忌一起走被人撞见会笑话,更别说牵手了。通常是母亲让父亲“先头里走”,然后自己再故意磨磨蹭蹭地东找西找才出门,远远跟在后面。距离拉开了,心里却彼此相互照应着——这就是他们那个年代特殊的“爱情”表达方式。这图景在我印象里已淡忘多年了,今天被翻出来,别有一番滋味。
我怕这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如今是母亲走在前面,父亲会不会随后跟着?!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