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4节 盖世界浪子班头的关汉卿

关汉卿,元杂剧的奠基人,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 ,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杂剧和散曲,其剧作为元杂剧的繁荣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就卓越。他在生时就是戏曲界的领袖人物,从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明代何良俊的《四友斋丛说》到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都把他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杂剧 高文秀被称为“小汉卿”,杭州名 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见关汉卿在当时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1.梨园领袖关汉卿

其实,据文献记载,关汉卿共编有杂剧67部,存世18部,其中的个别作品尚未证实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他的代表作包括《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名声享誉古今,成绩斐然。关汉卿对于自己的成就毫不遮掩,他曾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他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结尾,更是狂放不羁,倔强地说道:“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得关汉卿的剧作以慨慷悲歌、乐观奋争为主要基调,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内容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他的剧作中既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又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 “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 的凶横残暴;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有对人民反抗斗争的热情讴歌,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如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的普通妇女形象。她们各具性格特色,大多出身微贱,遭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刻画了她们善良正直、聪明机智的性格,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同时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这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无不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争精神。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被后世称作“曲圣”,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而关汉卿生平,由于资料的缺乏,故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得知大概。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而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但“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其在《拜月亭》中的一段临床诊病描写,宛若医口,也可以作为辅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中记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由金入元的 杜善夫,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故估计关汉卿也是由金入元的 ,其年代同他们相近。又因 “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而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由此可推断出关汉卿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南方戏曲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关汉卿被《录鬼薄》的作者钟嗣成称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而《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距事实不远。

2.关剧,昂扬的战斗精神

关剧根据其思想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揭露黑暗社会和残暴统治者的事实,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反映了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作品。《窦娥冤》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也是其悲剧的代表作,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人们的斗争精神,被列入世界大悲剧之中。

第二,描写下层妇女生活与斗争的作品,突出了她们在斗争中的勇敢和机智。此类作品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讽刺与嘲弄了那些看似强大的坏人,其中以《救风尘》的成就最为突出。

第三,歌颂历史英雄的杂剧,以《单刀会》最具代表性。剧中第一、二折通过乔国老和司马徽的口渲染了主角关羽的英雄业绩和盖世威风,他于第三折出场,造成了强烈的戏剧氛围。 

关汉卿的剧作揭露了黑暗的元代社会,深刻反应了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如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描写的就是柔弱无依的寡妇窦娥,被贪官桃杌迫害,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在第三折中的<滚绣球>一曲,是窦娥的血泪控诉:“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引发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思考。 又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控告封建社会中“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因此窦娥的冤案具有重大的典型意义,是对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封建制度的强烈控诉。

又如,在《望江亭》中,杨衙内依仗皇帝赐予的势剑金牌为所欲为,到潭州杀人夺妻;在《鲁斋郎》中,鲁斋郎在光天化日下抢占银匠李四和中级官吏张珪的妻子,而清官包拯却要把“鲁斋郎”的名字改成“鱼齐即”,瞒过皇帝,才能锄奸除害。还有,在《蝴蝶梦》中,权贵葛彪以农民王老汉冲撞他的马头为由,将人打死后便扬长而去,而王老汉的儿子为报父仇,打死葛彪却必须以命偿还,于是 与此提出了“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要吃官司”这一民主主义思想。由此可见,这些剧作的批判矛头,有意无意地都指向了最高封建统治者。此外,关汉卿在《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中,主要叙述了妓女们的悲惨遭遇,为这些被残害侮辱的下层妇女喊出了要求自由平等的心声:“我看了些觅前程俏女娘,见了些铁心肠男子辈,便一生里孤眠,我也直甚颓”(《救风尘》第一折);“你道是金笼内鹦哥能念诗,这便是咱家的好比拟,原来越聪明越不得出笼时”(《谢天香》第一折)。而关汉卿的杂剧中还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官民之间、男女之间、主婢之间、父女之间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如在《诈妮子》中,贵族小千户巧舌如簧诱拐了婢女燕燕,后又转眼爱上别人,使燕燕的身心痛苦无比;在《拜月亭》中,尚书王镇反对女儿无媒自聘,逼女儿撇下重病不起的丈夫,将其从客店强行拉回等,这些描写都是对“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深刻批判。

