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5节 疑犯审判室的对话

  在激烈的情报夺取战上,如果不想在分析过程中失误,不管对蓄意情报还是非蓄意情报都要拿捏自如。尤其是在审问嫌疑人的过程中,犯人给出的虚假自白是一个很大的干扰项。能辨别这种干扰项,需要强大的洞察力,去找到犯人谎言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几年前在江原道高城里,发生了一件抢劫案,三名二十岁出头的嫌疑人被抓获。其中一名还有智力障碍。警察在审问的过程中问道。
  
  “听说你之前还杀过人?”
  
  审问的时候,经常会使用类似这样的设问法。不是因为有确实的根据,而是为了引出对方如实自白。如果这时对方回答:“你听谁说的?”警察就会有预感,肯定有什么内情。接着会说:“跟你一起进来的哥们儿说的。”这就利用了这种方式,让对方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是,不是我杀的,是他杀的。”
  
  可见对方已经成功地被诱导了。
  
  “是吗?那是在哪儿杀的?”
  
  “就是在旁边的公寓。”
  
  “是什么时候干的?”
  


  “去年夏天”
  
  “详细的还能想起来吗?”
  
  “从屋里拉到屋顶,推下去的。”
  
  “那尸体呢?”
  
  “埋在那边的山坡上了。”
  
  “到那能找到吗?”
  
  “当然!”
  
  询问过程完全朝意想不到的方向进展。但在这之前,警察从嫌疑人是智障者的这一点,判断出不能直接相信对方的陈述。紧接着审问另外一个嫌疑人。也就是那个哥们儿。
  
  “什么?!绝对是胡说八道!”嫌疑人大跳起来说。
  
  警察其他嫌疑人的陈述告诉了他。果然,对方也表现出同样的反应。
  
  “那不是我干的,是他干的。我只是帮他而已。真的。”
  
  在确定两个嫌疑人的陈述以后,警察立即出动,到嫌疑人指出的地点。在那附近真的发现了被隐藏起来的尸体。警察判断这是一件杀人案之后,正式提出起诉他们。但是,与嫌疑犯的陈述相反,尸体上穿着的是登山服,并且已经骨化了。虽然与陈述多少有差距,但尸体确实在指定的地点附近找到。因此,决定起诉他们。
  
  接着,在验尸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从七层坠落的尸体不可能有这么完整的骨架。更是没有找到骨折的地方。加上,遇害时间是夏天,尸体上的衣服却是秋装。公寓记录上也没有客人失踪的记录。结果,他们在一审的时候被宣告有罪,等到二审的时候宣告无罪释放。嫌疑人只是在警察的笼络之下,反复进行的陈述的结果。
  
  过去,经常出现因为拷问或逼不得已而提出虚假证词的现象。但在没有严刑拷问的今天,依然存在做假供的现象。在美国明尼苏达州,近二十年来,因为杀人而被宣告有罪的二十二起案件中,有多起案件是因为假供而出现了误判,最后通过DNA检才找出了真凶。这种结果表明,假供是赤裸裸的陷阱。
  
  人们因为各种理由撒谎。在合乎情理的状况下,也会因为根本就不值得作伪的原因而撒谎,也可能会在受到环境氛围或当事人的心理不安等影响后,无意中说谎。并且,很多犯人为了避免更大的不利,或出于保护某人而撒谎。就像上面提到的事例一样,如果审问对象是处于情绪不稳定,或智力上有障碍的情况,以及未成熟的青少年,就更加需要特别留意。
  
  在商务现场上,更是到处都有假情报。出于蓄意包庇和以讹传讹,以及毫无根据的谣言,各种造假情报围绕着人们。尤其是股市中,正是各式各样的谣言施展其威力的地方。在股价交易中,因为相信造假情报而造成损失的情况,并不罕见。随着IT行业的发展,通过网络通信,社会网络等,“信不信由你”式的情报,被包装成真实的公论。那些好事者又大面积地散布谣言。但谁都不愿为其造成的后果负责。


  
  如同警察对所搜集的陈述或情报,反复进行验证过程一样,在利益争夺之战的商场上,同样要对已知的情报,进行层层的验证和确认,以免陷入对方的迷……详见韩国心理学畅销书《隐藏的心理学》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