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第四章

4.要注重周围环境和自身对于孩子理想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周围生活的环境如何,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许多家长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那么我们试想一下,孟母为什么要“三迁”呢?目的非常明确,给孩子找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下面我们不妨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然后从中找到教育孩子的一些启发。

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孟母为了让他受到好的教育,花了很多的心血。一开始,孟子与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每天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到了,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母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母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母亲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除了看到孟母培养孟子的呕心沥血之外,还看到了孟母的英明,她在几千年之前就知道了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并且成功地避开了不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孟子这样一个思想家。由此可见,作为父母,在孩子还没有确立价值观的时候,可以经常带孩子换一个环境,多接触一些有抱负、有目标、积极向上的人,帮孩子融入到他们中间,从而让孩子也树立远大的抱负。

5.给孩子一个关于理想的暗示

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没有任何的理想,没有任何的目标,似乎这些孩子天生就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当然这种“无忧无虑”并不是一件好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们该如何做呢?方法当然很多,但是都不外乎一点:给孩子一个关于理想的暗示。即家长通过给孩子暗示,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确立自己的价值观。

晓峰原本也是一个没有理想、整天无忧无虑的孩子,他的生活明显地被分成了三块:吃饭休息、玩耍、上学,除此无他。家长对此非常伤脑筋,也想过很多办法却不奏效,因为孩子总是抗拒家长的思维。

最后,晓峰的妈妈决定给孩子一些暗示,让晓峰自己去寻找理想。

说到做到,那天晓峰妈妈问晓峰:“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晓峰一脸天真地回答:“长大了要帮妈妈洗衣服,还要帮爸爸买鞋子。”

妈妈知道晓峰理解错了意思,但她还是给了晓峰一个肯定的回答:“嗯,晓峰真孝顺,那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工作啊?”

晓峰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卖煎饼!”

晓峰妈妈知道,这几天晓峰天天都吵着要吃煎饼,估计是和这个有关系。走出家门的时候,晓峰妈妈有意识地指着蓝天对晓峰说:“晓峰,你看蓝天多美呀,小鸟在蓝天上飞翔肯定特别幸福。”

晓峰看了一会儿,对妈妈说:“妈妈,我也想像小鸟一样,可是我没有翅膀呀!”

妈妈:“你没有翅膀,但是我们可以坐飞机啊,不是照样可以飞上蓝天吗?你看杨利伟叔叔不仅能飞上蓝天,还能飞到月亮上去呢!”

晓峰:“妈妈,那我长大后就做杨利伟叔叔一样的工作,飞到月亮上去。”

妈妈:“杨利伟叔叔的工作叫宇航员,你长大是不是也要当宇航员啊?”

晓云:“是的,我要当宇航员。”

听到孩子的回答,晓云妈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以后的生活中,晓峰除了吃饭、玩耍之外,又多了一项爱好:看科普书。

现实生活中,没有理想的孩子不在少数。如果孩子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时,妈妈不妨给孩子一个暗示,“当老师可以整天与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在一起”、“当医生会被人们尊为‘白衣天使’”……如果孩子对这一方面感兴趣,他自然会把这些定为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6.懂得激励孩子

由于受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孩子会讲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理想,比如,做一个面包师傅、空调清洗员、环卫工人等。这时,妈妈不要认为孩子的理想太过庸俗,就对其进行批评。其实,经过妈妈的正确激励,孩子的理想会很快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轨道上来。

当妈妈问浩浩的理想是什么时,浩浩一本正经地告诉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一个面包师傅!”

妈妈吃了一惊:“这算是什么理想啊?”不过,她还是非常耐心地问浩浩:“你为什么要当一个面包师傅啊?”

浩浩天真地回答:“因为我知道妈妈喜欢吃面包,所以我要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给妈妈吃。”

听了孩子的话,浩浩妈妈心里一酸,她知道孩子是为了自己,于是她对浩浩说:“浩浩真乖,你长大之后就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给那些小朋友的妈妈吃,让她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是咱们家浩浩做的,好不好?”

浩浩高兴地回答:“好!”

