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二章
-
努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自己。
演技派电影明星达斯丁·霍夫曼在“金球奖”的颁奖典礼上接受终身成就奖时,提到一个真实的小故事。30年前,有一次,他为了《毕业生》那部电影宣传,碰巧与音乐大师史达温斯基在同处接受访问。主持人问起史氏,何时是他一生当中最感到骄傲的时刻——新曲的首度公演?功成名就、掌声四起?史氏都加以一一否认,最后,他说:“我坐在这里已经好几个小时了,这之间,我一直不断地在为我新曲中的一个音符绞尽脑汁,到底是‘1’比较好?还是‘3’?当我最后发现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一个音符的一刹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骄傲的时刻!”霍夫曼说,他被大师感动得当场哭了起来。
如同伟大的作曲家心无旁骛、孜孜不息地寻找一个最能感动他的音符,不管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都必须认识自己的潜能,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否则就很可能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
对于科学人才来说,也有许多自我埋没的现象。爱因斯坦大学时的老师佩尔内教授有一次严肃地对他说:“你在工作中不缺少热心和好意,但是缺乏能力。你为什么不学医、不学法律或哲学而要学物理呢?”
幸亏爱因斯坦深知自己在理论物理学方面有足够的才能,没有听那个教授的话。否则,也许我们的物理科学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了。
科学的门类不同,需要的素质与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个杰出的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很好的记忆力;研究理论物理学,抽象思维能力不可少;一个数学家没有必要一定具备实际操作、设计和做实验的能力,虽然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化学研究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学主要是一门观察科学,需要很好的观察能力,浓厚的兴趣和长久细致进行观察的毅力。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有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一些遗传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人的正常的、中等的智力由一对基因所决定。另外还有5对次要的修饰基因,它们决定着人的特殊天赋,起着降低智力或升高智力的作用。一般说来,人的这5对次要基因总有一两对是“好”的。也就是说,一般人总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天赋与素质。
汤姆逊由于“那双笨拙的手”,在处理实验工具方面感到很烦恼,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于理论物理,较少涉及实验物理.并且他找了一位在做实验及处理实验故障方面有惊人的能力的年轻助手,这样他就避免了自己的缺陷,努力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珍妮·古多尔清楚地知道,她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进到非洲深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不要埋怨环境与条件,应努力寻找有利条件;不能坐等机会,要自己创造条件;拿出成果来,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事情就会好办一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爱默生在他的《靠自己》这篇论文中,总结说:“每一个人接受教育到某一个阶段,都会得到一个看法,那就是‘羡慕即为无知,模仿等于自杀’。不论结果是好是坏,每个人都得以他自己的方式去做。虽然宇宙充满了美好善良,但是他必须在给他的一份土地上辛苦耕种,然后有营养的食物才会来到他的面前。一个人体内的力量在性质上是新的,没有别人,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他体内的力量是什么,以及他能够做什么;而要知道他能够做什么,只有在他试过之后才知道。” ’
在职场欲有所作为的人,成功地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职业生涯设计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确的自我认识。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罗马皇帝、哲学家奥里欧斯说:“做你自己。”莎士比亚也说:“做真实的你。”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
①能力摸底。了解职业要求的能力,可以参考各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一般大公司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有: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决策能力、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应变能力、组织与计划能力、敢冒风险能力等。
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能力测验:可以借助一些权威的测验量表,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做一个比较可观的鉴定。
