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1节 帝国伟大的开创者

上图为泰姬陵,是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为他的皇后泰姬所建造的陵寝,象征着两个人纯洁的爱情永存不朽。

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是由外来的穆斯林的信徒们建立的庞大帝国,从1526年到1857年统治了印度300多年。莫卧儿帝国时期,印度的经济、政治、军事、艺术、文化、宗教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在18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的人口超过一亿,庞大的人口恐怕只有当时大清王朝与之相媲美。

因为莫卧儿帝国是外来的穆斯林建立,所以帝国统治时期的文化、艺术、宗教等,大都是印度的民族传统与中亚及波斯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帝国建造的几座帝王的陵墓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印度境内的第一座莫卧儿帝王的陵墓,是巴布尔之子、第二代皇帝胡马雍(1530年——1556年)的陵墓——胡马雍陵。 胡马云陵位于德里东部亚穆纳河畔,是穆斯林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充分体现了帝国恢弘气派,展示了帝国的实力。

帝国的开创者巴布尔是一个英雄传奇人物,他的杰出贡献是后人无法想象的。巴布尔一生征战无数,军事才能卓著,但政治领导才能有限,未能稳固帝国的统治。在他逝世后帝国的统治遭到威胁,虽然他的儿子胡马云很快夺回了政权,但是帝国的统治在前期仍然是很不稳定的。一方面是对外征战,一方面是因为帝国的皇帝们遵循伊斯兰教的教义不指定王位继承人,这样不可避免的就会导致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王位而发动的战争,有时甚至是父子之间的王位之争。帝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宗教冲突问题,古印度的宗教发达而辉煌,佛教、印度教等都在印度兴起并影响巨大。那么帝国的皇帝们是伊斯兰的信徒,而这些宗教向来是不能很好的兼容的,因此宗教的纷争也是一个重要的大问题。

莫卧儿帝国的第一任皇帝是巴布尔,他的全名是扎黑鲁德•丁•穆罕默德,姓巴布尔(老虎的意思),出生于1483年。巴布尔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的曾孙,他的这两位祖先分别于13世纪、14世纪入侵过印度,但是都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巴布尔继承了祖先好战的天性并发誓要完成祖先的遗愿,恢复家族祖先的荣誉,他的梦想就是占领广大的南亚次大陆,建立属于自己的强大帝国。巴布尔为了完成梦想,通过和平方式或通过武力,一步一步实现了理想。

巴布尔入侵印度以前,他的生活一直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充满了冒险的传奇经历中,但他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按照他自己的说法 ,倘若他出生在欧洲,他会成为一位理想的骑士,拥有浪漫惊险的经历。一开始的时候巴布尔是一个小国家费尔干纳(即古代的大宛)的国王,他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王位,但是不久就被驱逐出国。巴布尔并没有去夺回自己的国家,而是试图占领他家族的曾经的另一个领地撒马尔罕,但几经波折仍然以失败告终。最后巴布尔终于建立了喀布尔,而喀布尔正是他向印度进军的起点,是他印度之战的大本营,在1519年2月,巴布尔终于踏上了他的第一次征服印度的征途。

进军南亚次大陆

巴布尔的军队充分继承了祖先的英勇善战,一路上所向披靡,战功卓著。巴布尔占领了印度的一些领土,但是巴布尔强调他仅仅是在收复祖先的产业,因此他把当地的臣民看成自己的子民。当他知道一些士兵伤害当地的居民的利益时,他会毫不留情的处死这些违反军法的士兵,会将这些人的鼻子割掉,在军营游行示众,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当然巴布尔并不仅仅是通过战争的手段取得土地,他同时会使用外交手段,迫使对手割让领土。

