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苏爱然以为,日料店与沙县小吃之间往往只差着一勺老抽。放了这一勺老抽,就是浓油赤酱浇在米饭上,菜汁浸着饭,扒拉两筷子就成了一团酱色;不加这勺老抽,顶好再由着食材的性子捏成各种小清新的造型,就成了洋气起来的寿司,纵然一百口下去,依然各色食材泾渭分明。人与人的相处也大抵如此,她希望她和常桂红保持寿司的关系,即便是同为鱼肉,也要河井不犯。但常桂红早已把两人的关系定义为盖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自从苏爱然给自己上了一次经济课,举例论证了亲子厨房的不靠谱后,常桂红就狂野起来。苏爱然每天忙着出去跑招聘会,常桂红每天一早一晚接送了君君后,就找不到人了,问去哪儿也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具体表现为脸红,出汗,问多了就烦,像极了高中生早恋被父母查岗。苏爱然只当是老太太焕发人生第二春,鳏寡孤独多年后跟某个大爷又生情愫,也就不再过问。
直到国庆节假期,常桂红交给苏爱然一张银行卡,准备给苏爱然一个惊喜—常桂红把房子卖了。
“这里面是八十九万,你拿着。”
苏爱然一时傻了,常桂红守寡多年,帮她和陈天操持起了小家后,就剩南城的一套老房子当棺材本。她只当常桂红那天卖房子的表态只是说说,没想到常桂红这几日神神秘秘的,竟真的把房子出手了。苏爱然当然不能收常桂红的棺材本,推托了半天。常桂红急了,“你有骨气,你别让我孙子跟着你喝西北风啊!陈天一走,你工作也没了,你看孩子跟着操心受罪的,这半年都不长个儿了!”
提到孩子,苏爱然一下子颓了。辞职之后,合适的工作一直找不到,李杏帮着她用化名发了一些美食稿在网站上,但稿费微薄怎么也不是长久之计。靠着信用卡提现凑合了半个月,眼看信用卡也还不上。君君的课外辅导班又不能停,孩子考不进好小学,最后难免落得跟她一样捉襟见肘的死循环。
想到这里,苏爱然迟疑地接过了卡,“那我先用这钱把债还了。”
常桂红厉声道:“还什么还,欠着!这钱你都给了刘青青都不够,你欠她一百万和十万对你有区别么!都是一样过不下去,拿着这钱,找房子开店。”
不管你相不相信,人生的很多大事往往就是这样一瞬间决定的,没有运筹帷幄、密切磋商,只有冲动与激情。比如结婚、创业,再比如死亡。接过卡的那一秒,苏爱然就想通了:生活所迫,她即便是再有操守的一碗白米饭,此刻也必须告别想做寿司的理想,老老实实地当好盖饭。
可作为盖饭,菜与饭之间的那层菜饭,往往是很难界定界限的。比如,当常桂红成了苏爱然的投资方,建亲子厨房的钱怎么花,到底该股东常桂红说了算,还是董事苏爱然看着办呢?
之前穷疯了的苏爱然与常桂红都不具备花钱的觉悟。常桂红主张租小区里的居民楼,带厨房厕所每个月不到四千块,轮班上课省租金还提高利用率。苏爱然当然希望租条件好点的商用楼,窗明几净看着就有品牌效应。两人仅为租房子的事儿就争持不下好多天。苏爱然委屈地认为,常桂红由着自己的性子办事儿,还非得让她领这棺材本的恩情。常桂红更委屈,觉得自己出钱出力还不讨好。最终,苏爱然做出了让步,租了一间临街的居民房,勉强是把地点定下来了。租好房子才只是一个开始,要不要装修,买什么家具,作为教具的厨具选好选坏,各种证照……每一项都让苏爱然觉得,是她当初的退让使米饭变成了盖饭。如今,盖饭放久了居然变成了烩饭。
其间,苏爱然找李杏倾诉过几次,李杏能做的,也不外乎是把自己买房获利的二千一百零三元“巨款”交给苏爱然算作入股,偷偷在“吃喝在线”的论坛里置顶几个宣传她亲子厨房的帖子—还要提防主编看见,时不时地取消置顶。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