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图书频道> 官场财经> 生活中要懂点经济学> 第 3 章 商店中的消费陷阱(2)
第3节 第三章

第四种情况,也是最差的一种情况。如果你逛遍了商场发现你看中的两件衣服,恰好都是标价属于差一点就获得两次返券的时候,你很不幸地只能享受最高额的折扣了。而事实证明,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上面的计算方式都是按照最省钱的方式来计算的,也就是假设低价产品实价购买,而高价产品用赠券购买。但是如果你在购买的时候正好反过来,用高价商品实价购买后再用获得的赠券购买低价商品,就可能出现赠券富足绰绰有余的情况出现。这个时候你就只能面临两个选择:其一就是用高额的赠券购买低价商品,而商场一般的硬性规定就是赠券不找零;其二,你可以再去选择其他商品来拼凑价钱,使得赠券刚好用完。

但消费者永远是被动地站在商家给他们设置的消费环境中。当他们拿着那些返券的时候,常常被告知“非常抱歉,本柜台恕不参加活动”,或者是再也找不到合适的返券可以购买的商品。但是消费者一般都抱着一个心理,那就是这券他不用就浪费了。因此,就算是为了在心理上寻求一些安慰,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地将一些平时自己不会购买的商品购买回家,或者是买一些并非“物有所值”的东西。因为在这个时候,券在消费者手里,它的弹性已经变小了,消费者只能是被动地消费。

其实只要你留意就会发现,在商家不搞返券促销活动的时候有很多品牌也都会打折销售的,但是当商场统一进行返券促销时,也就意味着单个品牌的打折结束,更意味着你需要按原价购买商品。所以实际情况很有可能是这样的:你参加返券获得的折扣还远远达不到该品牌之前不参加返券但是会打折的折扣。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你“货比三家”,并精心计算各种活动的得与失了。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为了赢利经营者会以买100赠100或以更大的比例进行返券销售,但他的最终目的是诱使消费者误买误购。

等到消费者冲动购物之后冷静下来细思考,却无奈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探究原因不过三点:一是为了锁定消费者。商家使尽了浑身解数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为获得返券而不情愿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二是为了锁定消费范围。凡是参加返券促销的商品早被经销商划定好了范围,消费者只能是被动地在他们已经规定好的范围内选购,这就偷偷地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三是锁定了购买时间。商家在进行的返券销售中所返的购物券使用时间都是受限制的,只能在商家规定的时限之内消费完,过期就会作废。

而对于这些有预谋的策划,单纯的消费者一时是难以看透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购买的时候往往采购一些不是当时所需要的,或者不是“物有所值”的商品。

相关专家曾为这些返券的商家算了这么一笔账,以服装类产品为例。在服装生产中它的生产成本约是零售价的30%;而中间的流通成本,包括商场的人工工资,应缴税款等占到了零售价的35%。也就是说,只要商品的零售价格降到7折以下,那供货商就有可能亏本。而如果换成是返券的形式,那全场买100返60就是商家的底线。既然是这样,商家为何还要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进行打折或者是返券的促销呢?

有商场公关部的负责人表示,商场搞“返券促销”,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商场的销售额,通过消费者不断使用手中获得的赠券,把销售滚动起来。而商家设置的“不兑现金”、“不找零”一方面会使消费者在商场内增加更多的消费额度,另一方面也会让商家保持一定的盈利。

相关专家表示,商场会以合适的利润销售商品,而不会亏本销售,而在这场返券游戏中,消费者只是陷入了商家设置的各种限制漩涡中。

据很多业内人士透露,商场中大部分打折和返券力度极大的商品,往往不是过季的商品就是样式过时的库底商品。商家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一般就会搭上节假日的班车来一次库存大扫除。

由此来看,很多时候各大商场推出的买多少送多少的返券活动,事实上不过是一场在划定的范围内尽情地从消费者腰包里掏钱的一种销售游戏,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消费者选择了消费,那么他就陷入了这个游戏的漩涡中。

