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互联网金融普惠草根大众
-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况,甚至把互联网金融的发祥地美国也远远抛在身后,其主要原因除了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备,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产品不多,金融长期受到严格管控与压抑,不能满足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互联网以其“平等、开放、协作、共享”的精神改变了我们这个时代,也改变了包括金融在内的很多传统行业。随着互联网介入金融业以及传统金融插足网络金融,互联网金融固有的普惠金融属性日益彰显,从而有效地满足了广大草根阶层的民众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
所谓普惠金融,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金融体系,而是一种服务理念。它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其定义为“一个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尤其是贫困低收入人口——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金融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让全社会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好、更多、更周到的金融服务。
再说回到我国。我国的金融业于1979年开始改变“大一统”的模式,逐步建立起以中央银行为核心,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在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对社会经济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我国传统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仍然与普惠金融的要求差距很大。突出表现在:金融监管目标过宽,目标不明晰——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和金融机构的权益;既要严格监管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又要监管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从事金融活动;既要监管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执行,又要监管信贷资金的流向等。
凡与金融有关的事务无所不管,但监管手段和方式又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计划、行政命令、经济处罚等手段。在严格的金融管控下,金融行业缺乏经营活力。年年讲推进市场化利率改革,但20 多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存贷利率计划定价,没有弹性;经营按部就班,创新能力不足;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多层级市场多年没有形成;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单一,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投资市场进入门槛高, 提供给社会公众理财、投资的渠道窄,由此造成低收入群体长期得不到金融服务,而且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改善结构、稳定社会、推动创新和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有效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一门技术或一项产业,当发展到一定的成熟阶段后,必然会超越原本固有的职能,突破行业界限,不断满足现实中的新需求,这是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互联网金融也是如此,从1996 年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一网通”,随即工行、建行、中行先后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从1997 年中国保险信息网作为国内首家保险网站开通,新华人寿、太平保险跟进,到2013 年阿里、腾讯和平安合伙成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简称众安保险);从2006年宜信引入P2P网贷概念,到2014年年底,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613家,全年成交量达3219.9亿元;从2011年5月国内第一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到2014年众筹平台的数量达到128家;从1999年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首信易支付推出上线,到2014年全年第三方支付交易总规模达23.3万亿元,互联网金融终于在长期的压抑下,爆发出惊人的发展速度。现在,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互联网金融业也已经成为人们理财消费、投资生财的得力助手,互联网金融的“普惠”特征一览无遗。
⒈ 成本低
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多年来,传统金融机构拓展服务的瓶颈就是交易成本太高。一般交易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员开支成本、网点建设成本、日常运营成本、维护成本、风险管理成本等。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去网点化——无须开设遍布全国的实体网点和分支结构,无须雇用众多的营业用工。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成了无处不在的网点,大幅度降低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
⒉ 效率高
效率是企业的生命,一个高效率企业才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通过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专程到银行办理,随时随地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完成资金交易,业务处理的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比如阿里小贷依托电商积累的信用数据库,经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引入风险分析和资信调查模型,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最快的仅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1 万笔以上的贷款交易,成了名副其实的“信贷加工厂”。
⒊ 覆盖广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用户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方便地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金融资源,并随时获取有用的信息,快捷地完成金融交易。其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加广泛。此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长尾效应”中的小微企业以及众多的低收入群体,这也是传统金融业长期以来的金融服务盲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针对长尾客户特性而出现的一种商业金融模式,其核心内涵就是“平民为王、用户为上、规模制胜”。
⒋ 发展快
互联网金融具有普惠特点,较好地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盲区,金融理财、投资产品丰富多样,进入门槛低,长期被银行遗忘的低收入群体, 特别是年轻的“月光族”,迅速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常客。由于具备了透明度高、中间成本低、交易便捷快速、信息丰富、效率高等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互联网金融在短短几年内便在国内迅速崛起,形成了气候。比如余额宝上线18 天,累计用户数就达到250 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 亿元。业绩平平的天弘基金也因为沾了余额宝的光,一夜逆袭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募公司。
⒌ 渗透率强
《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用户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在网民中间的渗透率已达61.3%,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网民使用过互联网金融产品,其中包括第三方支付、基于互联网渠道销售的金融产品等。
调查还发现,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最“买账”,在网民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认知度的调查中,第三方支付的认知度遥遥领先,占比达到76.3%,对基于互联网渠道销售的金融产品的认知度占比达到41.9%,对P2P网贷平台的认知度占比为39.3%,这与电子商务兴起较早以及线下支付场景丰富等相关。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全民理财、全民投资时代已经到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