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3.管仲:春秋第一相

管仲(约前725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谥曰“敬仲”,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今安徽颍上)人,史称管子,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的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的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到齐国从军。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6个工商乡和15个士乡,共21个乡。15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5个乡,上卿国一和高子各管5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定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30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10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10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3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10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5属,设5大夫。每年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军队方面,管仲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5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10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4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10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5人,5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50人,50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200人,200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2000人,2000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1万人,立一元帅,1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子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

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

其原则是“作内政而寄军令”,其措施是“参其国而伍其鄙”,其内容为:将全国分为21乡,工商之乡6,士乡15。工商之乡不从事作战,实际从事作战的是士乡15。5乡为一帅,有1万人。由齐君率5乡为中军,两个上卿各率5乡为左右军,是为三军,就是“参其国”。一乡有10连,一连有4里,一里有10轨,一轨有5家,5家为一轨,这就是“伍其鄙”。

轨中的5家,因世代相居处在一起,因为利害祸福相同,所以,“守则同固,战则同强”。

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