跳楼价究竟是在让谁去跳楼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大多数人平日里都忙于工作,只有在节假日时才有时间购物,添置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而精明的商家当然不会错过这些赚钱的良机,于是诸多的打折促销活动便会在假日里密集发动。而且这些商家绝大多数是以价格为武器,大打降价战,其中能“雷”到消费者的就数“跳楼价”了。

看到商家们贴出这样一个广告牌,很多消费者都忍不住会驻足观望,同时怀揣着在店主“跳楼”的同时,自己能够得到大实惠的心理,走入这些商店。不能否定,“跳楼价”对于想用较低的钱买到较大价值的商品的消费者而言的确很有吸引力,可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商家真的甘愿做一个傻子,做赔本的买卖吗?然后去跳楼吗?这可能吗?这所谓的“跳楼价”究竟是在让谁去跳楼呢?

有一位女消费者在某大型商场的皮草专卖店,看见“跳楼价”后,花一千元购买了一件打了2折的皮衣,自认为拣了个大便宜,很高兴。

可回来后经家人仔细检查,发现这件皮衣质量有很大问题,于是她立即返回商场要求退货。然而,该商场负责人坚决拒绝退货,理由就是店里海报清楚写着“特价商品,已经声明不退不换”。

女消费者自然不罢休,于是,引发了一场消费纠纷。久经波折,虽说最后她打赢了官司,但也身心俱疲,根本高兴不起来,心中万分后悔轻易相信了那个“跳楼价”,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真正质量好的商品是不可能低价卖出的,即便它已经过时,商家还是不会把它当次品出售的,否则他们宁愿留给自己。

事实上,皮衣事件的错不仅仅在于皮草商家,因为他们已经声明了打折商品不退货。所以,导致皮衣事件产生的因素,除了商家的夸张“跳楼价”,还有消费者爱占小便宜的消费心理。

实际上,很多商家在打出“跳楼价”时通常也会事先告知消费者,这些打折商品不退不换,甚至都不出发票。甚至有的商场在出售打折商品时,干脆直接在发票上标出“售出商品,概不退还”的字样。即使如此,消费者们还是为了一点小便宜而忽略售后服务,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买到残货的可能性小,和自己省的钱相比,还是买了更划算,然后事实上,标有“跳楼价”的商品,真能让商家去跳楼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商家的成本是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的。固定成本是相对于变动成本来说的,指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并能保持不变的成本(也可以认为是基础成本)。变动成本则与固定成本相反,是指成本的总额随着生产或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

这两种成本构成了生产商品所需的总成本,而每件商品平均摊到的总成本就是平均总成本,而它比消费者认为的成本要低得多。只要商品的出售价格高过了平均总成本,商家就能获利。而商家恰恰就是通过精心计算,使打折之后的价格仍然能够高过平均总成本,而销量的增加,甚至可以使他们获得比平时更高的利润。

在当今买方市场条件下,许多商家为吸引顾客,显示自己降价幅度最大,让消费者得到的实惠最多,往往打出最引人注目的营销口号,尤其是“跳楼价”。这种营销口号几乎天天充斥于市场,且大有不断泛滥、蔓延之势。当消费者看到那些其他商场原本成百上千元的家电商品,因实行“跳楼价”出售一下子降价几十甚至几百元时,消费者闻到了商家竞争的“血腥味”,同时也把手伸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这样消费者就顺理成章地买了商家的产品,可是这样真的能够买到“跳楼价”的商品吗?能够获得商家让出的利润吗?

事实证明很难,因为商家在打出“跳楼价”之前,提前将商品的标价提高一倍甚至几倍,然后再用“跳楼价”的烟幕弹来迷惑消费者。

实质上,这正是商家玩弄的明降暗升,从中谋取丰厚利润的把戏。而当消费者买回这些商品时麻烦就来了:一,不退货;二,没有售后服务,一旦商品出问题,那么消费者只能自己出钱去修,可是昂贵的维修费又会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修又不值当,不修又不能正常使用,这样以来,消费者就等于用钱买了一个大麻烦,到最后自己便会郁闷得想跳楼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