浩浩的妈妈就是通过激励,让孩子树立起了正确的价值观: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而不是当一名普通的面包师傅。除此之外,家长要特别注重现代媒体对孩子理想的误导,一旦发现孩子受到某些歪曲价值观的影响时,妈妈要及时做出正面的激励,将孩子的价值观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7.杜绝孩子“空想”

有些孩子的理想属于“空想”,光说不练,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要想办法借助外力让孩子把理想落实下来。比如孩子说想当科学家,你就带他去参观一些科研单位,甚至还可以带他去参观一些科学博物馆,让他见识一些场面,这样他就不好再发空论,只好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最好就是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现在停留在空想阶段,你将会离你的理想越来越遥远。

楠楠是一个喜欢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当别人问他长大想当什么的时候,他总是头也不回地回答:“我要当警察,抓坏人。”可是当大家都去上课的时候,他却还在玩沙子、水枪,根本不把老师的话当成一回事。

楠楠妈妈知道,楠楠现在所谓的理想仅仅停留在空想的阶段,如果一直继续下去,很可能楠楠就会一直停留在这样的阶段,即便是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空想主义者”,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为了杜绝孩子的空想,楠楠妈妈通过朋友,将楠楠带到了一个警察学校参观,在警察学校里,楠楠终于见识到了“警察是怎样练出来的”,楠楠妈妈趁机对楠楠进行教育:“楠楠,你不是长大之后也想当警察吗,那你就得像这些哥哥姐姐一样,天天练习、好好学习!”

楠楠:“妈妈,我知道了。”

果然,从此以后,楠楠成了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甚至有些时候,还和公园的爷爷奶奶一起跑步健身。

楠楠妈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8.杜绝孩子的虚荣心

虚荣给人的腐蚀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作用就更加明显了。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物质比较丰富的阶段,孩子对于物质方面的要求也就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暑假快结束了,小曼的妈妈正在帮孩子准备上学要用的东西,可是小曼说什么也不想去上学。这让小曼的妈妈觉得很奇怪,以前小曼可是非常喜欢去学校的,并且学习成绩一直冒尖,为什么一个暑假一过,孩子就不想去上学了呢?难不成真的把心给玩散了?妈妈没有想太多,而是直接问小曼:“你为什么不想去学校啊?”

小曼眼噙泪水:“我就是不想去,因为同学们会笑话我!”

妈妈:“他们都笑话你什么啊?”

小曼号啕大哭了起来,边哭边对妈妈说:“他们都笑话我‘土老帽’,因为我的书包已经背了一年了,还没有换。”

妈妈一想也是,孩子的书包确实背了一年了,该换了。于是她就带着孩子去买了一个新书包,孩子这才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

可是没过几天,小曼就又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新的文具盒。

再过几天,新的铅笔刀……

新的衣服……

新的鞋子……

新的雨伞……

新的书包……

没完没了,当然小曼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

遇到孩子虚荣、攀比的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这需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下技巧,选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比如巧妙利用故事诱导,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儿童励志类的故事书,还可以利用故事引申的道理,较早地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等。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目的应该只有一个:让你的孩子远离虚荣、远离攀比。

作为家长,不要因为疼爱孩子就一味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帮助孩子与同学进行攀比。对于孩子来说,这不是一种爱,而是一种误导,家长的这种行为很容易把孩子引入攀比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善良和同情心的播种者

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之一。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对周围人的情感有相应的反应,如果旁边有人哭,他也会跟着哭;稍大一点时,孩子看到别人哭,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到了六七岁时,他已经进入了认知反应阶段,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去安慰正在哭泣的伙伴。这是孩子人性中善良与爱心的自然流露。但是,如果在后天没有得到及时的、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善良与同情心就会逐步消失。所以,孩子有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其关键在于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培养。由此可以说,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善良和同情心的播种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小男孩在自家的院子里玩耍时,见院门口站着三位老人,便上前对老人们说:“老人家,您们一定饿了,请进屋吃点东西吧!”

“我们不能一起进屋。”老人们说。

“为什么?”小男孩好奇地问。

一位老人指着同伴说:“他叫成功,他叫财富,我叫善良。你现在进屋问问你父母,请他们商量一下,看看需要我们当中哪一位?”

小男孩进屋后,把老人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母。

“孩子,你快去把善良老人请进来。”父亲毫不犹豫地对儿子说。

“爸爸,您不是还欠着房子的租金吗?您不是没有钱送我上学吗?”小男孩轻声地说,“我可以把财富老人请进家吗?”

“不行!孩子,善良比财富、成功都重要,你快去请善良老人吧!”父亲斩钉截铁地对儿子说。

小男孩听从了父亲的话,他来到院子里,礼貌地对老人们说:“善良老人,请您到我们家做客吧!”

