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节 年轻父母们,把好你的钱袋儿
-
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孩子是不能接触钱的。我们小少人大概到了成年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父母每月工资是多少。但是,今天的社会进入了商品社会,孩子不可避免地要和金钱打交道。对每个家庭来说,怎样帮助孩子协涮欲望和资源之问的关系,培养一个经济上有责任感的孩子,是一个新的课题。
从小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金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孩子认识社会如何运转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从简单易懂的方式开始教育孩子呢?有一个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参观新的幼儿园,在介绍财务室时说,这是爸爸妈妈来给小朋友交学费的地方,爸爸妈妈把钱交给幼儿园,然后幼儿园拿来交房租,给老师们发工资,买玩具纸笔,买食品水果。
平时,爸爸妈妈也应该让孩子知道,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树上长出来的,而是工作换来的。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明白了工作的价值。过去,不少父母在孩子提出金钱方面的问题时,经常不知道如何开口,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其实,孩子是有足够的理解力的,他们也有权利了解社会运转的这一机制,只需我们成年人坦然地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给他们就是了。
孩子经常遇到的金钱方面的问题,往往与购买欲望有关。孩子刚会走路时,可能就会指着东西要这要那了,吃的,玩具,琳琅满目。我们大人经常采取的对策是:“哎呀,妈妈没带钱呀。”
次数多了,孩子也变聪明了,说:“你不是有卡吗?”或者,他自己说服小店主,赊一个玩具回家来了也极有可能!于是,买还是不买,成了大人和孩子之间无休止争论的焦点,也出现了商场里令无数父母头痛的对峙场面。
另一类父母觉得,我们小的时候那么苦,想要什么没什么,现在家境好了,孩子想要个玩具,那能有多少钱,还有什么可犹豫的。更何况,这些玩具对孩子成长也有好处呀。可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再丰富的资源,也有穷尽的时候。孩子正是从小时候买玩具开始,学会如何对待欲望、需要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那些无穷尽地索取的孩子,任何愿望都立刻得到满足的孩子,长大了就难以胜任大事,也难以从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产生幸福感。
有一个家长讲了一件这样的事。他在美国时,和一些香港巨富家庭子弟有接触,他感触很深。这些孩子大多有在美国打工的经历,绝不是家里缺钱,可是很多孩子要自己打工挣零花钱。他曾和一位香港社会学家探讨此事,到底这是一个家族的偶然兴起,还是有意之作。这个社会学家说,这是家族培养接班人精心设计的战略。看到那些富家子弟打车专挑面的而避开轿的,在路边摊上买日用品或礼物,假期在公司里从底层做起认真地实习,非常钦佩他们做父母的理性和深谋远虑。从小明白工作的价值和工作能带来的满足感,而非躺在祖先的树荫下乘凉,这不但有利于家族事业的延续,对孩子将来能幸福而有价值地过一生,也十分重要。
美国有不少儿童财商教育方法,大都建议从孩子3~4岁就开始让他们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有人主张,孩子每周完成一定的工作——比如洗碗、擦桌子,但不包括个人管理方面的事情,大人可以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钱,比如3岁给3块钱,4岁给4块钱。
也有些人主张,只要孩子没有大的失误,就可以直接领取一定数额的零花钱。具体采用何种方案,各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基本的原则是,首先,孩子不应该马上掌握数额太大的钱。比如,爷爷奶奶给的几百元压岁钱可以以孩子的名义存到银行去,将来上大学用。其次,大人应该帮助孩子学习延迟满足,鼓励孩子把每周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几周后买个大点的玩具之类的东西。
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零花钱,首先教会孩子合理分配资源。
一个家长介绍了一个有效的方式。他说,我的孩子在我给她买冰淇淋的时候,每次都要买最贵的那种。后来,她有零花钱了,自己负责冰淇淋供应了,很快就明白了如果买便宜一点的那种,她可以多享受几次。出去旅行的时候给孩子一点钱让她自己买东西,她很快就发现了不同地方的物价差异,甚至弄清了汇率。
让孩子自己管理一点钱,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从小学会利用资源,追求人生目的。我们过去的文化传统更强调教育上的指导能力,但忽略了个人的能动性。给孩子一点资源让他自己在一定范围内支配,能够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动性。比如,不给孩子买枪和一些卡通玩具,让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他知道妈妈不大喜欢这些东西,如果他克制自己买冰淇淋的欲望,经过一段时间后,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当然有克制不住的时候,有买来转眼就后悔的时候,但这是他的决定,该由他自己负责。作为父母,只需要在大的方面有所规定,比如不能饭前吃冰淇淋,如果玩具有危险性,妈妈可以有否决权,但孩子毕竟有了一个实现自己愿望的途径。
给孩子零花钱之后,最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突然变得“唯利是图”,掉进钱眼儿里了!妈妈口袋里掉出的一块钱,他硬是要据为已有;买块糖,几毛钱的事,他犹犹豫豫,拿起来又放下,让老爹老妈于心不忍,觉得孩子好像失去了童心;更有甚者,你让他静忙倒杯水,他还要收费两元,你请他拿双拖鞋,他也要讨价还价一番。不少原来打算给孩予进行财商教育的父母,至此大感受挫,也就偃旗息鼓了。
