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第二章

第三节 电磁辐射损害你的生殖系统.

动物实验表明,电磁波照射对生殖的影响主要是妊娠率降低、着床位点减少、胚胎发育迟缓、畸胎率增加、死胎率升高、胎鼠和子鼠体重下降、性别比例失调,并多见脑发育异常,同时子鼠的免疫功能减弱。虽然生殖损伤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功率、频率、受照时机等),但电磁波对性腺、生殖、子代的危害不可忽视。

一、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机制微波辐射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按其机制可分为热效应与非热效应。

微波辐射的热效应是指电磁波辐射场照射生物体,引起组织器官的加热作用而产生的生理影响和抑制、伤害作用。组成人体细胞和体液的分子大都是极性分子,外加微波场可使这些极性分子因趋向作用而发生频率极高的震荡运动,消耗能量而发热,导致组织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当微波功率密度较大,生物体产热过多,超过体温调节能力时,生物体的温度平衡功能失调,体温升高,于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并发生病理变化。

一般认为,由于睾丸中相对缺乏血管,血流不畅,散热比较困难,所以易出现过热而造成睾丸损伤。苏联和东欧的学者除承认微波的热效应外,还特别强调微波的非热效应。非热效应并不意味着绝对没有热产生,只是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引起生物体感觉反应或者测不出体温升高而已。随着国际上微波生物学与卫生学研究的深入,我国及西方一些学者在微波的生物学效应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低强度微波辐射非热效应的存在。微波非热效应的存在已逐步被多数学者所接受。微波生物学作用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非致热作用,关于其机制在分子水平或亚细胞水平都有一些设想和推测,如影响细胞过程,包括基因表达、细胞增殖、信号问通信等。但从分子或细胞的水平上论证其存在,并搞清其作用机制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其意义将远远超出微波卫生学范围,并将给医学、生物学、医学工程的发展带来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辐射能否影响生男生女早在1981年WHO就通过人群调查提出,受微波照射者的后代女孩比例增加。研究者调查发现妊娠期暴露于低场强高频电磁辐射(300kHz~300 MHz)的理疗师,其后代男、女比为0.48%,而高场强暴露的理疗师男、女比则为0.31%;每周暴露11~20小时为0.55%,若超过20小时暴露则为0.21%;而对照组为1.51%,且男孩体重降低与电磁辐射暴露密切相关。又有研究者调查了1970~1993年出生的挪威小孩,在高压电场从事铝、镁、铁、镍、电缆生产的父亲中,其后代男孩比例,铝为50.38%,镁为47.32%,铁为50.03%,镍为48.27%,电缆为47.20%;在从事铝生产的母亲中,其后代男孩比例为37.04%,对照组为51.42%。在极低频电磁场工厂工作的男性其后代男孩比例轻度减少,而在相同环境工作的女性其后代男孩比例则明显减少。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仅是孕妇,非妊娠妇女甚至是男性,暴露于电磁辐射均可引起后代女孩比例增加。如从事碳调节器工作的男性,其子代男孩比例明显降低;父亲受高频电磁场或强静电场辐射,或在高压电厂、雷达系统附近工作,其后代女孩比例增加。有学者据此认为子代的性别比例失调可作为电磁辐射如微波辐射后生殖危害的评价指标之一。

1975年,研究者将公鸡和产蛋母鸡(1:4)分别暴露于极高频电磁场、特高频电磁场、微波电磁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12周后,观察每天食物摄人量、产蛋量、蛋重量、生育力、孵化力、晚期死胎和小鸡畸形及性别比例,结果正常对照组雄性小鸡占60.8%,其余各组雄性小鸡所占的比例均不同程度下降。另有实验发现,大鼠受3~4cm波长无线电波照射后子代中雌性比率增加。

三、对性别比例的影响机制1.内分泌异常尽管电磁辐射导致子代性别比例失调这一说法的提案已有20多年,但其发生机制尚未阐述明确。有报道受孕期父母的激素水平可能参与了部分后代的性别选择。一方面,许多非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可能有低睾酮或高促性腺激素,或两者并存。如患前列腺癌、乙型肝炎、多发性硬化、耳硬化及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父母,可出现子代性别比例失调。

