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8节 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

第一匹马——教育心理

所谓心理的认知和调节,主要是让糖尿病人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有效地治疗糖尿病。要针对糖尿病人进行心理开导。同时,糖尿病人的家属、医务人员及各级领导乃至整个社会也应该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以积极的心理和态度面对糖尿病。

早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对糖尿病防治提出了“减轻因为对糖尿病无知而付出的代价”的口号,这个口号道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全世界对糖尿病的认知都不足,往往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来对待。目前,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十分惨重。在接触到的众多患者中,我们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实际上已经不知不觉中患病多年,许多病人已经有了相当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甚至已经接近失明、肾衰竭或截肢的边缘。还有许多人对糖尿病的危害一无所知,觉得“能吃能睡,不痛不痒”“没什么了不起”。即使出现“三多一少”的状况,又用“能吃能喝身体好”“有钱难买老来瘦”来安慰或麻痹自己,结果耽误了病情。也有不少人不知道糖尿病该怎么检查,怎么处理,或者有病乱投医,随便听信一些巫医假药的欺骗宣传,使病情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任其发展。更有一些身体健康的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嘲笑和歧视。这些错误的心理和做法,都是因为对糖尿病缺乏认知而造成的。

我们理解以上这些错误的心理和做法,糖尿病人首先是人,每日每时都有着思绪和心理活动,同时,也为此感到担忧,因为这些活动都会影响到糖尿病的控制。所以病人要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平和、安定的心态,既不慌张失措、过分紧张,也不自暴自弃、放任自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这样才能早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

所以,大力宣传糖尿病知识,使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懂得糖尿病该如何预防、如何检查、如何治疗,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糖尿病是极为重要的。

第二匹马——饮食治疗

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作是5匹马拉1套车的话,那这5匹马必然有主有次,其中必有1匹是驾辕之马,其余为拉套之马,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就应该是这套车的驾辕之马。

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时间内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的病人可能不需要药物治疗,个别病人可能无法进行体育锻炼,但对任何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满意控制。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能力的下降,如果摄取热能过多,餐后血糖就可能升得很高,以致达到严重危害健康的水平。另外,饮食不当,摄取热能过多,也可使病人的血压升高、体重增加,而这些改变对一个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十分有害的。

有位糖尿病患者向我诉说她的情况。她48岁,刚检查出糖尿病,现在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我对她说,饭是一定要吃的,只要合理配餐,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糖尿病患者究竟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呢?我认为,关键在于真正理解糖尿病饮食的原则,并根据年龄、血糖、有无并发症等具体情况具体安排。为了便于糖尿病患者掌握,我总结出了简明的饮食处方原则,可供参考。

1.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是要求低热量饮食,而非低糖饮食,一般要求低脂、适当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必须防止热能摄入过多,这种总热能不只包括主食,而且包括副食、烹调油和零食,因为这些食品也会在体内转化为血糖和血脂。每天的主食量一般不宜超过400克,但也不是越少越好,一般在200~400克比较适宜。顺便说一下,这里的主食是指未经加工的生粮食。粮食做成饭时,重量增加,肉类做成菜时,重量减轻。

2.合理营养成分。这是说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主食应占总热能的55%,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5%~20%,其他25%~30%是脂肪。要保证优质蛋白的供应,也就是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牛奶、鸡蛋和瘦肉摄入,当然为避免热能过多,肉食也要有所限制,一般各种肉食总量每天不超过150克(3两)。每天油脂的摄入量不宜过多,特别是动物脂肪,而应以植物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油脂提供的热能不应超过总热能的30%,动物油提供的热能不应超过总热能的10%。病人应少吃油炸食品,以免热能过多。如果病人吃完这些东西,还是感到不饱,那么绿色蔬菜的量不限。

3.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糖尿病患者的进食时间和数量均宜固定。糖尿病患者每天多吃几顿,每顿少吃点儿,可避免血糖骤然升高,而且有利于避免低血糖症。就是每天多吃几顿,每顿少吃一点儿,避免加重胰岛的负担,基本上要做到一天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100克(2两),避免一顿吃得太多。少量可以使这一餐餐后血糖不高,多餐则可使下顿饭前血糖不低,血糖的平稳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十分有利。有的患者这样控制饮食:早上不吃早餐,结果中午饿得要命,不但吃了午餐,还把早餐也吃回来了,主食一点儿也没少吃,由于午餐吃得太多,午餐后2小时血糖甚高。这种做法既没有少量,又不是多餐,血糖肯定控制不好。

