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2节 大清军队:从八旗到绿营,再到各色乡勇

  练新军之前,大清的军队如果也分代的话。那么从八旗到绿营,再到湘淮,总计三代,只不过一代不如一代。
  
  (一)八旗与绿营
  
  入关前,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镶黄、镶白、镶蓝、镶红。各旗编制:每300人设一佐领(牛录额真),五佐领(1500人)设一参领(甲喇额真),五参领(7500人)设一都统(固山额真),是为一旗。每一都统下设左右副都统(梅勒额真)。计下来,总兵力是6万人。兵种为亲军、骁旗、前锋、护军、步军等。特种兵有神机营、健锐营、枪炮营、藤牌营等。
  
  之后,增设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所以入关前清军已达到二十四旗,但习惯仍称八旗,靠此打了天下。入关之后,整个八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驻京师,称“禁旅”八旗,一部分驻防各地战略要地,称“驻防”八旗。兵额总数是225429人。
  
  中国恁大的地盘与人口,八旗明显扛不住。于是以汉治汉,组织汉人武装,由于使用的是绿帜,故称绿营。刚开始搞了90万,后缩编为66万。按标、协、营、汛编组,分步、马、水师等兵种。
  
  由于满人是以夷狄之身入关的,汉人把它当外人,它自己也把自己当外人,既想利用绿营兵力又担心绿营兵力造反。所以建制之初,两支兵种的待遇和地位就是不一样的。八旗是世袭特权,打下天下之后更是发展为光拿干薪不干活;绿营的兵饷不及八旗兵饷的三分之一,却只管干活。而且,制度里还特别规定,绿营军官可以克扣军饷,称之为丁名粮(虚粮)。当然,除了公家规定可以克扣的外,各级领导干部还可以八仙过海,私自克扣。


  
  康熙年间平定三藩时,八旗兵就用实力向政府证明,自己就是吃干饭的。于是政府开始倚重绿营。可是乾隆中叶以后,绿营也向政府证明,自己也不想喝稀饭。这让政府很头疼。遇有战事,不得不临时招募乡勇团练,相当于现在的民兵吧。
  
  鸦片战争时期,政府用过旗兵,用过绿营,甚至试图把东北打猎的猎户给请出一部分来,当然还有所谓的气功大师、浪里白条、猴子等,但是都打水漂了。太平天国时期,政府当然还是民兵的思路。结果有两支民兵崛起了。一支是曾国藩组建的湘军,一支是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中国历史一直在证明,军队只要是国家的,它就没有多少战斗力;只要私家化,战斗力陡增。之前有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现在有曾李的湘淮军。当然中国的国军与近代意义上的军队国家化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国军,从宋朝开始,就很流行如下规则:一是以文制武,地方各级统兵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统辖或节制;一是分权牵制,总督、巡抚、提督、总标在军政方面职责不明,谁都可以插一腿,谁也负不了全责;一是兵不常将,将不常兵,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临时调配,干完就走。军队造反是不容易了,但是军队战斗力也不行了。
  
  1868年(同治七年)起,政府曾指派时任直隶总督的曾国藩用湘军制度改造绿营,并推行到全国,所以绿营又改称练军。但是甲午战争证明,重整过的练营也不行。
  
  按曾国藩的描述,绿营兵的战斗力如下:“彼营出队,此营张目而旁观,哆口而微笑。见其胜,则深妒之,恐其得赏银,恐其获保奏;见其败,则袖手不顾,虽全军覆没,亦无一人出而援手。拯救于生死呼吸之顷者。”
  
  这样的兵要是有战斗力,那就是见鬼了。
  
  (二)湘军和淮军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的成全,湘军与淮军也不会由一般的乡勇上升为清政府新兴的主要军事力量。
  
  面对太平天国的声势,清政府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让大臣练兵的。1853年(咸丰三年),政府任命的督办团练大臣多达四十余位。这其中,练出名堂的就是曾国藩及其湘军。原因如下:
  
