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如何了解并提升你的情感智慧。
某天下午,纽约市天气潮湿阴沉,令人郁闷不适。杰克上公共汽车准备回旅馆时,中年的司机面露热切笑容,向他问好。
“您好,”司机说。他向每一个乘客都这样打招呼。
公共汽车在市内交通繁忙的街道上慢慢前行,这位司机声情并茂地不断介绍:那家商店正在举行惊人大减价……这所博物馆有精彩的展览……下个街区那家戏院刚上映的电影你们听说过没有?乘客下车时,人人都不再绷着脸孔。司机大声说:“再见,祝你今天过得开心!”大家都报以微笑。
这件事在杰克的脑子里已将近20年。他认为这位司机是他那一行中真正的状元。
贾森则和他迥然不同。
贾森是某高中的优异生,立志要进哈佛医学院。有一次,这个男孩在物理测验中只拿到80分,他觉得可能影响到他实现进哈佛的梦想,便带了一把切肉刀回学校找物理老师理论。争执时,他刺伤了老师的锁骨。
这男孩显然天生聪颖,怎么会做出那么没理性的事呢?答案是:智商高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取得杰出成就。心理学家认为,你是否能出人头地。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包括心理学家所说的“情感智慧”。
以下是情感智慧的一些要素,以及促进这种智慧的方法:
1.自我觉察即某种感觉一产生你就能觉察到。这种能力是情感智慧的主要成分。对自己的情绪了解得比较清楚的人。比较善于驾驭自己的人生。
要培养自我觉察的能力,首先需要认识自己的直觉——神经学家安东尼奥·达梅斯奥在他的著作“笛卡儿的谬误”中所谓的“身体标记”。直觉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例如给怕蛇的人看蛇的照片时,即使他们说不觉得怕,放在他们皮肤上的传感器却会探测到汗,而出汗是焦虑的表现。就算只是把照片在他们眼前一晃,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看见的是什么,一样会出汗。
只要努力练习。我们就能对自己的直觉有更敏锐的觉察力。例如,有个人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懊恼了几小时。他也许不知道自己急躁不安,直到有人提醒,才讶然发觉。要是他能觉察自己的反应,就能尽早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上自我觉察的能力是培养情感智慧的另一项要素,那就是:赶走坏心情。
2.驾驭心情跟好心情一样。坏心情也能为生活增添趣味,形成一个人的性格。关键是必须保持平衡。
我们情绪激动时,往往不能自制。但是我们能决定让这种情绪左右多久。美国心理学家黛安·泰丝访问过400多名男女,问他们用什么方法摆脱恶劣心情。她这项研究——以及其他心理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教人如何驱走坏心情。
大家都想避免的各种心情之中,愤怒似乎最难应付。公路上有辆汽车突然插入你车子前方,你的即时反应可能是心里暗骂:“这混蛋!差点就撞到我!我可不会让他就这样跑掉!”你越这样想就越生气,可能因而失去理智,鲁莽驾驶。
怎样才能使自己息怒呢?有一个怪论说,发泄能令你觉得舒服些。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这是最糟的做法。勃然大怒会刺激脑部的唤起系统活跃起来,令你怒气更增。而不会平息。
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重新评断”,即自觉地用比较积极的角度去重新看一件事。就以那个突然插入你前面的司机为例,你可以告诉自己:“他也许有急事。”泰丝发现,这是极有效的止怒方法。
另一个有效办法是独个儿走开,去让自己冷静下来。如果你气得已无法清醒地思考,冷静一下尤其有用。泰丝发现,大部分男人出去开车兜风之后,就能恢复心平气和——这个事实也使她领悟到驾车时须更加提防别的司机。另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是运动,例如去散步一段时间。无论你用哪一种方法,切记不要再去想那些令你生气的事。你的目标应是把心思转到别的事情上去。
重新评断和转移心思这两种方法都能助你减轻抑郁、焦虑和怒气。此外,深呼吸和冥想也是对付坏心情的犀利武器。泰丝还说:“祈祷也能纾解不好的心情。”
3.自我激发有建设性的自我激发——即鼓起热诚、干劲和信心——是争取成就所必须的。专家对奥运选手、世界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做过研究,发现这些杰出人物有个共同特征:能激发自己苦练不辍。
要激发自己去争取成就,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天下无难事”的乐观态度。
