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质疑思维
-
世界本没那么多的权威,质疑的人少了,也就有了“真理”。
第三道题是要求用圆规和一把普通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别的同学做不出来都放弃了,打算第二天听老师解答, 但高斯一直没有放弃。
他绞尽脑汁地思考,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终于将这道题目做了出来。把作业交给老师时,高斯还很不好意思:因为这第三道作业题,居然让自己花了一整夜的时间才做了出来。
老师满脸质疑地拿过高斯做的题目,仔细看了一遍后,他大吃一惊,完全不相信这是高斯自己做出来的。直到高斯又当着他的面,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了一个正十七边形,老师才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对高斯说:“你可能不知道,这道题……两千年来,还没有人做出来过,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有做出来,你却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做出来了,这真让人想不到。”
原来,老师一直在课余时间研究这道题目,布置作业时,误将这道题目也写给了学生。后来,高斯回忆说:“如果当初给我这道题目时,就有人告诉我说,这是一道千年难题,我可能根本没有信心和勇气去坚持把它做出来。”
这就是独立思考的价值,它能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对于面临的问题,如果你把它想象得过于艰难,你可能就失去信心不敢面对。很多时候,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是被困难本身打败了,而是被对困难的畏惧打败了。
一次,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应邀去一所大学进行演讲。学生们对他崇拜已久,都想从这位伟人身上发现一些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于是,每个人都准备好了笔记本,以便记下爱因斯坦的每一句教诲。
然而,爱因斯坦的演讲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讲述自己的成功经历,也没有讲深奥的人生道理。而是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有两位工人,他们同时从烟囱里钻出来,一位身上很干净,一位身上沾了很多烟灰。请问,他们谁会去洗澡?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学生们纷纷回答:当然是身上沾了很多烟灰的那个工人会去洗澡。
爱因斯坦却反问道:“事情也许是这样的—干净的工人看到对方很脏,他会认为自己身上一定也很脏,而很脏的工人看到对方很干净,可能会觉得自己也很干净。那我再问问你们,哪个工人会去洗澡?”
听了爱因斯坦的分析,有的学生改变了想法,认为干净的工人会去洗澡。
爱因斯坦笑了,他对学生们说:你们又错了,两个工人同时从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而另一个很脏呢?
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爱因斯坦进一步教导他们说:其实人和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尤其你们这些坐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相同教育,学习又都非常努力的年轻人,你们之间的知识差异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人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没有因循守旧。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就必须跳出习惯的思维定式,抛开人为的影响,敢于怀疑一切。
“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这就是我要对你们说的话。”最后,爱因斯坦这样对学生们说。
伽利略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自由落体理论;哥白尼敢于挑战地心说,布鲁诺又敢于挑战哥白尼的日心说;普朗克敢于挑战经典力学,提出量子的观点……一部科学史,就是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历史。
爱因斯坦本人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面对权威的神圣光环,他大胆质疑。在普朗克关于量子理论的假设上,?爱因斯坦进一步纵深延伸,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随后,他又突破了牛顿绝对时空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哈佛有辉煌的历史,这和哈佛人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只有敢于质疑、努力求证的人,才能发现真理,从而取得认识的飞跃。
会付出代价,但获得更多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昆西说:“大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追求真理,即真理本身,而不是去追随任何派别、时代或局部的利益。”进行科学研究时,要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以及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在探索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和认定其真实性和合理性。不能一味地相信权威的话,也就是要善于质疑。不疑不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多疑好问。通过思考和质疑来解决问题,这是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必经之路。