另一方面,有激素分泌异常的男性如潜水员,其后代女孩比例增加。

现在认为,高水平孕酮和促性腺激素与女孩增多有关,而高浓度的雌激素和睾酮与男孩过多有关。就双亲性激素对后代性别的影响而言,在男性低睾酮或高促性腺激素者往往引起后代女孩增加;在女性,高水平的雌激素者,其后代男孩增多,相反高水平的孕酮其后代女孩增加。早期及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磁场暴露可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如有实验发现VDTs辐射能减少小鼠夜问褪黑激素分泌水平;经常处于低频电磁场下的女工,清晨尿中褪黑激素代谢产物硫酸—6—羟基褪黑激素(6—OHMS)分泌明显减少,褪黑激素对其他激素如雌激素具有调节作用。电磁辐射的热效应或非热效应均可引起血清糖皮质激素的改变,进而影响性激素如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和分泌。近来,有报道射频电炉的男性操作者尽管睾酮并无明显降低,但卵泡刺激素明显增加。据此有人认为电磁辐射可能引起父母性激素的改变,这对后代性别会有影响。

2.对Y染色体精子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子代性别的决定与男性Y染色体是有着很紧密的联系的。电磁辐射主要是微波辐射对生精细胞和精子的损伤作用已有较多研究成果,对精子畸形、精子数目及精子活动力的改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Y染色体精子的改变却未见文献报道。由于Y染色体精子来源于男性或雄性,研究电磁辐射对Y染色体精子影响的同时,还应关注精子在女性或雌性生殖道是否会受到影响。近来的研究表明,精子在受孕前可存活6天。既往研究发现电磁辐射可引起DNA损伤、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及微核形成等。因此,电磁辐射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是否与其对x和Y精子的影响不同,如引起Y染色体基因的缺失、突变,Y染色体精子畸形过多或死亡和运动力减弱从而改变精卵结合能力等还有待深人研究。

3.对妊娠的影响子代性别比例的统计主要根据出生后存活并继续生长发育的个体。

电磁辐射可引起子代流失、先天畸形、官内发育迟缓等,就不同性别的子代而言,这种影响可能并非一致。雄性小鼠暴露于电磁场后再与正常雌性小鼠交配,结果雄性小鼠生长迟缓;大鼠在妊娠期暴露于0.5Hz磁场,发现子代活动力减弱,尤其以雄性更明显。25名理疗师曾在妊娠期暴露于高频电磁辐射,结果出现4例先天畸形的胎儿,其中3名为女孩,由于男性胎儿对高频电磁辐射尤为敏感,所以就会出现早期流产增多的情况,而能存活且患先天畸形的男孩相对于女孩较少。

因此,电磁辐射是否对雌、雄性胎儿的影响不同,引起选择及早期、未觉察到的性别相关流产或死胎有待进一步阐明。

4.其他机制电磁场能影响许多细胞过程,包括改变细胞膜电位,使细胞外表离子流和离子分布发生变化;改变信号传导、基因表达、细胞增生、细胞通信等,这些机制在理论上可能影响子代性别的选择,但缺乏具体翔实的实验资料。

总之,研究电磁辐射对子代性别比例的影响机制,对电磁辐射所致的性功能障碍、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先天畸形、基因病等牛殖危害机制的阐明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四、生殖系统疾病自从人们开始认识到电磁波对人体发生危害时起,电磁波列‘人体生殖系统有无影响,就成了人们所关心的话题和研究的课题。由于家电产品普及到家家户户,电磁波对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然而然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还有许许多多人因为职业关系,比一般人更为频繁地接触电磁波辐射,除了自身健康,生育年龄期间的男女与这个话题的关系也就更为密切了。

随着五花八门的电器产品推陈出新、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不孕症,不明原因的流产、死产及畸形婴儿诞生等数字急剧上升,这两者的数值曲线呈现同步向上波动的状态。同时,电磁波辐射的动物实验也得出了大量实证,因此,在医学、病疫学界,许多医务人员、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开始认识到了问题的广泛性、严重性与紧迫性。

