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节 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
巴尔扎克,法国 19世纪著名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者之一。
他出生于图尔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青少年时,就深受启蒙运动影响。17岁时,进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有供职于司法界,而是希望通过文学创作来反映当时的法国社会。
巴尔扎克最初创作的剧本和小说并不成功。为维持生计,他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且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最终走上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直到 1829年,他的长篇小说《舒昂党人》发表,才获成功,终于奠定了其在文学界的地位。
1829年至 1849年,巴尔扎克先后创作了《高利贷者》《驴皮记》《夏倍上校》《乡村医生》《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农民》和《贝姨》等 90多篇长、中和短篇小说。
最初,巴尔扎克曾把 1829年至 1849年创作的这些作品合称为《十九世纪风俗研究》。后来,改名为《社会研究》。最后,受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
(《神的喜剧》)的启发,终于定名为《人间喜剧》。它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其中,“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的主体部分,它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和 “巴黎生活场景”等六个方面。
《欧也妮·葛朗台》(1833)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人间喜剧》
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围绕欧也妮的爱情悲剧这一中心事件,以葛朗台家庭内专制所掀起的阵阵波澜、家庭外银行家和公证人两户之间的明争暗斗和欧也妮对查理倾心相爱而查理背信弃义的痛苦的人生遭遇三条相互交织的情节线索连串小说。
《幻灭》(1837—1843)被誉为“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主要讲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诗人吕西安先是在巴黎新闻界恶劣风气的影响下变成无耻的报痞文氓,最后又在文坛斗争中身败名裂。他的妹夫大卫·赛夏本是个发明家,因敌不过同行的算计,被迫放弃发明,从此弃绝了科学研究的理想。作者将这两个青年的遭遇与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和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巴黎生活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具有普遍意义。
《高老头》(1834—1835)标志着巴尔扎克创作上的高峰。作者第一次使用他独创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主要人物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和伏特冷纷纷登场亮相,《人间喜剧》就此拉开序幕。
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人间喜剧》揭露了人性中的种种丑陋,他独具个性的幻想与写作,为世界文学史建立了一座丰碑。通过《人间喜剧》,他为人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同时,他也看到了贵族灭亡的必然性。
巴尔扎克的小说在艺术上颇具独创性。他非常注重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特别擅长通过抒写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心理活动。“人物再现法”是他在艺术上的独创。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