你为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也许是天生的,但只要肯努力与练习,悲观的人就能学会思想比较开朗。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如果你一发现自己有消极、自暴自弃的思想就把它控制住,你便能把情况重新评断,觉得还不至于太糟。
4.控制冲动能否自我调节情绪的一个要素,是要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抑制冲动。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斯切尔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史丹福大学一所幼儿园内做的实验,证明了这种能力对成功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告诉小朋友,他们可以立即拿走一粒果汁软糖,但如果他们能等到研究人员做完一些事情,就可以拿两粒。有些小朋友立刻就拿了,其余的却在那里等了对他们来说漫长的20分钟。为了帮助自己抑制冲动,有些孩子闭上眼睛不看眼前的诱惑,有些则把头枕在手臂上,或者自言自语、唱歌、甚至睡觉。这些坚强的孩子都得到了两粒果汁软糖。
这项实验更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是后来的后续调查。那些4岁时就能为了要多拿一粒糖而等待20分钟的人,到了少年时,照样能够为了达到目标而暂时压抑心中的喜好。他们待人处事比较圆熟,比较果断,也比较善于克服人生中的挫折。相反的,那些急急拿一粒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阶段,大多比较固执、优柔寡断和容易精神紧张。
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当你面对诱惑,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了你的长远目标,例如减肥或考取医学学位。这样你就比较容易自制,不会去拿那一粒果汁软糖了。
5.人际关系与同事、情人、朋友或家人相处,鉴貌辨色、善解人意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在几乎不知不觉中发送或接收情绪。例如有人对你说“谢谢你”,从他的态度,你会感觉到他是正在打发你走、真正感激你、还是只不过在敷衍你。我们越善于从别人发出的信号辨别这个人的感受,便越能控制自己发出的信号。
美国心理学家在贝尔实验室里做的研究,证明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多么重要。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是工程师就是科学家,在学术智商测验中得分都很高。可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出类拔萃,有些人却碌碌无为。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那些表现突出的人都人际关系良好,交友广阔。
心理学家发现:“表现平庸的人遇到技术上的困难时,会打电话向各方面的技术专家求助,然后等他们回音,却往往等不到,徒然浪费时间。而成就杰出的人却很少遇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平时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关系网,当他要找某人,总是很快就有回音。”
这个事实再一次证明:一个人是否能出人头地,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而不是智商。
几种提高情商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我们无法预定智商,却可以提高情商;一个杰出的人未必有着高智商,却一定有着高情商。提高情商其实有着简单而易行的方法,你需要的就是坚持。
1.学会划定恰当的心理界限,这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你也许自认为与他人界限不明是一件好事,这样一来大家能随心所欲地相处,而且相互之间也不用激烈地讨价还价。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它的不利之处在于,别人经常伤害了你的感情而你却不自知。
其实,仔细观察周遭你不难发现,界限能力差的人易于患上病态恐惧症,他们不会与侵犯者对抗,而更愿意向第三者倾诉。如果我们是那个侵犯了别人心理界限的人,发现事实的真相后,我们会感觉自己是个冷血的大笨蛋。同时我们也会感到受伤害,因为我们既为自己的过错而自责,又对一个第三者卷进来对我们评头论足而感到愤慨。