关剧在愤怒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元代残酷的阶级压迫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正面形象,其中以下层妇女的形象最为突出。在关汉卿留下的18种杂剧中,有12种为“旦本”,他笔下的妇女形象多出身微贱,社会地位低下,像婢女、乳娘、妓女、农妇、寡妇、寄人篱下的弱女等,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奴役的对象。正是由于这些下层妇女长期处于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们大多能掌握那些老爷公子的脾性和弱点,因此她们在反抗压迫斗争中,表现出的是桀骜不驯的勇者,找到了各种对付坏人的办法,从而最终打败了这些形形色色的丑恶嘴脸。例如:谭记儿巧扮渔妇,有胆有识智夺杨衙内势剑金牌;赵盼儿凭借美丽、勇敢与机智营救出同行的姐妹;燕燕敢于在贵族婚宴上闹婚,极力摆脱奴婢的悲惨地位等,这些都是明显的例子,而这些妇女的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拥有着极为突出的地位。

另外,关汉卿还写了不少历史名剧,这类戏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像《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其中,在《单刀会》中,歌颂了关羽维护汉家事业的忠心耿耿,谴责鲁肃的一意孤行,玩弄权术;在《单鞭夺槊》中,则赞扬了尉迟敬德的英勇仗义,谴责了李元吉挟私愤报私仇;在《哭存孝》中,则强调了“太平不用旧将军”的主题,谴责了李克用在取得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举动。关汉卿的这些历史剧,都旨在赞美正义、歌颂英雄,表现出了一个正直的戏剧家的爱憎感情。

关剧还深刻揭露了那些在人民头上横行霸道、贪赃枉法的封建统治者的丑恶行径,这些为所欲为的坏蛋、封建统治者,正代表了元代社会各种黑暗的势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封建统治阶级的“百丑图”:“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只当房檐上揭片瓦相似”的恶霸葛彪(《蝴蝶梦》);权倾朝野、“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鲁斋郎(《鲁斋郎》); “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世无对”、倚仗势剑金牌为非作歹的杨衙内(《望江亭》);草菅人命的贪官桃杌和心狠手毒的张驴儿(《窦娥冤》);逼女为娼的老虔婆李氏(《金线池》);玩弄女性的官僚子弟周舍(《救风尘》),等等。关汉卿在文学史上空前地揭露了这些本性恶毒、本质软弱的人,表现了一个人民戏剧家坚强斗争的本色。

3.“总编修师首”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娴熟地运用了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处理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运用戏曲语言等方面均成就突出,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剧的首要地位是塑造正面的主人公,如《窦娥冤》的戏自始至终都集中在窦娥身上,由她的悲惨身世,展开到她和流氓地痞的冲突,再集中写贪官污吏对她的压迫,最后写她复仇抗争。而《单刀会》用一、二折烘托出了关羽的英雄气概,使英雄达到了先声夺人的强烈效果。

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一个戏曲家像关汉卿这样塑造出了如此众多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如赵盼儿、宋引章、杜蕊娘、谢天香等,同为妓女,个性却各有不同;中级官吏张珪和工匠李四同在鲁斋郎的压迫下被掠占了妻子,但对事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在心理描写方面,作关汉卿在《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西蜀梦》、《诈妮子》等剧中进行了出色的描写,打开了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戏剧冲突处理方面,关汉卿善于提炼激动人心的戏剧情节,这些情节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且扎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有善良无辜的寡妇被屈斩而天地变色的奇迹(《窦娥冤》);有单枪匹马慑服敌人的英雄业绩(《单刀会》、《单鞭夺槊》);有忍痛送妻子去让权豪霸占的丈夫(《鲁斋郎》);有让亲生儿子偿命而保存前妻儿子的母亲(《蝴蝶梦》);有被所爱的人抛弃而被迫为他说亲的婢女(《诈妮子》)。

关剧紧凑集中,省略了次要的情节,不枝不蔓,以突出主要事件,《窦娥冤》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用楔子作序幕,交代了窦娥的身世,接下四折戏于帷幕启处见冲突,至于窦娥结婚、丈夫病死等事均一句带过,甚至未交待窦娥丈夫的名字。另外,关剧善于处理戏剧冲突还表现在它过场戏的简洁,戏剧场面变化丰富,移步换景,这在《望江亭》、《拜月亭》、《单鞭夺槊》、《哭存孝》等剧中尤为突出。

