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希望的灯
美国 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的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状况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病人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叶,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生存的支柱,有了希望,生命之树才会常青!当心中的希望之火熄灭了,就会停止追寻生命的步伐,“死神”的脚步也就近了。
学会弯曲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它建院历史悠久,拥有灿烂辉煌的建筑,还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
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只是人们都没有在意: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的人,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达到了目的。
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人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着壮观的大门,或者,有大门也不是随便可以出入的。
这时候,只有学会弯腰和侧身的人,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很多时候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道小门里。
其实,人生的哲学何尝不在这道小门里?人生之路,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没有宽阔的大门,所有的门都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
加拿大魁北克一条南北向的山谷,西坡长满松树、女贞、柏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东坡雪很大,雪松比较柔软,当雪在树上积累到一定重量时它就弯曲了,令雪滑落下来。而女贞、柏树却不能弯曲,它们被雪压断了。
一对情侣在决定分手前的最后一次旅行中发现了这个秘密,然后他们重归于好了。
即使再锐利,如果轻易就断掉,那也是毫无用处的。人固然需要刀片般的锋利,也需要柳条一样的柔韧。在这个世界上,要柔中带刚,刚里带柔,方里见圆,圆中显方,才会活得自由自在。
在风中,小草容易弯曲,参天大树则巍然挺立,不摆不动。一阵狂风可以把大树连根拔起,可是,不管风有多大,也不能把弯倒在地的小草连根拔起。
能屈能伸是高情商者的超人之处,情绪的控制并非是对逆境永远的坚贞不屈。屈者,比坚者有更大的柔韧性,对情绪控制的能力也会炉火纯青。
在古代亚洲有“扮羊吃虎”的说法。按照这样的观念,猎人准备狩猎老虎的时候,将自己装扮成老虎的诱饵,披上羊皮,在树林中等候。当老虎走到猎人射程之内时,便遭到射杀。
这时,判断英雄的标准不是论其捕杀老虎的本领,而是看其忍受扮羊耻辱的力量和能力。谁具备这样超人的耐心与承受力,就有可能成为成功者!
珍珠和沙粒
有位年轻人毕业后屡次碰壁,一直未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因此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时,有位老人从他身旁走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
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年轻人看了看,随后信手将沙子丢在地上,并对年轻人说:“你能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吗?”
地上到处都是沙子,而且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捡起老人刚才丢弃的沙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年轻人摇了摇头。老人没有说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随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年轻人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
年轻人说:“当然可以!”
老人说:“那你应该明白了吧?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你要想脱颖而出,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
年轻人蹙眉低首,一时无语。
是啊,如果你没有超出常人的才能,就不要抱怨自己被忽视,因为此时你还只是一颗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若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就要修炼自己的才华和品格,使自己卓然出众,成为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
平衡现实和梦想
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这两个人性格截然不同,他们一个浪漫,一个现实。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浪漫者依然兴致勃勃地抬头看天,欣赏天上的星星和月亮,轻轻地哼唱着和月亮有关的歌曲。而现实者离开宿营地去拾柴火,准备晚上凉意上升的时候烤火取暖。可是等他回来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帐篷和睡袋都没有了。
现实者马上意识到肯定有人偷走了他们的东西。他心急如焚,为如何度过这个晚上而发愁,看到在不远处傻坐着的同伴,不禁气不打一处来,于是讥讽地问他:“你看得这么认真,你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同伴高兴地回答说:“你没有看到天上的美景吗?你看!满天的星星,还有皎洁的月亮,难道你不为之而深深震撼吗?宇宙多么的浩瀚,造物者又是多么伟大,我们的生命是何等的渺小和短暂……那你告诉我,你又看到了什么呢?”
现实者愤愤不平地回答道:“是的,我们是很渺小,渺小到别人偷走了我们的帐篷却都看不见,又无能为力!”说完,竟伤心地哭了起来。
同伴笑着说:“能够在空旷的天底下睡觉,享受篝火的温暖不也很美妙吗?”说完,兴致勃勃地烤起火来了。
生活中不乏这两种极端的人——要么太现实,要么太理想化。而真正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将现实和理想调和至平衡。其实生活就是一场现实和理想共同参与的混合双打比赛。
人活着必须要考虑到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冲击。但如果一个人太过现实,只为金钱、衣着、食物、地位、权利等上下求索,最后会变得俗不可耐,而且生活得很累。一个人活着只看到实际的生活,却忽略了梦想等抽象的东西,是对生命的降格和浪费。
如果一个人只谈人生理想,忘掉人活着还需要油、盐、柴、米、酱、醋、茶等,他也许会很快乐,但最后很可能被现实环境击败,陷入生活的困境。
因此,人既要立足于现实,又不可失去梦想。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