1.不孕早在环境荷尔蒙对生育产生影响的话题诞生之前,20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发表论文警告说“操作雷达的军人容易患无精子症状”

(精力减退症)。

以下是1957年的论文中的有关数据,列举了被调查的受辐射人员和未受辐射人员的情况对比。

精子状况 遭受辐射者(31人) 未受辐射者(30人)射精时的精子数量 (1mL)5 000万±2 400万 6 000万±3 400万运动性精子比例(射精时的精子中)36%±10% 54%±19%正常精子比例(射精时的精子中)70%±6% 82%±7%另外,据统计,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受到电磁波辐射之后,生育女孩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生育男孩。这种情况和环境荷尔蒙的影响非常相似。1996年,也门有科学家发表论文,公布了对变电所男性工作人员生育孩子情况的调查。其中,男孩子只有8人,而女孩子居然有54人。

在此引用1991年拉尔森论文中的数据说明受电磁波辐射以后女性婴儿出生比例上升的现象。

母亲在短波发生装置室内滞留时问(小时/周) 婴儿性别男婴 女婴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病疫学角度还需要做大量研究和实验工作,不过,参考死胎胎儿的男女性别之差也会发现男性胎儿死亡率要大大高于女性胎儿。

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对一个家庭、一对夫妇来说,丝毫不存在生育女孩子就不如男孩子的问题。然而,从宏观上看,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来说,如此明显的男女比例失调,将会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全世界的电器普及仅仅才开始了几十年,来势如洪水猛兽,不可阻挡,无法收拾,也就是说,由此造成的男女比例失调也不过刚刚开了个头,初露端倪而已,到了大势所趋之时,难以推测会带来多少社会问题。

而且,不得不引起重视的是,从电磁波辐射引起的不孕和不生男孩这一点上已经足以说明电磁波对人体乃至人类总体素质的危害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对电磁波是否会引起生育男女比例失调作了大量调查。

以下是从病疫学角度研究的各国科学家论文数据汇集。

父母受电磁波辐射后生育婴儿男女比例论文代表者 发表年份 国家父母受辐射情况出生男婴 出生女婴奈布 1979 瑞典 电力设施/父 12人 22人诺德斯特姆 1983 瑞典 电力没施/父 67人 73人米尔汉姆 1993 美国 铝厂/父 53人 86人穆哈拉克 1996 也门 电力设施/父 8人 54人英格尔斯 1997 挪威 辐射磁场/父母 女婴多数托尔克维斯 1998 瑞典 电力设施/父 86人 92人拉森 1991 丹麦 短波理疗护士/母 15人 36人库贝朗 1994 瑞士 短波理疗护士/母 262人 246人使用微波/母 67人 79人科洛迪斯金 1996 拉脱维亚广播电台发射塔附近/父母254人 355人有水 1984 日本 从事磁场工作/父 女婴多数龟井 1990 日本 使用磁场期问/父 67人 73人物理系研究者/父 78人 95人意大利的几位科学家警告称,来自家用电器及电力线的辐射有可能导致一些女性无法怀孕。这些科学家在利用老鼠进行的实验中发现,那些卵巢器官暴露在极低频电磁场(频率33~50Hz)中的雌鼠在发育方面都受到了一定影响,很多老鼠已失去了正常的生育能力。

科学家担心,类似的伤害也有可能对人类产生影响。例如,来自电冰箱、洗衣机、电水壶、吸尘器和其他家用电器,以及电脑终端和电力线的辐射很有可能使一些女性失去受孕能力。据称,每次一种电器启动时都会产生极低频电磁场,另外,当一种电器处于待机状态时也会产生极其微弱的电磁场。

英国国内负责辐射监督的机构—一国家放射保护委员会表示,该机构将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仔细分析,但表示公众无须因此而过分担忧。

