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第6节 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

顾颉刚(1893~1980),江苏吴县人。原名诵坤,字铭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其一生著述颇丰,除所编《古史辨》之外,重要的尚有《汉代学术史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尚书通检》、《中国疆域沿革史》、《史林杂识》等。

信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依据主观见解,而对于人,或其他事物生出的坚决信心。这种信心,每每可以成为一个人,或一个社会行动的指挥棒,推动机。它无形,然而却有绝大的力。一个人不能没有信仰,一个社会也不能缺少信仰。

凡为一种信仰心所寄寓所附着的,都可以称做信仰的对象。信仰的对象原有许多种色,可以任凭个人的心意去挑选。但我想,最好的信仰对象乃是这个人他自己。一个人最好能够自信。其次的,便是信别人,或信宗教。

我以前曾听见一个年轻朋友说:“我什么都不信,就是信我自己。”这一句话初一听到,仿佛觉得这人过分狂狷。但仔细往深处一想,便知他这种态度是对的。能够有坚强的自信心,乃是他的好处,他的成功立业的基础。

一个人要干一桩事业,或完成一种工作,起码他得先信仰他自己,他得有那种自我信仰心。相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的,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做这个的,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得好。

有了这种自信心,才会有胆量去做事,才会生出泼泼剌剌的一股力量去做事;才会高高兴兴地踏着自己划定的路线,朝着自己的目标走去。同时,因为有了那丰厚的自信,便也能够对工作本身感觉趣味;并能使这趣味延续,永恒地努力下去,而不会使从事这工作的意念,只成为一时的冲动。中途也不至于因别人偶发的言语,而住口不唱自己的进行曲。

不能自信的人,肯信别人,能信别人,将一份赤诚坚强的信心,完全交付给一个领袖,或一个宗教,也是好的。

所说的将信心交付给领袖,信仰领袖,却绝不与崇拜偶像一样。意思只是说,我们崇拜这一个卓绝理想的人格。觉得他的主张是对的,只有踏着他的影子走,才会走到我们理想的地带。在行动方面,我们愿意将全部力量拿出来,用在他分派的工作上,在心理力面,完全倾向他,拥护他。这样便能直接间接帮助一个领袖完成他的计划,实现他的理想。土耳其的民众不肯信仰凯末尔,土耳其将永无复兴之望。苏联民众不信仰他们政府的领袖,五年计划将永远不会完成。群众对领袖的信仰心,每每可以形成一个绝大的力量,辅佐一个领袖去做事。所以,我们如不能信自己,只要能够信仰领袖,辅佐一个领袖去完成计划,也是好的。

能够信仰宗教的人,比着没有信仰的人也好得多了。所谓信仰宗教,是说:崇拜向往教主的人格,看到这教门中所含蕴的那种伟大精神。而将自己的热情全部栽培在这信仰上,使它开花。

信仰宗教信得真,舍身为人的牺牲精神表现得贯彻,便显得这人有几分呆气,但这不要紧。顶可怕的,却是那没有呆气的信仰。

这种没有呆气信仰的人,他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信仰“信教可以得到洪福,厚禄,长寿”这一句话。中国人信仰宗教的多半信的是这句话,不是信仰宗教。因此,以前中国佛教徒,只能使香烛纸马店多赚笔钱,而不能如西洋基督教徒回教徒做出许多社会事业。

写到这里,我想到一个笑话:两年以前,我家门口住着一个老太太,她穷得没法生活,便领了洗,入了天主教。这教徒真虔诚极了,每天教堂里的早弥撒晚弥撒一次也不缺席。

两个月后,一天早晨,她忽然不到教堂去了,把圣经也扯了,圣像也烧了。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人家都说信了教便可以发财过好日子了,我信了两个月的教,天主、圣母玛利亚也没有叫我发财,反到更混不上饭吃了,我还信它做什么?”中国人信仰宗教,便是这老太婆式的。不是信仰,而是势利的迷信。用信仰作博得幸运的手段,手段玩得不灵,信仰便发生动摇了。这种信仰,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做出一点事业来的。我们信仰宗教,应该是对教主的人格信仰,奉从这教的教义;用教主的人格做蜡炬,照亮个人心上的阴暗面;用教义做进行事业的方针。

一个人最好是能够信自己,其次是信别人,信宗教;最不好的,便要算那种缺乏信仰的人了:因为这种人,既不能信仰自己,又不肯信仰别人。因为他内部无一个信仰支撑,便很容易弄得终日惶惶,中心无主。这种人常常自好称为怀疑派,流为傲慢轻狂而不自知。自己袖手不肯做事,别人做,他又不肯老实旁观,反到摇头晃脑,随意对人加以批评指摘;不肯助人一臂之力,反到诚心蹲踞中途,做人家的绊脚石。这种人,永不能尊重别人的意见,永不会有与别人合作的时候,这种人多,便造成社会上各个分子分裂的现象,一盘散沙的局面。

现在,中国人多半是没有信仰的,因为没有信仰,所以也不会生出一个光明的伟大的理想,自然更不会根据一个伟大的意念来决定工作,在眼前一份工作上,栽培自己的理想,他们也急急寻求着工作,但求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糊口,养家,维持自己一份安乐的生活,或增进自己生活的舒适。因此,在没得职业时,耗尽心力去竞争,寻求。职业到手,便心满意足,只盘算着如何可以将这地盘把持,牢踞。对应尽的职责,一日日地只敷衍搪塞,漫不经心,不肯在工作上多加一份力量。这原因只是在他们只看到职业的副效用——糊口,养家;而不想使这职业生出多大价值。归结起来一句话,还是因为他们缺少信仰,没有信仰,便无较远大的理想,因此,在他的工作上,便缺少了一架推动机,只蹒跚走着固定的循环的轨迹。这种人是只有“职业心”而无“事业心”的。如要发心着手去做一桩事业,非得将燃烧得炽热的情感放在事业上不可,而这情感的燃烧,必得靠坚决的信仰心做引火物。

一般人因为缺少“事业心”,只有“职业心”,便都为了自己牢攫地盘而排挤他人,怕影响自己地位的安全而忌妒别人,不肯伸出手臂与别人挽在一起。在一个信仰下,共同迈着前进的步伐去完成一种有意义的工作。因此,无事业做出,也不能彼此团结。

中国人目前的最大病根在没有信仰,因此,呈出散漫纷乱的现象。如要改变它,最好每个人能够在心上存放上一个信仰,信自己或是信别人。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