第二、活动分析:即从实际工作、生活经历来判断自己的实际能力。
也可以请家人或朋友对你实际能力的优势与不足做一个评价。
②个性评价。可以通过心理测验、他人评价、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4个渠道来评价自己的个性。
(2)职业定位。
在职业定位中最关键的是要制订实现职业目标的行动计划。职业定位中的目标确定,可以成为追求成就的推动力,有助于排除不必要的犹豫,一心一意致力于职业目标的实现。
①列表分类。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列出适合从事的多种职业,再把每一种职业的具体工作列出来,按“喜欢”与“不喜欢”将表分两类,仔细审视“喜欢”表,评定自己感兴趣且在能力范围内的职业是什么。
关于职业定位,有专家认为可以分为以下5类:
第一类、技术型。持有这类职业定位的人出于自身个性与爱好考虑,往往并不愿意从事管理工作,而是愿意在自己所处的专业技术领域发展。
第二类、管理型。这类人有强烈的愿望去做管理人员,同时经验也告诉他们自己有能力达到高层领导职位,因此他们将职业目标定为有相当大职责的管理岗位。成为高层经理需要的能力包括分析能力、人际能力和情绪控制力3方面。
第三类、创造型。这类人需要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或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产品或工艺,或是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个人成就的私人财产。他们认为只有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才能体现自己的才干。
第四类、自由独立型。有些人更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像在大公司里那样彼此依赖,很多有这种职业定位的人同时也有相当高的技术型职业定位。但是他们不同于那些简单技术型定位的人,他们并不愿意在组织中发展,而是宁愿做一名咨询人员,或是独立从业,或是与他人合伙开业。其他自由独立型的人往往会成为自由撰稿人,或是开一家小的零售店。
第五类、安全型。有些人最关心的是职业的长期稳定性与安全性,他们为了安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优越的福利与养老制度等付出努力。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这种职业定位,很多情况下,这是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而并不完全是本人的意愿。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将不再被迫选择。
②设计方案。根据“列表分类”得出的结果,针对每一种职业设计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要定出工作目标和希望的职位,描述本行业发展前景,所需要的人际环境、工作的具体程序(越具体可操作性越强)。方案订出后,拿给相应行业的朋友阅读,得到较高评价的方案是你进一步选择的依据,你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③职业评估。评估可通过择业策略来反馈,更可以作为下一轮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参考依据。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时时审视内在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前进步伐,修正目标,才能成功。
求职不一定会如愿,但是不能没计划。
找工作常是突发行动,需要“灵机一动”,不是按部就班,按照一定计划就可以成功的。
一位西方的社会学家指出:你若是以为求职总有一定程序,你就可能会失去某些很好的机会。因此,不要高估了“既定程序”。不管以前学到什么,现在要认清的是:就业市场既无逻辑可循,又常有突发情况。
不管你相不相信,今天许多大企业的领导人正如你我一样平凡。
有些老板的确很杰出;其他的,却只是庸庸碌碌之辈。大多数算是“正常”;有些却是不折不扣的“偏执狂”。不管怎么说,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按牌理出牌的。其实,没有一个行事是完全合逻辑的;有人努力要照着法则行事,有人却不以为然。
有些人自以为知道各公司雇用人员的一切过程,然而今天的就业市场之所以令人“又期待,又怕受伤害”,正是因为我们无从实际了解各公司如何决定用人。一些企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和企管顾问说到一般公司运作的要点,诸如,如何提高生产力、激励员工等,真是头头是道,但是谈到用人的方针时,他们却往往没有明确的标准和原则,而是常常凭一时的兴趣和想法就作出决定。
如果说遴选人才的方法是“根据种种科学资料所做出的判断”,大家是否觉得舒服一点?假如说这是个“理性判断”的问题、是不是能让人更口服心服?然而,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几个求职者实力相当,雇主会用哪一个?这就很难说了。
在求职的时候,的确有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运作是依一些既定规则来的,然而无可讳言的是,偶发事件也深具影响力。
从现今科技的日新月异及国际商情的诡谲多变来看,可知这个世界是愈来愈混乱了。正如美国资深企管顾问毕德士所说,现在的企业界正处于“混乱的时代”。但他也说,在这乱世里仍然有许多“绝处逢生”的好机会,并强调明日的赢家必须深知谋略之道,并能掌握未来的市场优势。总之,混乱并不是无法超越的绊脚石,时代的混乱反而代表着另一种机会:谁先取得先机,谁就能成功!
要面对这混沌不明的时代,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这看来似乎很难,但绝对值得一试。
生活和计划虽不能如出一辙,但若照着计划行事,不管日后能否成功,每天还是会有一点进展,不会虚度光阴、浪费生命,内心因之较为充实。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