  首先是湘军的编制。依明朝戚继光成法,以营为单位,每营500人。营辖四哨,哨辖八队,有劈山炮、抬枪、小枪、刀矛诸队,合亲兵六队,共三十八队。队设什长、伙勇各1名,正勇12或者14名。数营设统领一员。水师每营380人,快蟹、长龙船各一,舢板船八,有浆、橹、舵、头篙、炮手、舱长等。此外,每营还设有长夫180名,担任运输任务,大大减轻了正兵的体力负担,增强了战斗力。
  
  其次是它的征兵制,以募兵制代替了绿营的世兵制。而且主要招募湘乡人,特别是从至亲密友门生故旧中挑选。

  
  再次是它的饷制。军饷不由户部拨而由自筹,自筹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捐纳,也就是卖官;途径之二是厘金,它是为镇压太平天国而产生的,就是在各通商码头设卡抽厘。湘军杜绝绿营虚冒回扣等缺陷,给士兵高达平均6两的月银,较绿营多三倍。营官以上另有公费,每一营官饷银50两,公费150两,月收入可达200两之多。
  
  这样一来,战斗力就出来了。高工资就不说了,只说它的私家化:
  
  第一,选兵只选乡村愚夫,不选奸滑游民。
  
  第二,选将只选黑社会资源,同学同乡师生亲友等。
  
  第三,上下级将官之间也是知己知彼的关系。统领选营官,营官选哨官,依次而下。
  
  第四,以儒家思想教导他们忠孝节义。其实,不教导,本能地都知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至少打仗时撂挑子就跑的当口,会想到身后都是自己的哥们爷们儿,临阵逃脱的念头会降低许多。
  
  1861年(咸丰十一年),曾氏给自己的得意门生李鸿章一支小分队,李在此基础上从安徽老家淮河一带募兵,所以出现后来居上的淮军。淮军旗下出现诸多名将:张树声、周盛波、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李鹤章(李鸿章之弟)等。曾氏曾写信给李鸿章发过牢骚呢,说自己手下的一些湘军将领“皆思自立门户,不肯寄人篱下,不愿在鄙人及胡、骆等脚下盘旋。淮军如刘、潘等气非不盛,而无自辟乾坤之志,多在台从脚下盘旋。岂阁下善于制驭,不令人有出蓝胜蓝者耶?”

  
  站在我们旁观者的角度,曾氏发这些牢骚,明显在说明他的湘军在私家化方面不如李鸿章的淮军。
  
  淮军的兵制、编制与饷制与湘军略同。只不过太平天国灭亡后,曾氏担心功高震主,以湘军暮气已深,丧失了战斗力为借口,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解散了。之后清政府就只能依靠淮军了。曾氏虽然给政府整顿过绿营,但是差强人意。
  
  可以这么说,不管是湘军还是淮军,由于面对的太平军与他们是一样的黑社会性质,双方都是靠的血缘与人情,战斗力也就相当,打得不相上下。淮军跟现在的中国球队接受外援一样,聘请了西式洋枪队。事后李鸿章的淮军,在硬件方面,也使用上了洋枪洋炮。软件方面,19世纪70年代起,开始派遣留学生赴德、日学习军事。80年代,开始聘请德国军官教练陆军,设立北洋水师学堂、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并且有了自己的近代化海军——北洋舰队。但软件的核心,制度与人事方面还是黑社会性质。面对日本那样完全近代化的军队,当然不是人家的对手了。于是海陆两军,全在甲午战争中打了水漂。
  
