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大团圆

文星元要请我们三个吃饭,这次吃饭有着多重象征意义。第一个当然是给文星元接风洗尘,他终于回归了晋川师范大学,年纪轻轻就能当讲师,开始传道授业解惑了;第二个是庆祝文星元和薛玉琴相爱,这对恋人,整整相爱九年,才得以冲破种种不可能走到一起;第三个,毫无疑问,是庆祝我和萧雨的相爱。我们的相爱,一开始觉得那样遥远和不可能,甚至萧雨一度封闭了爱的通道,但后来,我们神奇般相爱了。

玉琴姐笑着表示,一方面,是我的帅气外表和那种念念不忘深刻地感动了她,让她不假思索决定帮我,另外一方面,不管是萧雨因爱生恨,还是错过李伟,都是因她和文星元而起。并且,萧雨的伤心,已整整持续了快一年,她需要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三方面因素的叠加,成全了我和萧雨的爱。

文星元说:“这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爱。”玉琴笑嘻嘻地补上一句。

“我真没想到我会和沈伟在一起,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甚至连这样想都没想过。”不知道是红酒的作用,还是当时的气氛,萧雨的脸红扑扑的。

“可惜了李伟。”不知道怎么回事,在这个喜庆的聚餐上,我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

玉琴朝我猛使眼色:“沈伟真不会说话。哪壶不开提哪壶,赶紧吃你的吧!”

四个人就开始大笑起来。但再以后的聊天,就明显有一些不流畅。

其实,我是把那句话深深藏在心底的,但不知怎么回事,越深藏,它就越轻易地脱口而出。这句话,直接导致了我们饭局的不欢而散。

我那担忧的内心,也就变得越加忐忑。

茱锦市的夏夜很吵闹,也很闷热,校园里还好一些,可以有这样和那样的树荫。文星元和玉琴已经甜蜜他们的甜蜜去了,剩下我和萧雨。萧雨好像很兴奋,眼睛黑亮黑亮的,在校园林荫路晕黄的路灯下闪闪发光。她的手湿湿滑滑软软,在我手心里感觉好暖。

“沈伟,我想跟你说个事情。”萧雨转过头,看着我,眼睛一眨一眨的,就轻轻松松迷住了我的眼。

“什么事情?”我拉着她坐在路旁的一张长椅上。长椅还保留着白天阳光曝晒的一点热度,坐上去,一股温馨就团住了整个身子。

“沈伟,我说了,你不要怪我啊。”萧雨的语气有一些颤抖。

“亲爱的,我怎么可能怪你呢。”我边说边把萧雨搂在怀里。

“李伟……李伟,他真要来了。”听到这句时,我的心猛地跳动了一下。

“要来哪里?”我有些紧张地问道。

“还有哪里,这里,晋川师范大学。”萧雨的手心里,满是汗水,也不知道是我的汗水,还是她的。

我和萧雨都没有想到,面对李伟的到来,我们竟然这样紧张。这个我未曾谋面、萧雨也未曾在意的男人,怎么在我们心中,拥有这样可怕的影响力?

从萧雨口中,我大略知道了整个事情的过程。

李伟是在2005年6月毕业离校,并依靠自己的写作特长,顺利加入那本一度最著名、发行量甚至逼近全国杂志类第一宝座的《青春系》月刊杂志。这本杂志专门针对中学和大学生以及热爱文学的人发行,李伟曾对玉琴说过,《青春系》最高发行量在2003年一度超过每期四百万册,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

后来只要一说起这本杂志在中国青少年当中的影响力和巨大的发行量,李伟就满脸自豪。而在我的记忆里,也满满充斥着这本杂志。我从初三时开始看这本杂志,上边都是同龄人创作的关于爱情、亲情、友情和其他不知道什么情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你我他身上,是那样打动人心。这一打动,就是整整五年。

