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节 第三章
-
近半年来,李女士感到工作非常枯燥,下班回到家后也是闷闷不乐。家人问起她心情烦躁的原因,认为工作没有新鲜感的她抱怨说:“这与流水线上的工作并无不同,就像给瓶子贴上标签一样,不同的只是,我给每一个瓶子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
父亲在一旁劝说道:“你不妨在工作中寻找一些新鲜的内容,为自己增加一些乐趣。毕竟现在正是经济萧条的时候,好的工作非常难找,你就自己苦中作乐吧!”李女士一听也对,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第二天,她到了办公室,先把自己的办公桌清理了一下,然后又在网上购买了几本自己很早就想看的书,打算改善自己的心情。没想到日子不再枯燥乏味了,她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不久前还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一笔小小的奖金。
在现实职场中,像李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因为对工作兴趣并不大,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才从事某项职业的;而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内容千篇一律,导致兴趣越来越薄,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就是工作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为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递减。
但是,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动力十足,而对工作热情饱满的背后要有幸福感来支撑。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职场人士才会容易具有幸福感呢?
通过权威的采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那些在工作中产生幸福感的人,都是对工作具有很大的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愿意投身于这样的工作中的人。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动力,他们做多少工作都不会厌烦,因此,他们做起工作来才会充满激情和信心!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常常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升华到了一定的“事业”高度。
当然,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还与人脉关系、企业环境等相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职场中的自身调节。例如,有时,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很轻松,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日子过得很快,而你也没有获得满足感。事实上,充足的工作也能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并幸福起来。
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如果你在职场中幸福感指数确实不高,那么下面3招会帮你提高幸福感指数。
(1)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重视
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不仅仅指工作习惯。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需要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每隔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放松休息一下,我们的能量会得到恢复,思维会更加清晰,身体机能也会更好地进行运转。采用稳定的工作步伐去完成任务,同样对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情很有帮助,并且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2)让桌面永远保持清洁
这件事可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又是最难坚持的。桌面上杂乱的文件、记事本,电脑上厚厚的尘土,乱丢的签字笔,这一切让人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负面情绪因此逐步累积,便勾起了人们的惰性。
办公室里总有一些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桌面上永远一尘不染,连鼠标都闪闪发亮。这些人往往是办公室的精英。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坐在如此整洁舒适的“小天地”里,一种对工作的依恋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这种干净、清洁的环境可激发工作状态。
(3)永远“现在进行时”
有时候,对你来说,完成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呆一小时来得有趣。可能你会这样想:这件事情今天必须做吗?明天再说吧。
这个时候,绝不要给自己任何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安排到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思考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彻底抛在脑后,做个“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工作在“此时此刻”,这样才能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成功,就是达到自己设定的短期目标,在实现终极目标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你的参照物只有自己,与他人无关。即使只进步一点点,其中也包含着无数辛劳汗水,同样弥足珍贵。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努力,将负面的思想全部丢掉,幸福感指数就能提高!
希望以上3招可以帮助你提高幸福感指数,帮你在职场中成为很幸福的人!
上篇
学好职场经济学,从找工作到“工作找你”
你是否为不能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苦恼过?是否为失业的恐惧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过?相信职场中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篇将为你解除找工作、担忧失业等常见的烦恼。从职业生涯设计到面试,从提高核心竞争力到“被猎”,这一系列的过程在本篇中都会用经济学的原理去阐述,帮你实现从找工作到“工作找你”的角色转换。此外,本篇还解释了失业的根本原因,教你永不失业的秘诀,实现在职场中的利益最大化。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