巴布尔曾经派遣一名使节,给德里的统治者苏丹易卜拉欣•洛迪和拉合尔的苏丹代表道拉特汗•洛迪送信。当时接受任命的使节是穆拉•穆尔什德,但是这是一次失败的外交活动。

在巴布尔的解释里,穆拉•穆尔什德是一只传递消息的苍鹰,向曾经依附于突厥人的印度送去友好和平的信息。道拉特汗•洛迪负责向苏丹易卜拉欣•洛迪和道拉特汗•洛迪送信,同时传达巴布尔的旨意希望印度王公可以主动向巴布尔俯首称臣,但是印度斯坦人拒绝了巴布尔的要求。他们并不认可巴布尔对印度大陆的所有权,不认为成吉思汗的后代有资格来管理这块大陆,他直接明确地拒绝了巴布尔和平谈判的要求,很显然巴布尔会用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苏丹将穆拉•穆尔什德强制性的困在拉合尔,没有接见他,也没有让他去见另一位苏丹。几个月后,穆拉•穆尔什德想尽办法脱身,回到了喀布尔,当然没有带回任何的好消息。巴布尔的第一次进军印度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他稳定了在喀布尔的统治,为他以后的继续进军印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巴布尔进军印度的征途并没有止步于第一次的失败,在那之后巴布尔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1524年,巴布尔再次进军印度,因为这次有印度王公的支持,让巴布尔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印度苏丹内部因为争夺王位发动了战争,失败的王公主动向巴布尔求救。像一切的封建王朝的统治一样,统治者内部总会有争夺王位的纷争,这次是拉合尔都督道拉特汗与苏丹易卜拉欣因为统治的具体问题而发生争执。都督道拉特汗想篡夺苏丹的王位,被苏丹赶出了国土,为了抢夺王位统治印度,都督决定向原来的敌人巴布尔求救。

可以说穆拉•穆尔什德的出访,虽然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当出现问题时,还是有人想到了巴布尔,并寻求巴布尔的保护。而且当时向巴布尔寻求保护的不仅是道拉特汗一个人,皇室洛迪家族的另一位成员阿拉姆汗,是苏丹易卜拉欣的叔叔。阿拉姆汗想取代侄子自己当苏丹,苏丹易卜拉欣发现叔叔的阴谋诡计,立刻出兵讨伐他。在苏丹军队的打击下,阿拉姆汗被迫逃亡国外,他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投靠了强大的巴布尔。

正是有了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的支持巴布尔的这次印度之行非常的顺利,成功的推进到锡而欣德,眼看胜利在望,巴布尔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道拉特汗原本只是想借助巴布尔的军队打败苏丹,自己坐上苏丹的位置,并不想让巴布尔成为印度的统治者,阿拉姆汗的目的也是如此。他们看到巴布尔很快就会征服印度,坐上王位,对自己显然没有什么好处,自然不愿意再帮助巴布尔。

双方的目的根本不同,随着胜利日益临近,越发暴露出矛盾。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最后决定放弃和巴布尔联盟,回到国内,继续做他们的王公。失去支持的巴布尔只能无奈的撤军,但巴布尔是不会放弃的,他回到大本营喀布尔之后加紧训练自己的军队,准备下一次的进攻。

蒙古后裔的征服梦

1525年11月17日,在中亚大陆的冬天即将到来的时候,巴布尔率领他的军队再一次向印度出发,这也是最后一次,因为这次巴布尔成功了,并最终建立了辉煌的莫卧儿帝国。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的成果,巴布尔此次的军队总数不超过一万两千人,应该说人数很少,而对手的军队是他的很多倍。巴布尔行军路线和作战计划设计的非常仔细,但仅是一万多人的军队,要想取胜必须要战士全力以赴的去战斗,马不停蹄的去赶路。战士知道这次计划是很冒险、很艰巨的,他们担心自己会战死沙场再也回不来了,每个人的都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巴布尔知道必须充分发挥鼓舞士气,稳定军心,让战士们勇敢的走向前方。他向战士保证一定过会战胜印度苏丹,所有的士兵都会获得大量的财富,他们一定会统治整个印度,因为这是祖先的事业,先人的灵魂会保佑他们的。最终,巴布尔以出色的口才和个人魅力赢得战士的信任,整个军队都信心满满的出发,并且他们一路都很顺利,遭遇到的抵抗很小,几乎是不费力气就占领了大片的领土。

正如巴布尔曾经允诺的那样,祖先的神灵在冥冥中保护着他们,他们一切顺利,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巴布尔的军队打到印度夏科特的时候听到一个好消息,印度国内因为争夺王位已经战争了一段时间,双方的力量都得到削弱,这意味着巴布尔遇到的抵抗力量变小。

原来巴布尔上次征战的“盟友”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被苏丹易卜拉欣的军队打败,力量受到重创,为了挽回败局,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联合了几个苏丹的反对者,出兵包围了当时的首都德里。但此时,苏丹易卜拉欣的实力远远超过这两位篡夺王位的叛徒,苏丹迅速派出庞大的军队,迅速包围了道拉特汗的军队。这下是道拉特汗被包围的不能动弹,如果被苏丹抓住肯定会被处死,为此他们必须做最后的一搏。道拉特汗选择在深夜的时候突袭苏丹的军队,希望可以逃出包围圈。但苏丹的军队似乎已经料到了他们会这么做,道拉特汗面对这种局面,只能是失败,大量的士兵被杀,道拉特汗在卫队的保护下艰难的突出重围,一直向北逃去。