界限清晰对大家都有好处。你必须明白什么是别人可以和不可以对你做的。当别人侵犯了你的心理界限,告诉他,以求得改正。如果总是划不清心理界限,那么你就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2.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感觉快要失去理智时使自己平静下来,从而使血液留在大脑里,做出理智的行动美国人曾开玩笑地说:当遇到事情时,理智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大脑,能聪明地思考问题;野蛮的孩子让血液进入四肢,大脑空虚,疯狂冲动。
是的,当血液充满大脑时,你头脑清醒,举止得当,反之,当血液都流向你的四肢和舌头的时候,你就会做蠢事,冲动暴躁,口不择言。
事实上,科学实验证明,当我们在压力之下变得过度紧张时,血液的确会离开大脑皮层,于是我们就会举止失常。此时,大脑中动物的本性起了主导作用,使我们像最原始的动物那样行事。要知道,在文明社会中,表现得像个原始动物会带来大麻烦。
控制情绪爆发有很多策略,其中一个方法就是注意你的心律,它是衡量情绪的精确尺子。当你的心跳快至每分钟100次以上时,整顿一下情绪至关重要。在这种速率下,身体分泌出比平时多得多的肾上腺素。我们会失去理智,变成好斗的蟋蟀。
当血液又开始涌向四肢时,你可以选用以下的方法来平静心情:
(1)深呼吸,直至冷静下来。慢慢地、深深地吸气,让气充满整个肺部。把一只手放在腹部,确保你的呼吸方法正确。
(2)自言自语。比如对自己说:“我正在冷静。”或者说:“一切都会过去的。”
(3)有些人采用水疗法。洗个热水盆浴,可能会让你的怒气和焦虑随浴液的泡沫一起消失。
(4)你也可以尝试美国心理学家唐纳·艾登的方法:想着不愉快的事,同时把你的指尖放在眉毛上方的额头上,大拇指按着太阳穴,深吸气。据艾登说,这样做只要几分钟,血液就会重回大脑皮层,你就能更冷静地思考了。
3.想抱怨时,停一下先自问:“我是想继续忍受这看起来无法改变的情形呢,还是想改变它呢?”
对于没完没了的抱怨,我们称之为唠叨。抱怨会消耗体力而又不会有任何结果,对问题毫无用处。又很少会使我们感到好受一点。
几乎所有的人都发现,如果对有同情心的第三方倾诉委屈,而他会跟着一起生气的话,我们会感觉好受一些。有人对你说:“可怜的宝贝。”这对你来说是莫大的安慰,你的压力似乎减轻了,于是你又能重新面对原有的局面了,尽管事情没有任何改变。
但是如果你不抱怨呢,你会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压力有时并不是个坏东西,是的,它也许会让你感觉不舒服,但同时也是促使你进行改变的力量。一旦压力减轻,人就容易维持现状。然而,如果压力没有在抱怨中流失,它就会堆积起来,到达一个极限,迫使你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因此,当你准备向一个同情你的朋友报怨时,先自问一下:“我是想减轻压力保持现状呢,还是想让压力持续下去促使我改变这一切呢?”如果是前者,那就通过报怨把压力赶走吧。每个人都有发牢骚的时候。它会让我们暂时好受一些。但如果情况确实需要改变的话。就下定决心切实行动起来吧14.扫除一切浪费精力的事物什么是不利于我们提高情商的力量呢?答案就是一切浪费精力的事物。
许多人的神经系统就像父亲的手一样长了厚厚的老茧。我们已经习惯于意识不到精力的消耗。精力是微妙的,但也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变化,比如听到好消息时,肾上腺素会激增,而听到坏消息时,会感到精疲力竭。我们通常不会留意精力细微地消耗,比如与一个消极的人相处、在桌上到处找一张纸等等。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缓慢消耗精力的事情?杰克家的墙角堆着一小块地毯,每次看到它,他都会想可能有人会被它绊倒。这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但它分散他的精力。这就是我们如何界定分散精力的事物——每次接触之后都会感到精力被分散了。有时和朋友相处也是如此——相互吸取和给予精力一旦有些是精力的吸血鬼,他们只会吸取你的精力。这时有两个选择:一是正视这个问题,建立心理界限继续与他们谨慎交往;另一个是减少与这种人交往。
的确,我们需要去除缓慢地浪费精力的东西。解脱出来以集中精力提高我们的情商。
想加速——你可以选择减小阻力或增加推动力。
试试我们提供的方法吧:
(1)经常列出消耗你精力的事情。
(2)系统地分析一下名单,并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另一种是不可改变的。
(3)逐一解决那些可以改变的问题。
(4)再看一下那些“不可改变的”问题,你是否有把握?有没有把其中一些移到可以解决的问题里面的可能?
