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员工责任意识淡漠,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歇后语。然而,在很多企业和机关团体里,这句熟知的歇后语却演变成了很多人对待工作的态度。
我们都知道这个佛家故事,有个小和尚在一家寺院专司撞钟之职,他每天都能按时撞钟,但半年下来住持却很不满意。住持说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便把他调到后院做一些砍柴挑水的工作。
小和尚不服气地对住持说:“我每天准时准刻地撞钟,也撞得很响亮,怎么说我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呢?”
住持耐心地对他说:“是的,你每天按时按刻地撞了钟,钟声也很响亮,大家也都听见了,但你撞出的钟声空洞、疲软,没有一点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而我却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听了住持的话后,面有愧色,无话可说,只好去劈柴挑水。
其实,在我们的一些企业里、政府机关里,类似小和尚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职场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来做事。这样的员工,自然也是老板最伤脑筋的人。
早晨的闹钟响了好多次,某公司的销售人员方军才从床上挣扎起来,一天的痛苦工作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早餐还没顾得上吃,方军便匆匆忙忙地赶往公司。跨入公司的大门时,他还是神情恍惚,坐在会议室睡意蒙胧地听着领导布置工作。
上午,方军被安排拜访客户,但出去时却忘了带客户需要的资料,结果遭到拒绝和冷遇,一笔订单被他搞砸了。这时他的心情简直糟透了,好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
下午,方军回到公司,懒懒地坐在办公桌前给客户打着回访电话,心里却想着下班去哪里消遣,晚饭吃些什么。临近下班时填工作报表,他胡乱地写上几笔,便飞奔出公司。就这样,方军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方军就这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他从不花时间学习,懒惰、思想消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从不反省自己一天做了些什么,有哪些经验、教训;从不认真研究自己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从不用心去想一想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为顾客带来了什么样的服务和满足,顾客为什么会拒绝……这就是方军的真实工作写照。
到了月底结算工资,怎么这么少?真没意思,看来该换地方了,于是方军非常牛气地炒了老板的鱿鱼。两年下来,他换了五六个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流逝了。结果方军是“三个一”工程:一事无成,一无所获,一穷二白!
“什么样的心态造就什么样的人生”,我们平时面对工作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一种人是认为我在为老板打工,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有这种思想的人的职业生涯相信也不会有大的进步;另一种是做事业的心态,不单单把工作看作一种职业,而是看作自己的事业,相信这种人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得过且过型员工有一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对待什么都无所谓。一旦某个员工有了得过且过的心态,责任心也将远离他而去。
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企业的侵害远远超过其他因素,它就像是一场瘟疫,有着很强的传染力。一个人的得过且过很快可以发展成一个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的得过且过。由此,整个组织都将失去责任意识。
人力资源专家党向阳在《现代企业文化》杂志上说:“敲钟是小和尚的必修课,工作是企业员工的必修课,我们更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而工作?究竟是为了薪酬、理想和抱负,还是为了自己和企业的未来而工作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薪酬回报而努力,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创造未来而努力。既然我们身置其中,那么就应该全力投入,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绝对不应该以旁观者角色或是指指点点,或是牢骚满腹。”
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其实就好比小和尚面前的钟,如何敲钟,如何干那份工作,大抵有三种态度:
一是坐在钟前,人在“心”不在,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能混过去就尽量混,反正能拿到工资,不混白不混;
二是人在“神”不在,每天按照规定,把钟敲响就行,把交给自己的任务草草完成,不去想质量如何、效果怎样,任务之外的工作,更是看不见,懒得去动;
三是人在“心”也在,把钟敲好,能唤醒沉迷的众生,也就是想办法把工作做到完美,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程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智慧把从事的工作干得很漂亮。
这三种表现里,当然最希望第三种能成为主流,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民族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强盛起来的。
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就需要人人都能心中有“钟”!
尽管如今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和组织机关里仍会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不能尽职尽责,而是抱着“混”的态度。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资,这样的打工仔心态,你真能“混”下去吗?
试想,一个人抱着“混”态度,如果让他去做一线工人,他一定得过且过、粗制滥造,做出的产品即使暂时合格,也不会是精品,这与企业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如果让他去看大门,他一定萎靡不振,绝对不能代表企业形象。这样的人面临的命运就是下岗。
美国通用电气前掌门人杰克·韦尔奇以优胜劣汰的原则把通用电气打造成著名的人才工厂,他曾经说,在一个卓越的企业里,有20%的人是卓越的,有70%的人是合格的,还有10%的人是一定要淘汰的。杰克·韦尔奇这样解释道,如果这10%的人不拿掉,对那20%的卓越人员和70%的合格人员是不公平的。他说的这10%的人就是那些抱着“混”的心态而又碌碌无为的人。杰克·韦尔奇认为,让一个抱着“混”的心态的人下岗,不仅对企业有百利无一害,而且对其本人也有一定的帮教作用。只有让他下岗或培训改造,他才可能真正意识到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他才可能摒弃混日子的心态,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因此而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务实谦学、追求进步、增长才华,做一个有用的人。
那些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固然对企业和老板是一种损害,但长此以往,无异于降低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将自己的希望断送,使自己维持在一种低档次的生活水平上,过着一种庸庸碌碌、牢骚不断的生活,并因此而埋没了自己的才能,湮没了生命应该有的那种创造力。
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根本上去除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以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扎实工作。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刘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个研究所工作,研究所里有许多人是博士学位。然而,这些人都不太敬业,对本职工作不认真,不是玩乐,就是搞兼职,得过且过地在研究所里混日子。刘成并没有以他们为榜样,而是扎扎实实地工作,苦干业务。通过努力,一年后就成了所里的“顶梁柱”。第二年,又被提拔为副所长。
一个踏踏实实工作的员工,站在一群得过且过的员工中间,自然鹤立鸡群,自然会得到重视,受到老板的重用并得到提拔。
作为一名员工,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用自己的真心来做事,全身心投入工作,那种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是一个人缺乏责任心的突出表现,有这种想法的人,无论在什么岗位,必将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虚度一生。
老板发了火,我们应该怎么做?
尽管当前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里总会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不能尽职尽责。尽管身边许多同事都积极上进、努力工作,但他们却“我行我素,超然物外”,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
如果员工不珍惜自己的岗位,对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工作,是不会得到企业嘉奖和升职的,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从根本上去除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以高度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去热爱自己的工作,扎实工作。这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