  (三)麦高温眼里的大清军队
  
  大清的军队到底是个什么德行,我们这里用西方人的文化瞳孔观照一下,具体来讲,是看看在中国生活了五十年之久的英国传教士麦高温的描述。
  
  镜头一:从外表上讲,中国士兵看上去十分滑稽可笑,他们显得并不威严,即使他们个头很大,人们在看他们时总免不了流露出一种半带鄙视和讥笑的神情。当官的没有教过他们如何使自己显得精明或表现出军人的气质。以西方的观点看,他们从没受过任何值得称道的训练。中国的士兵没有被要求站直、挺胸,以充分利用父母赐予的每一英寸高度。他们不必去学走正步,这免去他们精神上的折磨。对这块土地上的士兵而言,这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他们原本对左腿和右腿的概念就混淆不清。
  
  镜头二:士兵们不讲卫生,这实在是一件令人作呕的习惯;士兵们对水和肥皂从来都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他们看上去肮脏而邋遢,好像从来都是穿着军装睡的觉;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士兵是不穿鞋袜的。行军时,他们穿草鞋,不行军时,他们穿上天赐予的鞋——裸脚!为士兵配备军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府从来就没有在这事上伤过神,只是在前胸和后背上各显一个大而显的“勇”字而已。
  
  镜头三:观看一队执行某种特殊任务的士兵行进,留意他们所配备的武器装备,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每个士兵都把枪扛在肩上,另外每人还配备了一把扇子。扇柄插在背后的衣服下,另一端伸出来,离耳朵很近,这样在行进中就不会给他带来不便。如果天热,他们就把扇子打开盖在头上,并且用辫子将扇柄缠住,以便扇子的位置固定。另一件与扇子同样重要的是竹烟枪。一想到烟枪,他们就恨不得把背上的长枪扔掉。为了不妨碍双手的自由活动,他们把烟枪水平地插在背后的腰带上。第三件重要的东西是雨伞。每个想体面一点的士兵都有一把雨伞。如果没有雨伞,作为军人的“勇”的品质就会受到质疑。中国人并不认为一个士兵被雨水淋湿会提高自己的尊严或是表示他的高效率。

  
  镜头四:参军需要经过公开的考试,测试的内容是剑、盾与弓箭的运用能力。一个应试者拿着剑与盾与对手决斗。这种表演有时让我们觉得滑稽。在我们看来,它更像是江湖艺人的把戏,而不太像是士兵的功夫。但旁观者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是一场精彩的武术表演,并不时对表演者矫健的身手报以一阵阵的喝彩。接下来是射箭。他必须射中大约五十码开外的目标。最后是力量测试。他抓住了最沉的足有一百镑重的那块石头。证明了自己的力量足以将在战场上遇到的任何一个敌人抓起来扛在背上。他因此而得以入伍了。
  
  镜头五:沿途的店主总是害怕军人的到来,尤其是当这些军人要去与敌人殊死搏斗时。如果军人们驻扎的地方没有营房,他们通常就住在当地最大的寺庙里,没有人会认为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妥。军人们的到来对当地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由于军官克扣口粮,所以士兵们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向无辜的老百姓泄恨。就连小鸡都会在凶神恶煞的士兵面前惊恐地张着嘴,伸直翅膀落荒而逃。看上去活蹦乱跳的小猪也失踪了。
  
  镜头六:中国士兵所受的军事教育太差,因而素质也低。他们不够勇敢不是因为天性中某些遗传因素的欠缺,而是周围的环境使然。威海卫兵团在从义和团手中夺取天津的战役中显示了中国人的禀性。总有评论说中国人只需要领导,威海卫兵团短暂的历史就证实了这一点。
  
  这外国人的文化瞳孔里,中国军队确实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他还算安慰了我们一下,那就是,中国人天性里并不缺少勇敢及成为好士兵的禀性,只不过缺少好领导罢了。八国联军进中国,曾雇用过中国兵团。其中的威海卫兵团是最出名的一支,他们在英国人的领导下,作战勇敢,受到联军一致好评。
  
  一句话,好兵还是有的,就看你政府怎么练了。而且,看了这些镜头,我们后面才会明白,袁世凯练新军,是多么的潮哥!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