其实,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他刚接触到金钱的一方面,还没有学习其他方面。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帮助孩子了解金钱的其他方面的好时机。别人的钱不能归己所有,因为丢了钱的人会着急的;外面捡的交给警察,家里捡的交给父母;家里的人互相帮助是爱的表示,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这些道理,都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告诉孩子。我们小时候比较缺乏金钱观的教育,所以遇到这些问题没有先例可循,就容易怀疑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这正是教育的过程。
让孩子了解钱能做什么,单单是金钱观教育的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应该了解金钱的局限性。孩子在刚开始接触金钱时,有时候会非常天真地给所有东西“标价”,这时我们恰巧可以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比如你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外婆留给妈妈的小盒子,别人可能觉得很不值钱,但对妈妈来讲,是多少钱都不换的,因为每次看到它,就想起妈妈小时候和外婆度过的日子。我们还可以告诉孩子,有些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些更珍贵的东西而放弃金钱。比如,爸爸周末如果去工作,可以挣更多的钱,可是爸爸爱我们,想和我们一起度假,我们的假期有了爸爸的参与而更快乐,这时候我们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就比金钱更重要。有些东西和金钱的多少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比方说健康和快乐的心情。
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会感觉到周围财富的多寡不均。
有一位家长提问,说自己家远不如妹妹家富裕,怕自己的孩子感觉心理不平衡。一个教育专家就回答说,除了全球首富,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会在经济条件上比不上某些人,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首先,我们成年人对此要看得透,要处之泰然。其次,要教育孩子别人的财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自己的努力、别人的帮助,当然也有机会的原因。让孩子学习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他人的成功,用他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成功鼓励孩子将来去努力和效仿。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家的特点,哪怕只是很小的特点,但有别于他人,让孩子以此为荣,建立起自己家庭的家风和传统,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这些问题,我觉得绝不仅仅是一个大人省钱的问题,而是一个培养磨炼孩子心性、教孩子怎样认识世界的重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步认识到,金钱不是评判他人的唯一标准。除了金钱,还有品行、情趣、性格、特长等许多标准。孩子常常天真地进行比较,你家的车是什么牌子,我家的车是什么牌子,这并非洪水猛兽,这是孩子正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但重要的是,周围的成年人如何来进行解释。你简单地说,他们家有钱,所以他们家的车贵,那么给孩子的是一种引导;你给孩子说明外型、性能、方便、节能、车主对车的依恋感情等其他方面的东西,这时候孩子接触到的价值观就更多元化,金钱就不会成为唯一的标准。在今天这个世界里,要让孩子有健康的金钱观,周围成年人的心态和引导方法至关重要。
还有一位家长说,他有一个做法,就是常带孩子去比较好一点的餐馆,但是点非常简单的菜。有人以为他是让孩子“提高品位”,其实不是这样,他为的是锻炼孩子的定力。他常对孩子说:
“要能够在富人面前坦然地做一个穷人。”大千世界,能够坦然地对待财富方面的差距,并能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他人,对孩子将来具备健康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国外不少关于富裕家庭育儿的书籍也反复强调富裕家庭特别应该教子弟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富孩子》,大量篇幅地讲了这个道理。寓裕家庭的孩子从小衣食无忧,不需要为生存去努力,长大容易缺乏幸福感和生活动力,需要从生存之外的事业中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美国不少“贵族学校”
是各种社会公益组织的中坚力量,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子女大量参加和平队等志愿者组织,认识了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世界,在与其他阶层的交往中得到锻炼,同时从为他人服务当中寻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其父母也借着孩子的兴趣而成为各种公益组织的捐款人,使财富在社会中良性流动,各尽其能地解决一些社会问题,达到更长时期的社会稳定。财富的积聚只不过是一个方面,而财富的使用更是一门学问。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论题也会迅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