(5)放弃那些确实不可改变的问题。
5.找一个生活中鲜活的榜样 我们都曾经历过学榜样的年代,那些榜样对于我们来说高尚而又疏远。
于是我们学榜样的热忱在和榜样的距离中渐渐熄灭了,因为我们知道,自己也许一生都成不了大英雄。
是的,你不能成为大英雄,但你可以成为一个快乐的常人。
你身边有出色的人物吗?把他作为你的榜样吧!你可以想:他所能做的我也可以,但我们的风格迥异,我不可能以他的方式完成他所做的事。但我会模仿他做的一些事,以我的方式来完成。从他身上你总能看到从来没察觉到的自身潜能。
在周围的人中找出你学习的榜样吧!他们比你聪明、所受教育更好、层次更高、比你更有毅力。你会在追赶他们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情商。
6.为人父母为人父母会教会你很多东西。当孩子尖叫“为什么不给我买?我恨你!”
时,你不能绝望,不能暴怒,你需要理解他并接受其怨恨的现实。要知道,这是孩子所能给予你的最好的礼物,当然这种限不要持续下去。
养育孩子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还不算成熟的年轻父母相处。作为父母的我们,则在抑制我们的需求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的过程中磨平了棱角。养育孩子会自动提高我们的情商,使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父母。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条件自己生养孩子,不妨试试为朋友看孩子,与孩子相处可以真正地提高我们的情商。
7.尝试打破常规,你会拓宽视野,提高情商你是一个性格开朗外向的人还是性格内向、只喜欢独处或和几个密友在一起的人呢?你喜欢提前计划好每一天,以知道要干些什么事,还是毫无计划呢?人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偏爱的方式。然而,突破常规。尝试截然相反的行动会更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如果你总是在聚会中热衷于做中心人物,这次改改吧,试着让那些平日亳不起眼的人出出风头。如果你总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和你搭讪,不妨主动上前向对方问个好。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有待挖掘的潜力。
何谓人类潜在能力?简单地说,它的含意是,一般健康人只在运用着他的潜能的极小一部分。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假设: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只运用了其能力的10%。稍后又有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撰文,认为不是10%,而是6%。后来又有学者估计,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甚至2%。
那么,有哪些人类潜在能力的表现呢?你也许会记得你的金色童年。当你走出房门,空气是何等的新鲜,万物的颜色是何等的灿烂!你也许有如此体会:你的父母走进屋子,一言未发。然而你已预感到他们将说什么,什么事情将会发生。这种种感觉的能力到我们成年后就逐渐消失了。童年时,对于父母所作的种种暗示,我们更容易心领神会。当然,这种感觉能力在成年期能够再度获得。
临床心理学家们通过训练之后,往往能够理解人们种种非言语的暗示。
一个人扳着脸走进办公室,在椅子上坐定,虽然他未讲一句话,一个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已经对他有很多了解了。
我们不断感觉到的下意识是人类潜在能力的另一种表现。当听别人讲话时,我们同时也注意到了周围的嘈杂声音。我们所感觉到的信息,只是我们感受的无数信息的很小一部分。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一个计算机,但比现存的任何计算机强大得多。设在洛杉矶的加里福尼亚大学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质上是无限的。我们之所以用计算机比拟人脑,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但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问题的程序。意味深长的是,是什么因素阻碍了我们利用这些大量储藏的信息解决问题?