上述科学家来自意大利罗马的大学,他们在动物研究中发现极低频电磁场使雌鼠卵巢中大量的生殖细胞无法生育成熟。科学家发现,当他们将未发育成熟的雌鼠生殖细胞置于极低频电磁辐射之中5天后,被置于33Hz电磁辐射中的生殖细胞中仅有l/3发育成熟,而被置于50Hz电磁辐射中的生殖细胞也仅有1/2发育成熟,相反,远离电磁辐射的生殖细胞却有80%发育成熟。上述科学家认为,如果长时间处于极低电磁辐射中,人类的生殖能力也会受到类似的负面影响。不过,英国国家放射保护委员会的发言人称,科学家在进行动物实验中使用的极低频电磁辐射相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碗机或其他家用电器的电磁辐射而言要强烈得多,大多是后者的100甚至是1 000倍,因此人们不必对此感到过于担忧。

2.流产孕妇从事电脑工作和以各种形式长时问接近电磁场都是非常危险的。其中,显像管屏幕电脑(VDT)比液晶屏幕电脑电磁波要强得多。

世界各国的医疗机构不断报告从事电脑工作的女性流产、早产,甚至生下畸形怪胎,在一些早期普及电脑的先进国家已经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了,日本劳动省劳动卫生科编撰的VD作业劳动卫生实务中《针对0A化等的劳动卫生对策委员会第一次报告书》报告公布:

加拿大航空公司多瓦尔机场从1972年2月到1981年2月之间,从事这类工作的女职工13人中有7人流产,3人生育了先天性异常婴儿。

据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州的萨利纪念医院工会组织报告,两年里面,在该医院会计科从事VDT工作的6名孕妇就有5名生育异常,其中两名流产,1名弯曲脚,1名眼疾,1名支气管炎。这家医院另外还有7名从事电脑工作的女职工中有3名流产,3名生育了先天性畸形儿。

在美国一家公司12名从事电脑操作的怀孕女职工中7人流产,1人早产。

华盛顿的一所大写字楼里的各家公司从1979年春天到1989年春天的10年时间里,20名孕妇中有7名流产,她们也都从事电脑操作。

佐治亚州的防卫后勤机关从1977年10月到1980年10月之间,15名电脑作业的怀孕女性中7名流产,先天性严重畸形儿3人。

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大报社1979年5月到1980年5月共有7名从事VDT工作的女性,其中有4名婴儿是畸形儿,弯曲脚、裂口唇、缺眼和心脏畸形。

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市法务局,3年时间内8名孕妇就有7名异常生育,其中,4名流产,1名早产,2名婴儿患有先天性呼吸器官疾病。

据美国通信工会组织的报告,太平洋西北贝尔公司在18个月里面3名20多岁的孕妇全部出现生育异常,其中,1名背脊骨破裂,1名蒙古症,还有一名死产。

另据加拿大安大略州政府调查公布,1980年到1981年仅仅1年时间内,多伦多市政府法务局从事电脑工作的19名孕妇中就有10名流产。

这样异常高的比例,难道是偶然的吗?这些悲剧的后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祟呢?

1988年,美国对l 583名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她们在怀孕头3个月内每周20小时以上进行电脑作业。与从事其他工作的孕妇相比,这l 583名孕妇的流产发生率在1.8倍以上。

1986年的l份调查报告表明,从事VDT工作的女性职工的婴儿“出生后28天以内的死亡率是平均死亡率的9倍”,“低体重婴儿出生率是平均值的2倍”。

因此,孕妇切切不可从事VDT工作,至少应该将电脑的显示器换成安全的液晶显示屏幕。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在此列举了大量从事VDT工作引起流产的事例,可是问题不局限在VDT,VDT造成危害的原因在其所发生的电磁波,除了VDT以外,发生电磁波辐射的电子产品或是公共场所、工作场所还有许许多多,都是孕妇应该慎重回避的。

3.死产1992年,俄罗斯的埃尔马科博士的实验报告证实了令人担忧的事实:“把即将孵化出壳的小鸡放置在VDT(显像管屏幕)前,在电磁波的辐射下7小时以后全部死亡。”即将孵化出壳的健康的小生命在电脑显像管屏幕前面仅仅7小时,就全部死亡了,可想而知,孕妇一连数月,每天8小时以上坐在显像管屏幕前面,电磁波对胎儿的杀伤力有多大,难怪从事电脑工作的怀孕女性会出现这么高的流产、死产率。