善良老人起身向屋里走去,另两位叫成功和财富的老人也跟了进来。

小孩子和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便问成功和财富:“您们怎么也进来了?”

“哪里有善良,哪里就有成功和财富。”老人们回答说。

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说明了善良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与人为善,从小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父母必须做到的,因为善良是伦理道德范畴中最基本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具体体现就是善行,就是善举,就是对社会和他人做一些符合道德要求的、具有有益后果的事情。

然而,一些父母常常忽略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他们一味溺爱孩子,或者是自己本身的道德品质就不高尚,爱与人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为人吝啬、刻薄,没有爱心和同情心。父母这些不好的品质也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失去爱心、同情心,而变得冷漠、自私。因此,在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的同时,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要对他人有善心、同情心。

生活中,一些真正的行善者都是真诚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这些行善者的心是宽容的,他们待人厚道、心灵质朴,因此常能获得人们真正的友爱。一个人有了善良的心,他也会受到生活的眷顾;有了善良的心,他的思想也就纯洁无瑕,就不会做出奸诈邪恶的事情,因而也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呢?

有一个小男孩出于私心,拿走了一个盲童女孩的鹦鹉,后来当他从报纸上看到鹦鹉可以导盲时,他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以后他就默默地帮助小女孩,每天上学、放学时护送她过马路。过了很久,当小男孩有勇气向女孩道歉的时候,女孩告诉他那只是一只普通的鹦鹉,它不是什么神奇的导盲鹦鹉,男孩没有后悔,他说:“不,它是一只神奇的鹦鹉。”因为男孩知道,是这只鹦鹉教会了他去帮助别人,使他走了一段人生中应该走的路。

这个故事在童童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经常讲给她听。现在童童已经上小学了,她经常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运动会时,把自己的跑鞋借给了那些有参赛项目,但家境很困难的同学穿;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拿出来捐给了希望工程;把自己看过的课外书送给了邻居的小弟弟……童童做这一切的时候,都是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去做的,认识她的人都亲切地叫她“小天使”。

当别人向童童妈妈请教经验时,她说:“我只是认为好的故事能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净化。为了培养童童的好品质,在她小时候我就经常向她讲一些与善良有关的故事。”这是童童妈妈培养孩子的心得。

其实,这对许多父母来说并不难做到,难的是有些父母没有意识到对孩子进行“与人为善”的教育的意义,甚至自己在生活中也没有什么“善行”。我们可以想像,孩子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长大,他所接受的负面的影响肯定比正面多,而这对培养孩子的好品质无疑是一个障碍。

生活中,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特别是对处在逆境中的人要表示自己的关心,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同时,父母要提醒孩子,如果他漠视别人,在他人遭遇困难时袖手旁观,或是避而远之,就不会赢得人们的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在自己遇到难处时,也不一定有人帮助,因为没有人喜欢和一个冷漠的人打交道。

法狄曼说:“如果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独处,便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发现自己的真正价值……我们只能用极抽象的方法去爱整个人类,但是我们至少可以不漠视他人。我们可以培养对他人的关心,常常用各种方法和他人产生联系。文明究竟是什么?当然是指人们努力要脱离原来冷淡的、漠不关心的孤立状态。”

在此,父母可以把一位哲人的话作为忠告送给孩子:“对待他人,最坏的不是憎恨他,而是冷淡他。这是最不人道的行为。”望孩子以此为戒!

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下面这个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夜晚,一群萤火虫正围着一只蝙蝠,听它讲故事。突然,它们听到一只小兔子的哭声,便跑了过去。

“喂,小兔子,你为什么哭泣呀?”蝙蝠问。

“天太黑,我找不到回家的路。”小兔子抽泣着说。

“我们送你回家吧。”一只萤火虫说。

“哼,就凭你那点儿光,就想给别人照明,别异想天开了。再说,做这么一点好事又能得到什么回报?”蝙蝠说完,一展翅膀飞走了。

萤火虫们没有理会蝙蝠的话,它们聚拢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亮点,在小白兔面前慢慢地飞着,小白兔靠着萤火虫的亮光,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一天中午,这群萤火虫正在草丛中休息时,一条蜥蜴发现了它们,便偷偷地爬了过去,想把它们统统吃掉。恰好在此时,那只曾被萤火虫们护送回家的小白兔路过此地,它发现萤火虫们正处在危险之中,便猛地冲过去赶跑了那只蜥蜴,萤火虫们得救了。