在未开化的部落中,我们得到另一个人类潜在能力的例证。印地安人有着非常敏锐的意识。通过地上的鹿蹄印,他们就可以做出判断:“此鹿离开已约有一个半小时,它有多高,有多重等。”这样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许多未开化部落的人长有异常发达的嗅觉。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却由于生活在~氧化碳和有毒的工业气体环境之中,大大丧失了这种感觉。
创造力是人类潜在能力的又一表现。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数据证明,如果你参加过创造能力训练的话,你的创造力就会比以前更旺盛。
人类潜在能力还可以从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理解中显示出来。通过对生物反馈系统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心律、血压、消化器官的运动和脑电波都可以受到人为的控制。这个结论所包含的意思似乎有点荒诞不经。然而那些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科学家们正断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人体内部的大干世界还极需人们去探索。
脑力活动是人体潜在能力的又一表现。几十年前,一位前苏联的学者就曾撰文指出:
“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
“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迫使我们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40种语言。将一本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这种说法并不夸张。这种对人类潜力理论的推断,现在已为人们所接受。怎样才能挖掘出这一巨大的潜力呢?这是一个牵涉甚广的复杂问题。”
人类潜力的另一表现是精神潜力。这种潜力人人都有,而这个领域是被忽视了的。
最后还有“摩西老母效应”值得一提。许多人到了垂暮之年,忽然发现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能力。这种能力过去从未被发现,只有到了老年,才派上用场。这些人和那些徒有这种本领而不得其用最后终于抱恨终生的人相比,要强得多。美国著名的艺术家摩西老母在她的晚年才发现自己有惊人的艺术才能。所以,专家往往把她当作范例,解释这类现象,并称之为:“摩西老母效应。”
与此相提并论的还有“短路理论”:如果我们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包括能力源),这些能力就会转化成自我毁灭的渠道。这和一句体育界的行话相似——“不用,就会失去”。肌肉如果不运用,就会萎缩。
而这种萎缩程度之大,足可以加害于身体。我们说,如果你不断地挖掘你的潜在功能,你的一生都会充满令人激动的探险。
当谈及人类潜在能力的假设(人只发挥了其潜在能力的10%)时,人们也许会说:“啥?我现在已经做得相当好,没有必要再来给我施加压力。”心理学家对此的答复是:“你可曾记得在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一天:你工作得特别轻快,你的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你的工作由此而卓有成效。你这天感到很幸福,心里有一支歌在欢快地跳荡……总之一切都那么称心如意。”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充分地运用你的潜力是一次愉快的经历。
是的,达到这一步可能会有骚扰,因为这涉及现状的改变。成长和变革总是息息相关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成长、在进步时,我们的心情是欣慰的,这是一种满足和欣喜结合在一起的丰富情感。
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粘住”或“冻僵”了不少的人。提高个人潜力,并不是要推翻所有这些风俗习惯,而是在认识到它的束缚性的基础上,迈出新的一步。陈规旧习逐渐根深蒂固,最后把你带入六尺深土之下。你的希望成灰,瞑目而眠。应该认识到陈规旧习正侵害着我们,阻止我们接受新经验。人们吃的是同样的早餐,用同一个牌子的牙膏刷牙;发出同样的动作洗脸;采用同样的方式娱乐;在同样的三四个餐馆就餐;购买同样的饮料。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潜力,就要除去其中限制你发展的陈规旧习,让新的经验和信息输入。要获得这些东西,是值得冒险的。
我们的教育制度,扼杀了求知的好奇心。“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
的“灌输法”,即“如果你完全重复我的话就能得到优良级”这类事,常常是所谓的大学、学院教育。我们应当激发求知的好奇心,需要新的经验,需要冒各种风险,深人人类潜力的各个领域及发展中心。在发展中,不怕冒险。
我们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只是发挥着自身潜力的很小一部分,小如芥豆之微。只有不断努力发掘自己的潜力,进行那人生旅途上最激动人心的探索。
才能赢得真正精彩的人生。
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去提高素质。
心理学认为,天赋、天资、天分、素质都是一个意思。心理学把人的机 体的某些解剖生理学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 脑的结构与机能特点称为素质。
探讨素质在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重视对某些优异素 质儿童的培养,对于加强胎儿的卫生保健和儿童时期的教育,使下一代更加 聪明和健美,都很有意义。
