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节 学会换位思考
-
换位思考,顾名思义就是换个立场去思考问题。其实在生活中,这种思维方式益处是很大的。商家一旦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他们的需求,商业利润将源源不断;老师一旦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讲课也将变得容易。只要你处于社会这个群体中,换位思考无时无刻不伴随在你的左右,当你不理解别人,当你因为社交方面而苦恼时,试着从对方的立场思考一下,或许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是心胸宽广、聪明睿智的人。懂得换位思考的教师会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比别人棋先一招、技高一筹。
换位思考,要学会沟通;换位思考,要学会宽容;换位思考,要学会合作;换位思考,要学会思维。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人们常常会为一些矛盾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不依不饶,僵持不下,最后不欢而散,甚至大动干戈。不仅伤了和气,还于事无补。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矛盾双方都没有换位思考意识,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如果想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必须要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还要学会沟通,当问题出现,矛盾产生,当事双方或多方首先应该进行沟通。每一个人都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位势,用心、专注地倾听对方把话说完,尽量准确地了解问题的所在,便于有的放矢。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换位思考的实质是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第一步:如果我是他,我需要……虽然我们每个人因为性格、经历、观念、爱好、学识等不同,个人的需要也必然会呈现出千差万别,但是大家都是人类中的一员,每个人的需要又有其共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色中来考虑自己的需要从而推断他人的想法,这也是我们了解洞察别人心理的一个入口。
不管是什么人,也不管他嘴上怎么说无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的,我们从心底里期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承认、尊重和赞赏。当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有一种很好的感觉,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但倘若这种需要总是遭到他人的忽视、否定甚至有意的剥夺时,我们不仅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还会因缺乏理智而出现攻击性的言行。所以,卡耐基说:“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詹姆斯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换位思考第二步:如果我是他,我不希望……卡耐基写了一本享誉世界的书——《人性的弱点》,他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每个人都希望和喜欢别人肯定、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斥责和抵触他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卡耐基说:“批评、责怪就像家鸽,你放飞后,它们总会回来的。如果你我之间明天要造成一种历经数十年、直到死亡才消失的反感,只要轻轻吐出一句恶毒的评语就行了。”
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当我遭到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心。那么,当人家也处在类似情景时,就做人家希望你做的事吧。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第三步:如果我是对方,我的做法是……有时候自己认为是非常正确的观点,在别人眼里未必如此。所以,在考虑问题时,有时不妨先卸下自己的观点,换个角度来思考,你就会了解看待事物的方式其实不止你这一种。
换位思考第四步:我是在对方期望的方式下对他吗?用别人对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小肚鸡肠;用自认为好的方式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换位思考的结果,就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就不简单。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有一天,一个10岁的男孩去食品店买冰激凌。他坐在桌子旁问售货员:“蛋卷冰激凌多少钱一个?”售货员回答说:“75美分。”男孩开始数他手中的硬币,然后又问小碗儿冰激凌要多少钱。售货员极不耐烦地回答道:“65美分。”男孩买了小碗儿冰激凌,吃完后就走了。当售货员来收空盘子时,她发现盘子里放着10美分的小费。
想想看,这时售货员心里想些什么?这又会对她今后与人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