那个时候,这本《青春系》是家乡整个潞水市所有邮局报刊亭每个月新杂志到来时,堆得最厚的一摞,可也是消失得最快的一摞,因为大家都抢着买啊。往往是杂志刚到几分钟,就一本不剩了。要么说当年的人单纯,我当时,完全没有想到直接向邮局或者《青春系》杂志社订个全年份,而是宁愿一期一期去N个报刊亭寻找着买。或者,那个全年十二期的金钱数字,让我胆怯了。我可以省吃俭用,一个月省出三点五元去买一本《青春系》,但我怎么也无法省吃俭用出十二个三点五元去订阅全年的《青春系》。归根结底两个字:穷啊!

我现在突然发现,我已经整整三年不再看任何一本《青春系》,青春,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李伟没有想到,当他满怀信心投入到《青春系》杂志的采编工作时,却发现在2004年,《青春系》已经跃过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开始逐渐走下坡路。虽然作为最先成立的第一本青春纯文学读本,《青春系》以先入为主之势拥有大量支持者,但现实问题,让这本杂志的发行量,每个月都在下降。李伟到杂志社的时候,《青春系》每个月真实的发行量,已经从2003年最高峰的每期四百万册,减少到六十万册左右。

分析原因,一个是因为大量同类杂志的出现,迅速分散了原本集中的青春阅读群体;二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让内容阅读变得方便且免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免费阅读可能还更精彩的网络故事;三是《青春系》本身内容二十多年来没有任何改变,风花雪月的内容再也支撑不起曾经鼎盛的阅读大厦。

虽然李伟和同事们一起努力在做好的内容,但在半年后,严冬还是到来了。《青春系》的月发行量,已经快速由年中的六十万册,下降到十万册左右。发行量下降,直接导致入不敷出。首先被撤掉的是各地的记者站,这些记者主要是满足杂志每月两期(为了加快刊出速度,《青春系》杂志早在2004年就改为半月刊,每半月刊出一期,并且出刊速度,往往提前了一个月之早)针对文学界前辈新星的专访;接着是原先大量投放到渠道上的推广费用;再接着,杂志又回归到了月刊。按主编的说法是,现在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了,多印一本杂志,就多赔一份钱。最后,是《青春系》率先在国内成立的青春阅读门户,杂志同名网站青春系所有的互动内容,为了节省服务器和带宽费用(这是一笔高昂的支出)全部被砍掉了,只留下一个公司官网式的公告式展示平台。

再后来可想而知,李伟他们坚持着继续刊出了半年,直到今年夏天到来的那一天。上级主管领导的迟钝成全了这本杂志的第三百期刊出,拿到这本杂志的时候,所有的编辑、记者都哭了,已经四十挂五的现任主编当场哭了,他做了这本杂志整整二十五年之久,从创刊号,到成为全国发行量第一的杂志,再到现在的举步维艰,甚至《青春系》还一度被停刊,导致十几期杂志无法刊出。但不管怎样,它终于走到了三百期。

省出版集团的通知下来了,《青春系》杂志正式停刊,青春系官网也同时关闭,所有编辑人员,都会相应调整到别的部门工作,或者按个人意愿离职,视工作年限补贴一笔钱。李伟是唯一选择离职的人,他也是近两年来《青春系》杂志社招聘的唯一一个新人。

整整十四个月的工资和补贴,超过五万元,这在2006年夏天,是一笔非常可观的钱,足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和机遇。命运待李伟不薄,他早在一年前就准备了研究生考试,他梦想的学校是晋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当然,他如愿了,不然,萧雨也绝不会跟我说李伟回来了之类的话。

李伟的这些情况,由李伟告诉玉琴,玉琴告诉萧雨,萧雨再告诉我。这样的口口相传,在我们心灵上造成了很大的震动,“李伟回来了。那个一直深爱萧雨的李伟回来了。”

我没有插话,静静地听萧雨说完了这些。然后,我紧紧地把萧雨抱在了怀里,生怕我一松手,她就离我而去了。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