素质是遗传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人类的幼儿与高级动物(比如猿 猴)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幼儿能够学会说话,然而,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 究的结果表明,猿类要学会说人话是不可能的。有的心理学家把小黑猩猩驯 养在人类家庭环境中,与自己同年龄的婴儿共同生活。观察与研究表明,人 类的幼儿在学会说话以前就有很多表现,他们呀呀学语,咿咿啊啊,通过长 时间对成年人的语言的摹仿学会了说话。小黑猩猩则完全没有这种表现。
素质虽然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素质不是固定不变的。人类的感觉器 官、运动器官和大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着。原始人的眼睛与现代人 的眼睛不完全一样,原始人的大脑与现代人的大脑也有很大区别。
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素质也是发展变化的。解剖生理学和医疗实践证 明,新生儿耳朵里充满着胶质液体,听不到声音。新生儿的脑的结构与功能 和成人的脑比较,相差得很远。在后天活动过程中,新生儿脑的重量不断增 加,神经突触的数目和长度增加,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也主要是在后来成长 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有的学者用两只狗和两只鹦鹉进行实验研究,训练其中的一只,不训练 另外一只,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训练过的动物脑上的皱折比没有训练的 动物要多。还有的学者把一窝刚生下来的小狗分成两组,一组的眼睛不等张开就给缝上,另一组不缝。过了一定的时间解剖这两批小狗的脑,结果发现,眼睛缝起来的那组小狗的大脑皮层视觉区发育比较差。
素质是物质的、生理的东西。不是观念的、心理的东西。智力的发展有赖于素质,但素质本身并不就是智力。没有一定的人类生活环境,尽管有人的素质,也不能发展为人的智力,更谈不上成为人才了。由野兽哺育长大的孩子,作为人类的后代当然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但却没有正常人的智力。
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一例。“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的智力并非素质赋予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小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的狼孩,人类特有的习惯和智力就得不到发展。
素质为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才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素质对人的智力的形成、发展和人才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儿童素质的差异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快慢和以后成才的早晚都有一定的影响。
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造成的儿童感觉器官特别是脑的结构与功能的严重病态现象,会影响儿童能力的正常发展。例如,生来是全色盲的儿童,不能辨别颜色,更不能培养成为画家。生来就哑的儿童,不能说话,当然不能培养成为歌唱家。
素质本身不能预先决定人的智力和人才成功与否。如果一个人具有好的素质。却不去从事相应的活动,那他的智力也不会得到发展。一个具有优异声带的人,如果不去练嗓子,那么他的歌唱才能就不能发展起来,更不能成为歌唱家。一个具有优异舞蹈素质的人,不去从事舞蹈训练,他的舞蹈才能也发展不起来,也不能成为舞蹈家。
不同素质、不同神经系统类型的人都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就。有的学者对两个同班同学进行了研究。这两个学生在中学毕业时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优等生。他们都选择了物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可是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神经系统类型的代表:一个是强而灵活的类型,另一个是弱型。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工作成就和智力发展的水平,而只在于活动特点。强而灵活型者精力充沛,对很多事情关心,在学习新课时感到轻松,旧课复习却引不起他的兴趣。弱型者则容易疲倦,课间需要较多休息,在领会新教材时,注意力不易集中,但他特别喜欢复习功课,思维细致深刻,因而学习质量常常超过了强而灵活型的人。两个学生的神经系统类型尽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在物理学方面表现自己的能力,并且他们的智力都同样达到高度的发展。可见先天素质并不预定人的智力发展的方向与极限,它在智力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起决定的作用。
大量的事实表明,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随着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他们之间在智力上是有差异的。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某些生理缺陷也不能阻挡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素质的作用。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去促进自己智力的发展。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