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 效率思维

现在起,你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

“把石头做成空心的!”有学生这样想。

老师摇头:“不能改变石头的结构。”

“把石头放在木板上。”

老师也摇头:“不可以借助任何其他工具。”

“做一块假石头,就像电影里的那种。”

大家哄堂大笑,老师也笑了:“石头是真的,如假包换。”

有一个学生想起小时候在水边“打水漂”的游戏,忽然明白了:“速度!”

老师赞许:“正确!”

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漂起来。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要讲求速度。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速度决定着成败,凡事都要讲求速度,讲求效率。而效率能创造财富,创造奇迹。

过去人们常说“大鱼吃小鱼”,但是现在的市场竞争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就是快鱼法则。这个快鱼法则,是由美国思科公司总裁约翰?钱伯斯总结出来的。他认为,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越来越重要的当下,一个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接收速度、反应速度,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只有能够迅速接收市场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才能成为逐鹿市场的获胜者。就连非洲大草原上的生存法则都体现了效率思维:狮子如果跑不过羚羊,就会饿死;而羚羊如果跑不过狮子,它就必然逃脱不了被吃掉的命运。

日本人一向注重效率,他们对市场很敏感,市场稍有变化,他们立刻就会做出行动。有人这样开玩笑地说:第一天,美国人宣布,准备将一项发明成果投入生产;第二天,市场上已经出现日本人就这一成果制造出的?产品。

事实上,日本人确实有这样的效率及能力。当年,加拿大国会通过决议,将枫叶旗作为国旗。这一消息宣布的第三天,日本厂商就将赶制的枫叶小国旗,及带有枫叶标志的玩具投放到加拿大市场。由于市场上独一无二,销售场面极其火爆。而原本应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加拿大厂商却因反应迟缓,坐失良机。

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究其实质,则是市场信息的竞争。谁能在竞争中抢先获得有效信息,抢先一步作出应对,谁就能抢占市场,独占商机。可以说,在这个“快者为王”的时代,效率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法宝。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多商家都重视“抢先”战略,不放过任何稍纵即逝的商机。

哈佛商学院的老师教育学生时常说:商场如战场,先人一步,则步步领先。任何企业都要重视灵活和速度,只有追求高效率、快速度,才能成功。

有一段时间,北京一家商店的经理发现,有许多顾客到店里来打听卖不卖呼啦圈。这位经理嗅到了商机,立即亲自到广州进货。可到了广州才发现,已经有许多家北京商店的采购人员来预订呼啦圈了。而且,在广州,玩呼啦圈已蔚然成风。于是他当机立断,马上大量采购呼啦圈,并且即刻用飞机抢运回北京。

果然,呼啦圈一上市就供不应求,虽然标价很高,但人们依然纷纷抢购,才两三天的时间,这批货就基本卖完了,该商店自然从中大赚了一笔。

而当这家商店的呼啦圈销售几近尾声时,其他商家预先订购的呼啦圈才通过铁路“姗姗”而来。大量的呼啦圈进入市场,导致呼啦圈价格迅速下跌,销量也开始下降。

这个案例是“快鱼吃慢鱼”的最好说明。这位经理就是快人一步,抢占市场先机的成功者。等到其他竞争对手后来赶到时,就只能抢些“残羹冷炙”了。

“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看准时机,及时行动,体现出一个企业的商业效率。实践证明,要在现代竞争中获胜,企业就必须要提高自身效率—在思维和行为上,都要重视效率的竞争。只有如此,才能抢占商机,进而赢得商业竞争的胜利。可以说,抢占商机的速度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比尔?盖茨说过这样的话:“过去,只有适者能够生存,今天,只有最快处理事务的人能够生存。”

方法对了,事就快了哈佛商训:“这个世界不容许你没有效率。只要你讲究方法,不断提高做事的效率,你就能更好适应这个社会。”由此,我们必须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采用正确的行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树立竞争意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一个人从小到大,时刻离不开竞争。正是因为有了竞争,生活才充满生机与活力,而社会也正是在竞争的推动下才能不断发展与进步。