可见,将恩惠与友善多带给周围的人,使别人从我们身上得到益处。这样,在自己身处险境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父母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像蝙蝠那样,而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再微不足道的善事,都能给他人带来好处和帮助。有时受到我们恩惠的人,也会将恩惠施予我们。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关怀,你付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

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守信用

人无信不立,信用是一个人处世的根本,是社交场合的通行证。信用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信用是一诺千金,做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讲信用。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人都不能够离群索居,不可能不与他人打交道,不可能没有朋友,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信用。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最小个体存在,虽然不能强求别人重守信用,但我们自己一定要守信用,更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守信用。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大量著名人物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成就者的健康个性特征,其中第一条就是讲信用。马斯洛还指出,一个人要走向成功或者培养健康个性有8条途径,其中就有两条与信用相关。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讲信用,要想获得朋友,也需讲信用。就像一位哲人所言:讲信用的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受人欢迎。而不讲信用的人,则会受到众人的唾弃。

有一位商人要远渡重洋去经商,便将他家中的财物托朋友保管。

他的财物有镶嵌的钻石以及一些金器,如金杯、金壶等。

“放心,去办你的事吧!我一定会替你小心保管这些东西的。”他的朋友对他说。

商人听了就安心上路了。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平安归来的商人回到家里后,就通知他的朋友,希望能取回托他保管的东西,商人还想把从国外带回来的珍贵土产送给这位朋友作为谢礼。

但这位朋友想:“我已经帮他保管了两年。时间过了这么久,我可以跟他说我并没有替他保管东西。然后,找个秘密的地方把这些宝物藏起来,他就没办法了。”

第二天,这个起了贪念的朋友在前往商人家的途中,遇到一个跛着脚、又瘦又小、留着长长的白胡子的老人,老人用锐利的眼光看着他。

商人的朋友正感到疑惑时,老人说:“我是诺言之神,我专门找那些不遵守诺言的人,把他们带到高山上,从悬崖上推下去,以示惩罚。”

商人的朋友知道这个老人就是诺言之神后,脸色马上变了。他战战兢兢地问道:“那你是不是常常在这里走动呢?”

“不,我经常要到不同的地方,去巡视人们是否遵守诺言,大约20年后才回来。”诺言之神说。

商人的朋友听到这个回答,心里想:“好极了,诺言之神离开这里之后,20年之内不会再来。”于是,商人的朋友决定迟延一天,等诺言之神走了再到商人家去。

第三天,这个朋友到了商人的家里,他对商人说:“我并没有替你保管什么东西啊!”

商人没想到他的朋友竟然如此背信弃义,伤心地流着眼泪说:“请你不要这样!我在两年前请你替我保管许多财物……求求你,还给我吧!”

可是这位朋友根本就不承认,冷冷地说:“我说没有就是没有,我没有替你保管东西,叫我怎么还给你呢?”然后掉头就走。

第四天一大早,商人的朋友在睡梦中听到有人敲门,就揉着惺忪的睡眼去开门,发现站在门外的竟是诺言之神。诺言之神伸出细长的双手,掐住他的脖子,把他拉到门外。

“出来!你这个不遵守诺言的家伙!你对不起你的朋友。现在,我要带你到高山上,把你从悬崖上推下去。”诺言之神怒目圆睁,瞪着他大声骂着。

商人的朋友害怕得全身颤抖着说:“请原谅我!诺言之神。可是,你不是说20年后才回来吗?为什么不到一天的时间,你又回到这里来惩罚我呢?”

诺言之神说:“你好好听着,如果人们没有做违背诺言的事,我是要等20年后才回来。可是当你做出我最厌恶的不守诺言的事时,我就随时会出现来找你。”

诺言之神说完,就硬拉着他往山上走,去执行他的惩罚。

这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却深刻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失信于人,既显示出一个人的人格低下,品行不端,又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愚蠢行为,这样的人将来很难成就大事。

所以,培养孩子守信的品质,是父母必须重视的事情。和很多其他重要品质一样,诚信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是靠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学校的教育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

那么,父母在培养孩子守信的品质时,可以用哪些方法呢?