4.清淡饮食。“清”就是少油,“淡”就是不甜不咸。也就是避免肥甘厚味,不吃含糖食品,当然不含糖的甜味剂不包括在内。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时候,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以不太甜的水果为宜,而且最好不要正餐前后吃,以免增加一次进食量而升高血糖。可在午睡后或晚睡前吃,如能吃完水果再查尿糖,那就更放心了。为防止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口味太重,而应进少盐饮食。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不应该限制饮水,以免血液浓缩,加重病情。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清淡饮食,高纤维饮食是个不错的选择。糖尿病患者应多吃些粗粮、干豆、绿色蔬菜,血糖控制较好时吃水果,这些食品含膳食纤维较多,有利于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缓解血黏,减轻体重,还能保持大便通畅。

糖尿病患者记住了我说的这几招,就能基本上控制住血糖。不过并不仅限于此,该药物治疗的时候还要药物治疗,两相配合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向疾病进行斗争的必要手段,终身进行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和调整不仅对糖尿病患者,对每一个中年以上的正常人,甚至对中青年来说,都是十分有利于健康的养生之道。

第三匹马——运动治疗

关于糖尿病的治疗,我们有一句顺口溜,叫作:“管住嘴,迈开腿。”我们刚才说了管住嘴,现在简单说一说迈开腿。所谓迈开腿,就是多做有氧运动,避免长时间的坐躺不动,合理地进行适当的运动就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益处:

1.能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发现,糖尿病患者通过体育锻炼,血糖和糖耐量有所改善,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有所下降,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改变即使不伴有体重下降也可以出现。

2.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黏稠度。体育锻炼可以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血糖及血脂的利用,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其血糖、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有所下降。

3.有利于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锻炼除了降糖、调脂、降黏外,锻炼还能使患者红细胞的变应性增强,使红细胞能够流畅地通过大小血管,各脏器的血液及氧气供应得以改善,这些都有利于患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

4.可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能使糖尿病患者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得以清除,肌肉的量和体力有所增加。

6.能给患者带来自信心和生活的乐趣。通过体育锻炼,患者可以增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信心,感到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同时由于社会交往的增多,也给他们平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所以,许多患者一旦投入体育锻炼的大军之列,就会欣然前往,乐此不疲了。

不过,原则上糖尿病患者是不宜参加激烈的比赛和剧烈的运动。因为剧烈的运动可使体内升糖激素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糖升高;同时,过量的运动还可使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导致酮症。所以,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原则应该遵守三个词: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地进行有氧运动。

1.持之以恒。首先,糖尿病患者的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要有一定的运动时间,一定的运动量。从时间上看,每周最少5天,每天最少30分钟,也就是说每个星期至少有150分钟的锻炼时间,当然比这个时间更长就更好。持之以恒的锻炼,就要求经常性地活动,这150分钟最好分成几天,而不要用每周1次150分钟的锻炼来代替每周5天,天天30分钟的活动。不同年龄组糖尿病患者适宜的运动时间可以这样估算:45岁以下的青年人每天1小时起,45~60岁的中年人每天45分钟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30分钟起。

2.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就是要适度,不要过劳。

糖尿病患者很需要体育锻炼,但他们毕竟是病人,所以有些情况在锻炼中是必须加以注意的。首先,糖尿病患者必须长期坚持锻炼身体,不论天气变化及生活规律的变更,都不放弃必要的体育运动,“一曝十寒”的锻炼方式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其次,患者进行的体育锻炼方式及运动量必须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要量力而行,勿使过劳。因为并不是任何一种运动方式及运动量对身体都永远是有利无害的。

3.有氧运动加点儿阻抗性训练。所谓“有氧运动”,就是指能增强体内氧气的吸入、运送及利用的耐久性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和人体所需要的氧气量基本相等,也就是说,吸入的氧气量基本满足体内氧气的消耗量,没有缺氧的情况存在。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时间长、不中断、有节奏,让人呼吸有点儿急促,又不至于气喘吁吁,有点儿出汗,又不至于大汗淋漓。有氧运动对人体,特别是对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十分适宜,是能保持身心健康最科学、最有效的一种运动方式。与此相反,“无氧运动”则是指高强度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氧气的吸入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人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太适宜。

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有很多种方法,用心率计算是比较简单而实用的方法。那么,怎样用心率计算适宜的运动量呢?一般可在运动结束后立即数脉搏,直接用(170-年龄)作为运动中适宜的平均心率,如60岁的人平均心率应在110次/分钟上下。