这,都使得戏剧场面变化莫测,摇曳多姿,出观众意料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强烈。

关汉卿是元曲中本色派的杰出代表,他汲取了大量民间的生动语言,熔铸了精美的古典诗词,创造出了本色当行、生动流畅的语言风格,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无旁溢,语无外假”(臧晋叔《元曲选·序》),不愧为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

关剧的本色语言风格,首先表现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曲白极力模仿人物声口,语言契合人物的身份性格,这是关剧艺术描写上的一大特色。如窦娥的朴素无华,宋引章的天真纯朴,赵盼儿的利落老辣,杜蕊娘的泼辣干练,谢天香的温柔软弱,皆宛如口出,惟妙惟肖。而对于反面人物,周舍语言干练利索,与之“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的老狎客身份格外相符;葛彪语言蛮横无礼,不失恶霸凶徒的本色;张驴儿语言流里流气,尽显他流氓无赖的本性;杨衙内则粗鲁鄙俗,有时却装模作样,附庸风雅;鲁斋郎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贵族官僚,权势显赫,他说话彬彬有礼,有时还带几分幽默,这些表面上不瘟不火的说白,使他发出的威势带着一股咄咄逼人的寒光,尽显其性格的冷酷无情。

关剧本色的语言风格,还表现在作者创造出了一种富有特色的通俗、流畅、生动的语言风格,不务新巧,不事雕琢藻绘,如《窦娥冤》中这段普通的说白:“(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这些朴素无华的说白就像生活本身那样自然贴切、形象生动,我们几乎看不到加工的痕迹,将这个从小就给人做童养媳的小媳妇的屈辱地位与悲惨命运揭示得淋漓尽致。

关汉卿的戏曲语言既本色又当行,无艰深晦涩,具有“入耳消融”的特点,且在词曲的念白上也安排得恰到好处,自然熨帖,曲白相生,不愧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被称为当时戏曲家中的“总编修师首”。

4.关汉卿,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从民间传说、历史资料和元代现实生活里汲取了许多素材,真实表现了元代人民反对封建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斗争。他从不写神仙道化与隐居乐道题材的作品,其严肃的创作态度与批判现实的战斗精神对后世影响巨大。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其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他的喜剧风趣、轻松、幽默,为后代喜剧创作所学习;他的杂剧在艺术构思、人物塑造、戏剧冲突、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都提供了许多为后世学习的宝贵艺术经验,其中许多剧作经改编后一直在舞台上演,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被人民所喜爱。

但是,在元明清时期,大多评论家都不能正确评价关汉卿。如朱权说“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站在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将其影响贬低了;明代有些封建文人还把《窦娥冤》改成了一部“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庸俗喜剧《金锁记》,将原作反抗的棱角磨平。但这些反面的评价根本无法撼动关汉卿的历史地位,无法磨灭关汉卿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的作品还搭建起了促进中外交流的桥梁,他的《窦娥冤》等作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被翻译介绍到欧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关汉卿的研究工作,出版了他的戏曲全集。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关汉卿为“世界文化名人”,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周年纪念大会,他的作品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5.千古绝唱《窦娥冤》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故事渊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关汉卿并没有局限在传统故事中,而是紧扣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他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代表了元代被压迫、被损害、被剥削的妇女,成为了元代社会底层善良而坚强,最后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从而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

秀才窦天章流落楚州,因无力偿还当地蔡婆婆本利四十两银子,只得将七岁的独生女儿端云(后改名窦娥)卖给蔡婆婆作童养媳,且得到蔡婆婆十两银子作路费,遂赴京赶考。十三年后,蔡婆婆迁居山阳县,窦娥的丈夫在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只有婆媳两人相依为命。某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被其骗到郊外,赛卢医欲将蔡婆婆勒死。此时,流氓无赖张驴儿和他的父亲恰巧遇见,并将其救下,在得知蔡婆婆家只有婆媳两个寡妇后,就强迫两人嫁给他们父子。蔡婆婆无奈中把父子两人带到家中,张驴儿逼迫窦娥成婚,窦娥坚决不从。