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的向北逃窜必然会遇到巴布尔的军队,巴布尔因为上一次的事情,对这两位叛徒毫无信任感。但要想征服印度,巴布尔必须先把这两位叛徒制服,为其所用,才能集中精神的对付苏丹易卜拉欣。巴布尔决定亲自出马彻底的降服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巴布尔的军队对付这两位的残军败将几乎是易如反掌,很快制服了他们。但是巴布尔是一位仁慈博爱的国王,他没有杀掉道拉特汗和阿拉姆汗及其他几位酋长,而是保留他们的性命,并且还保留他们原有的一部分的地产,确保他们的地位。巴布尔的行为和诸葛亮七服孟获,并且保留孟获的地位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得人心者得天下,巴布尔深刻的知道这个道理,并且运用自如。

巴布尔集中所有的军队向苏丹的军队进攻,做最后的战斗。巴布尔最终能战胜苏丹易卜拉欣,一方面是因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一方面是他巨大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他的士兵,使得他们愿意为他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在战争中巴布尔总是身先士卒,当巴布尔面临他的劲敌——梅瓦尔的国王桑格拉姆•辛格。辛格的军队数量庞大,据说是由120名酋长、八万骑兵和五百象军组成的,是巴布尔的一万多人的军队的十几倍。巴布尔没有丝毫的无惧,但他必须让战士相信他,并和一样有信心。他决定首先戒掉酒,而他的士兵都知道巴布尔是嗜酒如命的,这表明巴布尔必胜的决心和对手的强大,但是巴布尔一定会胜利的。巴布尔在誓师大会大会上做了激励人心的演讲:

将士们!

来到人世终将死去,

永世永生的是真主!

来赴人生之约的,

终将畅饮死亡之酒。

光临人生客栈的,

终将经过尘世灾难之地。

与其背负恶名偷生,

不如身怀英名赴死。

倘若我身怀英名赴死,

我们会永垂青史!

永垂青史是我们的愿望,

因为肉体终归死亡。

如果不知道巴布尔是一名军事家,肯定会以为这是一个诗人的杰作。流畅的文字,激越的情感,足以鼓舞士气。这不仅仅是收复祖先失地的拼死之战,更是混合着复杂的宗教情感的战争。军人的荣誉感被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蒙古人的名誉献出生命。如此激情昂扬的军队,肯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巴布尔与他的士兵早已在漫漫的征途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巴布尔对待士兵的关爱是足以与以往的著名历史人物相媲美的。有一次,巴布尔和他的军队在行军过程中遇到的暴风雪,在经历过艰难的寻找后,终于找到一个山洞,可是山洞太小了,不足以容纳所有人。当巴布尔看到有的士兵在山洞外面时,主动和士兵一起住到山洞外面,把山洞分配给最需要的士兵。伤兵和年纪较大的士兵被安排在温暖的山洞,巴布尔在洞外的漫天风雨中度过了漫长的夜晚。巴布尔是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士兵一个人待在温暖的山洞,这有悖于巴布尔一贯的团结一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的。巴布尔只能和他的士兵一起在战场并肩作战,或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巴布尔一生征战沙场,是一个伟大的英雄,同时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有一年,他最喜爱的大儿子胡马云得了重病,治疗了很久都没有起色,似乎很快就会死去。巴布尔非常的着急,日夜担心,忽然一天晚上他想只有以他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巴布尔以一个穆斯林的虔诚的父爱的名义向上天祈祷,祈祷所有的病痛转移到他的身上,希望儿子早日康复,为此他愿意在儿子康复的时候自动死去。上天仿佛听到了一个父亲的祈祷和博爱,胡马云很快康复了,一切仿佛有神仙帮助。巴布尔认为自己应该兑现诺言,不顾大臣的反对,也兑现了自己的誓言,1530年2月26日他永远的离开了他一手建立的帝国。

巴布尔一生经历无数的战争,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嗜血如命的军人,他热爱生命。他可以一次一次的宽恕对手,他会和士兵同甘共苦、以身作则,他会为了儿子以自己的生命向上天祈祷,他会为了自己的臣民严厉的惩罚他衷爱的士兵。他的血液里既有蒙古民族好战善战的基因,又有着中国传统儒家的宽厚仁爱的博大胸怀,他的人格魅力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

同时,巴布尔还是一位诗人,他具有敏锐的文学眼光和不俗的文学品味。他能用波斯文写出优雅动人的诗歌,用突厥语写出风格纯正的散文,他甚至从1520年开始写回忆录,记录生活中的事情,把感想记下来,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巴布尔将蒙古人的勇敢和穆斯林的博爱带给了日益消沉的印度教徒,他是亚洲历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人物。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