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第二章

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任何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在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选择时,应该坚持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以实现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要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预想中的多。以攻读硕士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普遍收费过高,那么,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和书本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学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仅仅是这些。机会成本还必须包括用于学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将学习时间用于工作,你将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你因为学习占用了时间所以不得不放弃这笔可观的收入。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读研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之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变得更大。

再如,在大学里,一般情况下,有的学生刚毕业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得到一个比别人大的机会成本。由于不舍得放弃,就不得不背着机会成本大的包袱,“守”着那份好的工作,成为一个辛辛苦苦的中产阶级“白领”。而那些不太出类拔萃的学生,刚毕业由于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因此其机会成本很小甚至等于零。这样,他们不得不冒险,结果,这些并非一流的学生中却涌现了一批一流的成功人才,大企业家、大政治家也大多出自其中,他们反过来去雇用那些当年在大学超过他们的一流人才。这些就是一流学生为机会成本所付出的代价。

同样,在职场中,这种机会成本也是广泛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在你选择跳槽时的机会成本。如果跳槽,则意味着你放弃原来企业的所有升职和加薪的机会,而新企业能否在这上面对你有所补偿,很多情况并不明朗。因此,跳槽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岗位变动情况有所分析和了解,盲目跳槽或许就会丧失很多机会,而这些机会自然也不会重来。

职场中有很多跳槽不算“成功”的例子,主要的原因是跳槽之后得到的收益不如机会成本大。

金先生在一家大型的外企工作了3年,职位是产品主管,目前的薪资是每个月8000元左右。时至年末,有一家规模稍小的民企来“挖”他,承诺的薪资是每月1万元。但是,原来的单位马上要发年终奖了,每年的年终奖金3~5万元。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金先生果断拒绝了民企的邀请。因为,一旦入职了民企,虽然每个月薪资涨了2000元,但是却损失了年终奖,机会成本要比收益高得多。

关于年末跳槽的机会成本,我们曾经做过专门的计算。一般来讲,年末跳槽有如下成本:换工作的时间成本损失,年终奖的成本及适应新工作的成本等。综合来看,年末跳槽的机会成本大约是4个月的工资。

当然,职场中的机会成本,不仅仅表现在跳槽、离职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都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机会成本。例如,你周末加班时放弃了做兼职的机会,努力工作时放弃了闲暇带来的满足感等。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想要在职场中获得最大利益,就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收益最大的事情上。如果你总是希望能名利双收,那不仅是痴人说梦,更可能让你在职场中得不偿失。

那么,面对职场中难以取舍的机会成本,应该怎样选择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我们不妨采用以下3个原则。

(1)选择最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在现在看来并不那么重要,但却可能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最重要的才是最聪明的,这就需要搞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需要你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选择最急需的事情

在职场中的一个时期内,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那么,什么能够帮你解决问题,什么是你最急需的,那么它就是你应该选择的。

(3)选择最想要的事情

或许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也就是欲望非常多,但是,必须强制自己选择一个最想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甄别出内心真正的需求,不至于最终后悔。例如,如果你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后想再度进修,是选择在职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还是脱产读硕士?哪个是你最想得到的,那么它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也会最大。

在面临权衡取舍时,相信以上3个原则会帮你做出正确的、符合利益最大化的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在职场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因此,在做出决策前,我们一定要好好计算机会成本,再做出相应的行动,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3. 职场中“伤不起”的沉没成本

一次,一位高尔夫球员赢得了一场球赛,拿到奖金的支票后准备驱车回俱乐部。就在这时,一位年轻女士走到他面前,悲痛地向他表示,她自己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正面临死亡。这位高尔夫球员二话没说,在支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它送给了年轻女士,并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周后,高尔夫球员的朋友告诉他,那个向他要钱的女子是个骗子,她不但没有病重的孩子,甚至都没结婚呢!这位高尔夫球员听后惊奇地说:“你敢肯定根本没有一个孩子病得快要死了这回事?”朋友给了肯定的回答。高尔夫球员长长出了一口气,微笑着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为什么这位高尔夫球员明明被骗走了一张支票,表现却是如此的“淡定”呢?因为无论是不是被骗了,他签的那张支票都是已经支付、无法回收或者被补偿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那张支票是这位高尔夫球员的“沉没成本”,是不能再回收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还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并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沉没成本(Sunk Cost):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沉没成本”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个读书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几年时间过去了,他的妻子实在受不了贫寒的生活,决定离开他嫁给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人。

几年后,朱买臣出人头地,做了太守。当他衣锦还乡时,很多人挤在街道两旁,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中。当她看到朱买臣穿着官服、戴着官帽,威风凛凛地走过来时,她不禁为以前离开他而自责,主动上前要求和朱买臣复婚。朱买臣叫随从端来一盆水,泼在地上,对前妻说:“泼出去的水,是再也收不回来了。”

后来,“覆水难收”就被用作成语,比喻一切都已成为定局,不能更改。其实,这里的“覆水难收”就是一种沉没成本。

再如,你购买了一个手提包,已经付了款并且不能退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突然不喜欢了,此时你付的钱已经不能收回,手提包的价钱就是沉没成本。

此外,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一瓶牛奶不小心被打翻了,此时最要紧的就是忘记它,专心做下一件事情。因为牛奶已经流光了,无论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再取回。如果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不会被打翻;但是打翻之后,如果还为它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提到:“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讲的也都是沉没成本。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