一日,蔡婆婆生病,张驴儿趁机向赛卢医讨来毒药,暗中放在窦娥做的羊肚儿汤中,想毒死蔡婆婆,逼窦娥允婚。谁知蔡婆婆呕吐,把汤让予张父,致其一命呜呼。于是,张驴儿借机逼婚,见逼婚不成,便告到官府。贪官楚州太守桃杌根本不听窦娥的申诉,直接重刑加身,窦娥怕婆婆也遭酷刑,就担负了“药死公公”的罪名,当即被判死刑。窦娥有冤难诉,押上刑场后愤怒得指天骂地,并且许下三桩誓愿:一要斩后血溅三尺白练,半滴不落尘埃;二要六月飞雪,将尸骨掩埋;三要楚州大旱三年,以示惩罚。谁知斩后三桩誓愿一一实现,证实了窦娥的冤枉。在窦娥死后三年,寻找女儿多年的窦天章以提刑肃政廉访司的职务,来到楚州视察刑狱,检查案卷,审理贪官污吏。此时,窦娥的冤魂出现,将冤情禀明父亲,窦天章遂将张驴儿、赛卢医、桃杌等人捉拿归案,终于使窦娥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

《窦娥冤》中,以窦娥年轻的生命,使人们认识“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个千真万确的真理!这是对千百年封建吏治的深刻总结,充分揭露了元代司法制度的黑暗和残忍。而张驴儿父子的逼婚、霸产、谋杀、诬告又是元代社会流氓残害百姓,邪恶势力恣意横行的真实写照。《窦娥冤》的基本情节,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黑暗腐败的政治必然包庇黑暗的社会势力,它充分地暴露了元代反动统治的社会基础。另外,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在元代达到了高峰,窦娥的遭遇也正是高利贷剥削的产物。《窦娥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品通过塑造窦娥这一典型人物,用她的屈死概括了封建社会无数的屈死冤狱,她的悲惨遭遇更是劳苦大众的集中反映,而她的抗争也集中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和反抗精神。总之,关汉卿在《窦娥冤》中,以惊人的艺术捕捉力,和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将元代社会的黑暗从各个侧面为我们揭示出来,告诫人们窦娥的冤屈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窦娥冤》的第三折是曲嘹亮的战歌,它集中展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在这折的开头,窦娥就已清醒地认识到了官府的腐败与黑暗,开头的两曲便是她觉醒后的呼喊:“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端正好”一曲用“没来由”和“不提防”,清楚地表明了窦娥彻底否定了自己之前对官府 “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的幻想。随着幻想的破灭,她便“叫声屈动地惊天”,希望天地作证,洗净冤屈,但社会的暗无天日使得天地鬼神和官吏们一样清浊不分,贤愚不辨,使得窦娥的死无可挽回,于是,她便怒声咒骂皇天后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呼天抢地的控诉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愤怒声讨和强烈责骂,标志着窦娥的思想性格起了显著的变化,她以生命换来了清醒的认识,她的思想认识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这时的窦娥的眼中,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天地鬼神再不是不可侵犯,窦娥的反抗之心出现了飞跃,她对天地的神圣和公正提出了强烈的怀疑和否定,其气概和认识可谓非同一般,其反抗精神更是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但是,关汉卿并没让窦娥停留在痛斥天地鬼神的阶段,窦娥以进攻的姿态,开始了对黑暗势力的挑战,她开斩前发下的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严厉,她的反抗精神也在百折不回中步步升华,这正是窦娥反抗斗争和剧本气氛达到了顶点的部分,将窦娥的反抗精神提升到了感天动地的高度,成为了支配天地的力量。

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第二桩誓愿是“六月飞雪”

【二熬】“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第三桩誓愿是“亢旱三年”:

【一熬】“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什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其中,第一桩誓愿表现了她对昏官枉判死刑造成冤案的反抗,为了辩白自己无罪,她要把冤屈显示给人民看,她要向人民申冤,证明自己含冤而死,她要分清是非黑白,表示自己对误杀的反抗。第二桩誓愿用洁白的大雪覆盖尸骨来表现她纯洁、高尚的品德,带有含冤反抗的意味,体现了她与官府的直接斗争。

三桩誓愿让人深感悲壮之美,激扬人们向上。它们是窦娥对不幸命运的抗议,是窦娥对天地的命令,充分表现了窦娥相信自己、相信真理的精神。“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一句直接抨击了统治者的罪恶,说出了人民的心声,激发了人民心中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昂扬斗志。

在窦娥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关汉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价值观念,以及与黑暗势力势不两立的斗争精神。关汉卿在这里高举着人道主义精神旗帜,肯定了一个普通妇女的生存权力,有力地说明了冤杀一个普通妇女必将导致天怒人怨。因此,王季思赞叹《窦娥冤》第三折时称其为“千古绝唱”,实为名不虚传。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