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节 充满信心
-
与人交往,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富有自信,就能激发对方的交往动机,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就显得是在敷衍对方,即使你有交往诚意,对方也会感到不安。
就像自己有了热情就能使别人产生热情一样,在充满自信的状态下行动,就会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是一个会成功、也有强烈成功意图和行动的人。那么,抬起你的头,看着对方的眼睛,让对方知道你的目的地在何处。你已经起步向这个目标迈去,自己也应该充满自信。“自信则人信之”,这是赠给你的与人交往的名言。
要想充满自信,就要了解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仅仅了解别人不够,还必须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从生活中不难发现,如果某人觉得自己具有某方面才能,那么,在条件允许时,定会充分施展一番;而一个自认为缺乏口才的人,一般不会在众目睽睽下滔滔不绝的说话。这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着他的自信心,直接影响着他的言谈举止。
我们要想了解自己的相貌,必须借助于一面镜子。同样,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品格特点,也必须借助于“镜子”。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以人为镜”。在今天,“以人为镜”仍不失为一种获得自我印象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其一,从他人的态度中了解自己。在人们交往的过程中,大家对一个人的态度如何,实际上是那个人自我表现的投影。比如某人经常被众人推举去完成一些事情,或是成为大家求教、谈心的对象,那就意味着要么他具有某些才能,要么在某些方面居他人之上。反之,如果一个人不为周围所重视、欢迎,大家不给他参与工作或活动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深感不安。所以,在交际中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便可以由此来反观自己。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受他们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牢记“邹忌比美”的故事,不要偏听偏信,克服这种片面印象的最好方法是,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根据大多数人的反应形成认识。
其二,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本身就可以客观的使人相互比较。例如,通过考试可以排出成绩高低顺序,通过体育测试,可以反映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基本情况。然而,我们强调的是,要抓住机会,主动地比较,从中了解自己。举例来说,当你和朋友们一起讨论问题时,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他们陈述问题的特点,比如,甲的观点深刻而有独到之处,乙表达的逻辑严密而用词恰当。于是再反省自己,就可以知道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水平。只有有意识地树立比较对象,才能不断体察自己的内在本质,对自己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优化自己的形象。当然,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果忽视这一点,而把与他人比较作为了解自己的唯一参照标准,那就很可能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印象。因此,我们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可比性,切不可一概而论。
树立自信心,除了要充分了解自己以外,还要能悦纳自己。所谓悦纳自己,就是喜欢自己的同义语。这是针对有些人过于自卑、采取自我否定态度而言的。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就不可能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不利交往关系的顺利发展。
首先,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往往不承认或不接受自己的真实面目,在他人面前假扮另一种形象。例如有些人不愿承认自己的家境很一般,而装成很富有的样子,将为数不多的收入大多用于彩衣浓妆或大肆挥霍。这种假象一旦被他人看破,他人就易产生反感,而不再愿意与之交往。其次,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常常将对自己的否定的态度,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以此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压迫感。再次,不能悦纳自己的人,在交往中给人的印象是畏缩、不开放,这是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被嘲笑、批评、责备,害怕暴露自己的短处。这样一来,他便会羞于交往,不愿与人在一起,甚至有些神经质,别人自然很难与他接近。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不应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应当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在不断地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合理地、大胆地发扬这些长处。这将使别人看到我们的价值,对我们产生信任和尊重,同时也会提高我们的自信心,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许多事实表明,有高度自信心的人社会交际能力强,在交际中热情主动,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反之,如果一个人过于自卑,则易使人与周围环境发生隔绝。
古时候,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他在率军对敌的时候,双方兵力悬殊,将军的全部人马只及对方的十分之一,因此,众将士有点信心不足。将军就到一座庙里求神问卜,然后,他取出一枚铜钱,对着众将士说:“胜负在天,让神灵决定我们的命运吧!如果铜钱落地后正面朝上,神将保佑我们战无不胜;如果正面朝下,是神让我们失败,我们只有听天由命。”说着,将军向上一抛,铜钱落地,正面朝上,顿时全军欣然,接着将军又抛了一次,还是正面朝上。这样,将士们欢腾雀跃,士气大振,最后他们在这场战争中获得全胜。凯旋后,将士们纷纷提出要感谢神灵,这时,将军才拿出铜钱让大家看,原来,这枚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的,所有的将士这时候才恍然大悟,真正保佑他们胜利的,其实不是神灵,而是他们自己的信心。
总之,没有自信心的人常常搞不好与他人的关系,唯有自信的人才能善于与他人相处,别人也容易与之交往。而要培养和增进自信心,应该客观地对待自己,悦纳自己。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