阻抗性训练是指对肌肉进行的一种力量型运动。近年来运动医学研究发现,阻抗性训练对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慢性病患者也是必要的。阻抗性训练可以增加热能消耗,降低血糖,调节血脂,还能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减少肌肉组织的流失,避免肌肉萎缩,延缓老化。糖尿病患者可根据自己的病情和生活环境,选择适当的阻抗性训练,如家用小型的哑铃进行上肢肌肉的锻炼,进行低频率的下蹲起立运动等。

治疗糖尿病要多管齐下,“管住嘴”的同时也要“迈开腿”,通过运动、饮食、药物等多种疗法相配合才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

第四匹马——药物治疗

在“五匹马”中,药物治疗是十分得力的一匹马。用好药物是实现“五达标”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和其他药物。

口服降糖药,顾名思义,就是口服之后可以降低血糖的药物,口服降糖药是针对血糖升高的原因而设置的。归纳起来,糖尿病的问题有二: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身体对胰岛素反应不佳,后者又称胰岛素抵抗。口服降糖药就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设计的。以刺激胰岛素,解决胰岛素不足问题的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降糖药和格列奈类降糖药两种;而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主要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糖分吸收的药物则包括双胍类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和格列酮类降糖药。近年来,又有一种称为肠促胰素类降糖药的具有多重效应的降糖药。这些药物结构不同,作用方法各异,但如果使用得当,都能产生满意的降糖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糖尿病患者想要急切治愈疾病的心理,打出“祖传秘方”“最新科技”“专家强力推荐”等噱头,甚至还有一些遗传学、基因学的新名词,来欺骗消费者。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盲目相信,不仅被骗了钱,药也许会有副作用。

我国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得太少了,可以说一大部分患者仍处在相当“无知”的状态。这也给那些江湖游医、骗子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而且很多中老年患者图省钱,很容易就上了对方的当。如果多了解一点儿相关知识,根本就不会被骗,而且还会对自己病情的控制有很大的好处。

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相信科学,要明白糖尿病教育和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密不可分的五匹战马,必须并驾齐驱,才能拉动战胜糖尿病的“战车”。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被一些“包好、痊愈”的虚假宣传蒙蔽,这样不仅延误病情,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要对糖尿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是一种终生需要治疗的慢性疾病,而且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该吃什么药,该打什么针,该如何控制饮食,该如何进行锻炼,这些都要根据患者的详细病情,经由专业医生指导才能够清楚的。

根据医生的指导,科学地对糖尿病进行控制,糖尿病患者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第五匹马——病情监测

我们经常会对患者提到“循证医学”这个概念。循证医学主张不以个人经验、凭推理指导医学实践,而是以确切的临床研究证据为基础,来进行医疗活动。按照循证医学的观点,治疗的目的是取得最佳的预后终点,所谓最佳预后终点,就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个结果就是不得急性或者慢性并发症,不因为糖尿病并发症而残疾或早亡,使患者能正常地生活、工作。但是我们不能等到患者离开这个世界之时才得出预后终点好或不好的结论,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选择一些指标,只要患者达到了这些指标,就有可能获得最佳的预后终点。这些指标,我们称为临床替代终点。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些指标至少包括体重、血糖、血压、血脂、血液黏稠度、尿常规、尿白蛋白,等等。所以,我们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要经常监测这些临床替代终点的指标,并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监测。这就是糖尿病监测的概念。

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做哪些监测呢?糖尿病患者至少应该做以下几种化验和检查。

1.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以了解血糖水平决定用药。

2.尿常规。不止了解尿糖情况,更主要的是看有没有尿酮体、尿蛋白,以利于临床分型和排除酮体存在的可能,同时了解有没有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对判断有没有早期糖尿病肾病十分重要。

3.肝、肾功能。不仅可掌握肝脏和肾脏的情况,还给选择药物提供依据,因为在肝、肾功能问题较大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宜使用的。

4.血生化指标。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的患者需要适当使用调脂药物。

5.血压和血黏度。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血黏度高是糖尿病人的四大无形杀手,初诊时就必须注意了解血压和血液流变状况,并给予适当治疗。

6.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绝不能等到眼睛看不清之时再查眼底,必须主动了解糖尿病人的眼科情况。即使眼底还没有什么改变,也可留下初始资料,以供日后对比。

7.身高和体重。对了解患者的基础情况很有帮助,有利于药物种类的选择,同时也给以后的体重监测留下基础材料,以资比较。

以上事项要尽量做到自我监测和定期去医院检查相结合。病情监测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患者了解自己身体情况的一面镜子,能让治疗有的放矢,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