与VDT相比,手机的使用更为广泛,而且许多人每天不问断地长时间使用手机,很少听说孕妇有意识地回避使用手机。

2001年法国的巴斯梯博士在论文中阐述了用手机电磁波辐射鸡卵,并且与正常的对照群鸡卵进行孵化对比的实验结果。情况是,受辐射的死胎率高出对照群50%以上。

在巴斯梯博士的论文之前,1996年《EMC》杂志刊登了日本兽医畜产大学齐藤贤一的论文,阐述了使用手机电磁波对鸡蛋辐射后胚胎的死亡情况。

在日本厚生省关于人口动态统计的资料里,刊登了儿童身心全国联络会议组织编撰的《2000儿童身心白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1900年到2000年这100年的孕妇死产数字比例。首先是死产平均比例整整翻了一倍以上。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男性胎儿死亡数字是女性胎儿的2.2倍。

相对于100名女性胎儿来说,死产的男性胎儿达到了220名。这与前面提到过的受到电磁波辐射之后,女孩的出生率明显高于男孩的现象,在病理学上是一个道理。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女性胎儿相比,男性胎儿的死亡数字大幅度上升,引起了多方面研究人员的重视。

4.生育畸形1986年,瑞典的科学家用电脑VDT辐射老鼠,得出了“畸形发生率比一般要高出5倍”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确认结果,第二年又继续进行了孵化出壳前小鸡的实验,证明了老鼠试验的结果。

1992年美国的西斯金教授也在报告中证实了“放置在VDT电磁波前5天之后,从孵化前的蛋壳中诞生的雏鸡畸形发生率增加了60%”。

第四节 电磁辐射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危害.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及有效防止肿瘤形成和生长的重要屏障,其中,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类别。淋巴细胞可分为许多表型与功能不同的群体,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T细胞和B细胞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亚群;这些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对抗原的识别、应答和清除,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电磁辐射对免疫系统尤其是淋巴细胞作用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之一。

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外部病原侵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随着微波的广泛应用,微波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一般认为微波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与微波频率、功率密度和暴露时间等因素有关,低强度短期照射有免疫刺激作用,长时间或大功率照射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常表现为抑制作用。

有研究发现,用频率为2 450MHz,功率密度为1 mW/cm2的微波辐射小鼠,1小时/天,连续7天,能明显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P<0.01),辐照剂量为1mw/cm2以下时,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功能、b淋巴细胞对lps的增殖能力和qhs反应均呈正的剂量一效应关系。< p="">

将小鼠暴露于3GHz的脉冲波(重复率937Hz,脉宽1.2us)下,暴露强度为1 mW/cm2、5mW/cm2、7mW/cm2、1 2mW/cm2,1小时/天,暴露第二天发现小鼠对绵羊红细胞刺激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增强(HAT,血细胞凝集素效价增高),其中,以7mW/cm2组为最高,5mW/cm2、12mW/cm2组次之,而1mW/cm2组仅有增高的趋势,与对照组元显著差异。5mw/cm2的照射,对不同时期的小鼠影响不同,以成年鼠HAT反应最强,青年鼠次之,对幼年鼠HAT无显著性影响。在7mw/cm2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加,HAT反应增强,说明急性微波暴露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用同一频率,在功率密度为0.5mW,/cm2、0.1mW/cm2和0.05mW/cm2时照射大鼠和小鼠发现,在照射11个月后,在照射强度为0.05mW/cm2时,小鼠淋巴细胞增高,而其他组和大鼠各组则无显著性变化。在暴露强度为5mW/cm2,3小时/天,暴露37天时,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增加,呈现免疫机能增强;但将小鼠微波暴露时间延长至3个月,其他条件不变,却发现小鼠的免疫反应被抑制,这种抑制随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加深;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频率为2450MHz的微波辐射小鼠,功率密度为1mW/cm2和5 mW,/cm2,1小日寸/天,连续45天,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免疫机能被显著抑制,表现为T、B淋巴细胞功能和巨噬细胞功能降低,但辐照剂量为0.2mW/cm2时,对免疫功能无显著影Ⅱ向。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