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节 “后爹”面临的新挑战
-
管理大师约翰·科特曾说过:“作为一个领导者,许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长篇大论,领导者只要注意一下人感情上的细节,就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在一个企业中,想要让员工真心实意地将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企业领导者在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经营好每一个员工,说到底就是能否做到对每一位员工都坦诚相待。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领导者,追求与员工之间要做到真诚的交流,他曾经在演讲的时候说:“你可以不说,但是只要说,就要说真话。”所以,马云在员工的心目中是领导,更是朋友、是家人。
当马云第一次走进了雅虎中国的办公室,眼前的一幕让他顿时百感交集——从雅虎中国几百名员工的眼睛里,他竟然读出了几十种神情:有迷茫的,有沮丧的,有愤怒的……马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毕竟,当自己的命运突然被当作交易一般被人所掌握时,很多人心里都会打鼓。
然而,对此时的马云而言,他真的希望这些人可以给他、给阿里巴巴一个机会,共同把事业继续做下去。况且,此时的他根本就没打算过要裁人,十分希望他们都可以留下来。
马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踏进雅虎中国办公室后,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首先,我很抱歉,因为制度要求,我不能预先跟大家作沟通;其次,请大家给我一个机会,一些时间,留一年下来观看;最后,希望大家在一个有空调、像公司的地方舒舒服服地上班。”
不过演讲风格以煽情著称的马云这番话似乎并没有换来太多的掌声,毕竟,大部分被并购公司的员工都对“后爹”没有好感,甚至存有一定的敌意。
无论如何,马云永远相信八个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决定用行动打消雅虎人的顾虑,让他们认识到“后爹”也不全是偏心的,不是只会喊着“一朝天子一朝臣”便对他们不管不问了。
最早,从8 月11 日宣布并购时,马云就给雅虎中国制定了一种对雅虎的员工来说类似于“片面最惠国待遇”的“N+1 计划”政策:一个月之内,如果雅虎的员工确实想走,阿里巴巴提供N+1 个月工资的离职补偿金;如果愿意留下,原来的薪酬和职位均不变甚至可以提升,还可以得到阿里巴巴期权。
这里,我们要对这个“N+1 计划”做一些解释。N+1 里的“N”是指员工在雅虎中国公司工作的年数。按照国家规定,只有在企业辞退员工的情况下,企业才需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补助金。而当时阿里巴巴给予雅虎中国员工自主选择的权利,即便是后者离职,也属于主动辞职。所以,阿里巴巴提供的“离职补偿金”,其实更如同一种“超员工待遇”。
为了留住员工,马云甚至使出了撒手锏——所有留下的雅虎员工都可以获得阿里巴巴的股票期权!这在阿里巴巴更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在老阿里巴巴的内部,这样的待遇也不是每个员工都能享受到的。显然,马云是不惜一切代价(除了价值观不能商量以外)想留住雅虎中国的员工。
且说跟马云一起来北京的那些高管们,在出席完雅虎员工的发布会以后就很快回杭州了。一贯自信的马云,原本觉得自己一个人是可以应对局面的,但是,“单枪匹马”来京的他很快就开始感到:形势非常严峻!
并购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成立6 年以来(也是马云创业10 年以来)面临的第一次并购,而且并购的是一家世界级公司的“孩子”,挑战之艰巨是毋庸置疑的。
马云要面对的第一个对手,不是雅虎的员工,而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猎头”们。事实上,自并购的消息发布之后,活跃在京城的猎头们就开始行动了,他们不会错过这次在中国互联网圈内制造“人才流动”的绝好机会。
那段时间,雅虎中国的员工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在接受北京媒体的采访时,马云这样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好像全世界的猎头公司一下子都出现在雅虎了,为各种各样的公司来挖人。”
当然,马云再有能耐也不能阻挡猎头们的步伐。毕竟,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而他能做的,就是向雅虎的员工描述新雅虎的美好前途,并以热情和诚信打动他们,也以此来与各种猎头公司抗争。从8 月11 日宣布并购的那天开始,马云基本是天天“泡”在雅虎中国公司的北京总部,没完没了地跟管理层与普通员工谈话。
值得他欣慰的是,尽管“形势有些紧迫”,结果还是比他想象的要乐观得多。虽说是“单枪匹马”到北京,没有带一帮人马来“安插”,但他并没有让猎头们有太多得逞。
到9 月15 日“最后通牒”为止,雅虎中国只有4%的员工选择了离开,大部分员工都为马云及阿里巴巴的诚意所打动,选择了留下。
如果说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那么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必定会有一群强有力的员工作为后盾。前提就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以诚相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和谐默契,工作起来也才能轻松愉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尘埃落定”之后,雅虎的700 多名员工搬到了位于北京CBD 一隅的温特莱中心,占据了这座大厦的整整8 层。办公室内的设计和阿里巴巴杭州总部的风格十分相似,会议室同样是以金庸小说中的许多地名来命名,最高级别的一间同样叫作“光明顶”。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