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海纳百川的大度
郭子仪是唐朝后期的大将,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之一,在唐德宗时被封为汾阳王。郭子仪的汾阳王府不像别的王府一样壁垒森严,而是每天门户大开,任人出入,不闻不问。
有一次,他麾下有个将军离京赴职,前来告辞。到了王府门口,发现门前也没人守卫,大门敞着,一直能望到大厅。将军见无人通报,而且又和郭子仪很熟,便径直走了进去。
到了郭子仪的住所,将军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妆,叫他拿毛巾,端洗脸水,和使唤仆人没有什么两样。
后来,这件事就在朝中流传开来,众大臣都笑郭子仪闺房闲情雅趣多多。郭子仪也不在意,凭他们取笑。
后来郭子仪的儿子们一齐来劝谏,他不听,儿子们就哭着说:“父亲功业显赫,但自己不尊重自己,不论贵贱都可以随便进入你的卧室。我们认为,即使是伊尹那样的大圣人,霍光那样的权臣,也不会这样。”
郭子仪耐心地听完儿子的埋怨,问道:“那你们认为什么叫自己尊重自己呢?”
儿子们说道:“最低限度,自己的内房是不应该让人随意乱进的啊!还有王府的大门,整日大开着,仆人们也没几个,从外面一看,哪像王府啊!平民百姓之家还常闭门关窗呢,何况是个豪门贵宅呢!”
郭子仪轻轻地摇了摇头,笑着说:“我们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五百匹,我的部属、仆人吃公家粮有一千人。再往前,我没有什么可追求的;往后退,我也没有什么可仗恃的。现在我坦荡无邪,四门洞开,虽然有人想用谗言诋毁我,但也找不到借口加罪于我。”
儿子们听后,才明白父亲的用心,都心悦诚服。郭子仪就是这样,一生雍容大度,因此一生无事,富贵平安而终。
心胸狭窄、不够大度的人,一般都容不得人,也容不下事,生性多疑,一点小事也常常折腾得吃不好睡不香。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又看不起。长此以往,不但会丧失自己原有的威望,而且会影响自身的健康。
大度作为一种文化素养和人生态度,是包容与平和。心有多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心胸狭窄的人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要想成就大事,有所作为,必须放开胸怀,不计较得失,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无关紧要的不必斤斤计较,原则问题则寸步不让,这才是真正的大度,也是海纳百川的为人处世之道。
根除心灵上的“杂草”
智者在露天设坛,为其弟子授课,他说:“你们看田野上长着些什么?”
“杂草。”众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
智者说:“那该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呢?”
弟子们愕然,这问题也太简单了吧。于是,弟子甲首先开口说:“用锄头锄去就行了。”
弟子乙说:“还不如用火烧。”
弟子丙反驳道:“要想让它永不再生,只有深挖才行。”
等弟子们讲完后,智者站起来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回去后按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一年后再在此相聚。”
一年后,弟子们再聚到田野边,他们都急着要向老师请教,因为自己的方法很难将杂草根除。
然而智者已经不在了,只给弟子们留下一本书,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杂草的生命力很强,很难将其彻底清除,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其实,你们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
心灵是一片田野,容易产生数不清的欲望。有些欲望是“杂草”,即邪恶的欲望,它们不用“浇水施肥”也会疯长,稍不留心就会荒芜我们心灵的田野。有些欲望是“庄稼”,也即美德,它们需要栽种,需要精心呵护。庄稼越多,杂草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庄稼越茁壮,杂草就越羸弱。
秉持人性中善的一面
有一位画家想画耶稣,但找不到一位纯真的人做他的模特,最后他在修道院里找到了一位修道士。完成这幅画之后,画家一举成名,修道士也得到了不菲的报偿。
画完圣人耶稣之后,有人建议画家再画一位魔鬼撒旦,以此来警醒世人。但到哪里去找那么丑陋的人做模特呢?苦苦寻觅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画家在监狱找到了一位理想的人选。
当此人得知自己要被画成魔鬼时,不禁失声痛哭起来。画家不解地问道:“不过是找你当模特,为什么哭呢?”
坐牢者说:“你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想不到现在你画魔鬼找的也是我!”
画家大吃一惊道:“怎么会是这样呢?”
修道士满怀悔恨地说:“我自从得了那笔钱,过了一段逍遥的日子,很快就把钱花光了,为了满足遏制不住的欲望,我就去偷、去抢、去骗……最后案发入狱了。”
像圣人的是他,像魔鬼的也是他。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修身养性就是要压制住自己心中的“魔鬼”。尤其是面对现实生活中权利、财富和美色等各种各样的诱惑时,我们不仅要能抵御这些外来的侵蚀,而且还应能抗拒自身内在有可能膨胀的非分之想。
一个有纯正思想的人,才能从理智的行为上引发道德的良知,平衡情绪的冲动,认识真理的本质。他们不会受到环境条件和感情的左右,会让其灵魂拥有纯真的喜乐,激起奋发向上的精神,走上自强不息的人生道路。这样的人生便有无限的希望和快乐。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