守信,对人生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孩子由于认知水平的有限,往往无法理解,因此也就不重视。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地向孩子讲守信的意义,并在生活中督促孩子做一个守信的人。当孩子认识到守信对人生有积极的意义时,他就会时时以守信来要求自己。有一个小男孩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

一天傍晚,中校麦士利正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当他经过街心公园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孩子的哭声。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麦士利边想边朝哭声传来的方向走去,他发现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站在公园的一棵树下哭泣。

“天快黑了,你为什么不回家?”中校问小男孩。

“先生,我害怕极了,我很想回家。可是,我得遵守自己的承诺,在未接到命令之前不能回家!”小男孩说。

“命令?”中校疑惑不解地问道。

“是的,我和伙伴们在玩游戏,我扮演的角色是一名下士,任务是在这棵树下站岗。如果得不到中士的命令,我是不能自己离开岗位的,我向他们保证过。”

“可是,你看,你的那些伙伴们可能已经忘记这件事了,他们肯定已经回家了,因为公园里再没有其他人了,所以你也可以回家了。”中校对小男孩说。

“可是,我已向他们保证过,不私自回家的,而且我爸爸也常对我说‘说话要算数,才能赢得人的尊重’,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我想,如果我爸爸知道我没有遵守自己的承诺,他会失望的。但我不想让他失望,也不想让伙伴们认为我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除非我接到了回家的命令。”小男孩一脸的认真。

“那好,我是中校,我命令你回家,立刻!”麦士利说完,解开大衣的纽扣,露出了里面的军装。

“报告长官,是。”小男孩向麦士利中校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撒腿就跑了。

“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守信的、诚实的军人,他一定会大有作为。”回到家后,麦士利把这件事讲给太太时说。

这个小男孩长大后,果然成为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二战名将奥马尔·布雷德利。

显然,布雷德利后来之所以成为一位著名的将军,这与他守信的好品格有极大的关系,而这一切又归功于他父母对他的正确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要讲诚信时,首先自己就要诚实守信,因为对孩子来说,诚实守信也是爱和关怀的高度表现。假如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我非常爱你,所以我努力去做到我对你的每一个承诺,同时,我也希望你能这样做。”可以想像,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也会成为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古代故事:曾参与妻子带着儿子去集市,在集市上儿子哭闹不停,他的妻子告诉孩子如果不哭了,回家后就会有猪肉吃。等回到家,曾参拿起刀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不过是哄着他玩罢了!”但曾参说:“孩子虽小,但不可以戏弄他,现在你对他说谎,将来他会照样对你说谎,如果母亲欺骗儿子,他会从此不信任你。”曾参最终还是把猪杀了,他言出必行、不失信于儿子的做法至今广为流传,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教育儿童的典范。古人尚且如此,现代的年轻父母更应该做到了,所以作为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的父母,只有从自身做起,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告诉孩子自食其言、不信守承诺的恶劣行为,不仅会使一个人失去他人的信任,有时还会害了自己。下面这个寓言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老鹰和狐狸成为好朋友后,它们决定做邻居。老鹰在一棵大树的枝桠上筑了个巢,狐狸则住进了树底下的一个洞里。后来,老鹰孵出了一窝小鹰,而狐狸也产下了一只幼仔。于是,老鹰和狐狸又盟誓,表示要照顾对方的孩子,并让下一代长大后也成为好朋友。

一天,狐狸外出觅食,便请老鹰有空儿就到树底的洞里替自己照看一下孩子,老鹰爽快地答应了。等狐狸走远后,老鹰果然来到了狐狸的洞里,但当老鹰发现小狐狸睡得正香时,便趁机用爪子抓住了它,并把它带回巢中,让小鹰们分吃了。

狐狸痛失爱子,它对老鹰背信弃义的行为愤恨万分,可是没有能力上树去复仇,因此便天天在树底下祈求天神,让老鹰遭到应有的惩罚。

后来,老鹰飞到一个祭坛,偷了一块村民祭祀用的羊肉带回巢去,但它不知道这块肉上还粘着未熄灭的灰烬,由于树高风大,吹旺了火星,火烧着了巢穴,小鹰们因羽毛未丰还不会飞,拼命地扑腾,但仍无济于事,还是被大火烧伤,跌下了树桠,摔死在了地上。

于是,狐狸当着老鹰的面,将小鹰一只只都吃掉了。

显然,没有人会宽容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当孩子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在生活中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并努力地去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