哈佛人认为,一个人要想发展得更快,生活改变得更大,就一定要具备竞争意识,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能巧妙地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查尔斯?施瓦斯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有许多企业,?其中有一家子公司,总是完不成生产任务定额。这家子公司的经理说,他已经用尽了他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却依然无法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定额。

他甚至怀疑生产定额是否过高了。

施瓦斯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决定亲自处理这件事。施瓦斯来到这家子公司,在经理的陪同下四处巡视。

这时,正好是白班工人和夜班工人交接班的时候。施瓦斯拦住了一名要下班的白班工人问:“你们今天炼了几炉钢?”工人回答说五炉。施瓦斯听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拿起笔在墙上的布告栏里写了一个大大的“五”,然后就离开了。

正要上夜班的工人看到布告栏上的“五”字,都觉得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人将施瓦斯来视察并且写下“五”字的事告诉了他们。夜班工作觉得不服气,他们共同努力,炼了六炉钢。施瓦斯第二天早上来视察,了解了炼钢的成绩,在布告栏上写下了“六”。白班工人看到后,觉得受到了挑战,他们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到下班时,在布告栏里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八”。

在施瓦斯的激励下,这家子公司最高日产量竟然达到了十六炉,是过去的三点二倍。一下子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子公司。

哈佛老师指出:在这个故事中,施瓦斯一句话也没说,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激发了工人的竞争意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人不能不赞叹他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增强竞争意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要想提高效率,更有作为,首先就要增强竞争意识,而且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其次,我们要尽量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是事业成功者业绩卓越的秘诀。面对工作,?大多数人采取的态度只是应付。而有远大志向、希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却懂得要“比别人多做一点点”,这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有了这样的态度和行动,工作效率自然高人一筹。

亨利?瑞蒙德曾在美国《论坛报》担任责任编辑,当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六美元,但他并没有怨言,还是每天平均工作十三到十四小时。有时整个办公室的人都下班了,只有他还在工作。后来,他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别人问他是什么让他取得这样的成功,他说没有别的,就是每天“比别人多做一点点”。

无独有偶,乔治?齐兹从十二岁起就在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后来,他成为美国著名的出版商。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说:“我并不是仅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多做一点点定律”。他指出,那些在事业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其实并不比别的人聪明,他们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但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约翰?坦普尔顿不仅发现了这一定律,他还把这一定律应用到学习生活中。他在耶鲁读大学期间,别的同学只要作业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就满意了,可他却决心使自己的作业达到99%的正确率。他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这样,做得比别人多一点儿,做得比别人好一点儿。这样做的回报是,他在大学三年级时就进入美国大学生联谊会,不久又被选为耶鲁分会的主席,并得到罗兹奖学金。走上社会后,坦普尔顿把“多做一点点定律”进一步落实在商业领域,这使得他在商业上也取得巨大成功。

哈佛人认为,只要多做那么一点儿,尽量做好那么一点儿,结果就会?比预期更好一些。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践行,一定会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鲁迅曾经说过:“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从本质上说,这也是践行了“多做一点点”的法则。可见,虽然只是多做一点点,效率却会提高无数点。

专注是效率的灵魂博恩?崔西是美国著名的效率提升大师,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做好一件事的人,比要同时涉猎多个领域的人好得多。”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源于专注的力量。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一生“在一定时期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他认为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关键。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离不开专注。他说:“能够将你的身体和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感到厌倦的能力就是专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都要做许多事,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将他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佛祖释迦牟尼曾说道:“我一时专注于一件事。当我用斋时,我用斋。

当我睡觉时,我睡觉。当我谈话时,我谈话。当我坐禅时,我入定。这就是我的实践。”能够在每一件事上做到专注,大概只有释迦牟尼才能做到。

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做到专注,你也可以做到。

盖尔克是西门子中国区第一任销售总经理,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器产品占领中国市场的过程中,他的功劳是首屈一指的。有记者采访他:“你可以透露一下成功的秘诀吗?”盖尔克说:“秘诀谈不上,我从1983年开始在西门子工作,用中国人的话说已经有十九年工龄。我始终有一个座右铭:?工作要专心致志,一次只做好一件事。近二十年来,我在西门子的市场部、产品销售部都工作过,但无论在哪一部门我都一直坚持这一信念。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