这也是喜欢质疑的人能更成功的原因之一。但是质疑只是研究问题的开始,质疑之后还要大胆求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敢于坚持真理。
18世纪,欧洲的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物体之所以能够燃烧,是因为物体中含有一种叫“燃素”的物质。这个理论今天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在当时却误导了人们很长时间。有很多科学家都深受其害。比如瑞典化学家舍勒,他为了寻找燃素,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最后他从硝酸盐、碳酸盐中得到了一种气体,他不知道这是还未被发现的氧气,因为氧气可以帮助燃烧,他就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要找的燃素,于是把它命名为“火气”。
另一位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也在实验中得到了氧气,可是同样因为迷信“燃素”说,他把它说成是“含燃素的空气”。所幸的是,普利斯特没有?保守,他把这种通过加热氧化汞得到“含燃素的空气”的方法告诉了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没有完全相信前辈的经验,也没有盲目相信所谓的“燃素”说,而是大胆质疑,经过分析,终于发现了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认识的气体—氧气。就这样,氧气的发现者最终署上了拉瓦锡的名字,而舍勒和普利斯特白白地错过了这一机会,令人扼腕叹息。舍勒和普利斯特缺少的不是发现的能力,而是大胆质疑,坚持真理的精神。
像拉瓦锡这样不盲目迷信,坚持探索的人其实不胜枚举。哈代也是一个这样的人,因为头脑里总是有稀奇古怪的想法,他的朋友和同事都认为他是一个满脑子怪念头的“傻瓜”。 哈代从电影胶片原理中找到了灵感:如果每次胶片上的画面只向前移动一格,然后就停下来,那么老师就能有充足的时间详细阐释画面里的内容,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他把这个想法提了出来,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嘲笑,但是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反复进行实验,后来,哈代终于成功地发明了让画面和声音同步的“视听训练法”,让无数老师和学生从中受益。哈代的这种精神还被他用到了体育场上,他当过游泳运动员,曾两度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连续三次获得“密西西比河十英里马拉松赛”冠军。但他觉得,当时在比赛中使用的游泳姿势不好,不利于运动员游出更好的成绩,于是就想加以改变。他的教练认为他的想法太过荒唐,劝他放弃。可是哈代却没有理会这些反对的声音,而是不断地挑战传统的游泳姿势,最终,他发明了自由泳,如今,这一游泳姿势已成为国际游泳比赛的标准姿势。
哈佛能有今天这样辉煌的历史,关键就在于很多哈佛人都具有这种坚持真理的可贵精神。他们认为,只有将真理坚持到底,将真理应用于实践,你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哈佛教授乔伊?克罗齐说:“揭示真理需要付出代价,但是真理终将因为实践的证明而战胜一切。”
一直以来,奥本海默都是哈佛人的骄傲。正是在他的主持下,第一颗原子弹才得以研制成功。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将带给人类一场不可估量的灾难。奥本海默却不这样认为,他坚信自己工作的价值,如今原子能的研究已经不断深入,带给世人的多是新能源变革带来的便利。
哈佛老师还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没有出名前,参加了一次世界音乐大赛。在决赛中,评委会给他一段乐谱让他指挥演奏,当演奏进行到一半时,旋律中出现了声音混乱的情况。他一开始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指挥乐队演奏,结果仍然如此。这时,他对评委会所给的乐谱产生了怀疑。然而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成员都是音乐界的权威人士,他们都郑重地说乐谱没有问题。
小泽征尔认真地阅读了乐谱,发现了错误所在,面对着所有的评委和专家,他勇敢地坚持着自己的观点:“不,一定是乐谱有问题。”他的话音刚落,评判台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们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专家“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前面的参赛者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勇气质疑和坚持,因而,小泽征尔获得了冠军。这个冠军是对敢于质疑并且勇于坚持的人最好的奖励。
把斧头推销给美国总统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两位教授迪帕克?马尔霍塔和马克斯?巴泽曼在谈判领域有相当精深的研究。他们到过数十个国家,考察内容涉及几十个行业,与多家像世界银行、西门子等大型组织、企业合作过。他们认为谈判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谈判的技巧,他们合写了一本畅销全球的《哈佛经典谈判术》。
1927年创建的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无数杰出的推销员。这个学会有一个悠久的传统:每一期学员毕业时,都要完成一次难度很高的实习,来证明他们掌握了推销能力,表明他们的学习成果。
在克林顿担任总统期间,该学会给毕业学员出的题目是:请将一条三角裤推销给总统。八年过去了,无数学员为这道难题绞尽了脑汁,直到克林顿卸任,都没有一个学员能够完成这个推销任务。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