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第四章
-
据说,这红豆是当年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教书时寄给北京的许广平的,以表相思心情。萧红离开上海时,许广平又把其中一些分送给萧红做纪念。萧红和端木蕻良结婚后,萧红又把红豆给了端木,表示从此把一片痴情全给了他。20世纪40年代,萧红重病期间,端木惦念不已,曾写诗抒发感情:“红豆生南国,春来才两枝。两枝皆思泪,留与见君时。”
“两枝皆思泪,留与见君时。”红豆象征着这对患难夫妻的依依深情。萧红亡故后,她赠予的两件信物,细心而重情的端木先生一直保存了数十年,直到逝世。
不独萧红与端木蕻良有过红豆定情的故事,近代著名学者、白话新诗奠基人之一刘大白也有过红豆相思引发的情殇之痛。刘大白写有《长相思·双红豆》三首。
一封书,珍重缄将两粒珠,嘉名红豆乎。树全枯,却重苏,生怕相思种子无,天教留半株。(其一)
望江南,树凋残,莫作寻常老树看,相思凭此传。体微圆,色微殷,星影霞光耀晚天,离离红可怜。(其二)
豆一双,人一双,红豆双双贮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当心房,偎着心房密密藏,莫教离恨长。(其三)
这三首词情深意满,缠绵蕴藉,表达了对红豆的珍爱,对爱情的珍惜。时人评价这三首词已超过了诸多前贤。唐弢《晦庵诗话》中称道“新文人中颇多精于旧诗”的,其中“早有定评者,为沈尹默、刘大白而已”。据说,现在表示女性第三人称的“她”字,就是刘大白先生所创造的。
除了《长相思·双红豆》三首,他还写有新诗《是谁把》一首:
是谁把心里相思,种成红豆?待我来碾豆成尘,看还有相思没有?
是谁把空中明月,捻得如钩?待我来抟钩作镜,看永久团圆能否?
这首新诗明显是从牛希济的《生查子》中“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中化来。据说,上面《长相思·双红豆》这三首词以及很多写爱情的新诗,都是刘大白写给新婚夫人何芙霞的。
20世纪20年代,刘大白曾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任教。在当时的一场中秋女子赛诗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叫何芙霞的新女性。何芙霞是他的学生,刘大白和她一见钟情,不顾人们议论毅然娶了她。这时,友人周刚直恰好赠送他两颗红豆。他很喜欢,就把这两颗红豆交给何芙霞收藏。后来刘大白欲赴复旦大学任教,临行前赠妻红豆,自有着“豆一双,人一双”之意。
但不久之后,何芙霞就精神出轨了。刘大白沉痛之余写了一封长信给何芙霞,宽容地表示不计前嫌,并苦劝她不要一错再错。想以自己的真心真情感化妻子。他曾给妻子写了一首题为《别》的诗,希望何芙霞能回心转意,诗云:
月团圆,人邂逅,月似当年,人似当年否?往事心头潮八九,怕到三更,早到三更后。梦刚成,醒却陡,昨夜惺忪,今夜惺忪又。病里春归人别久,不为相思,也为相思瘦!
寄相思,凭一纸,只要平安,只要平安字。隔日约她通一字,信到何曾,信到何曾是!订归期,还在耳,也许初三,也许初三四。未必魂归无个事,是梦何妨,是梦何妨试!
为怕这位小爱妻使性子连信封都不拆,他还特意在信封上写了“此情不寻常,中有泪千行”,足见诗人刘大白的情深与情痴。
然而,刘大白一往情深的痴气没能打动何芙霞。她竟然拿着这首诗到情人那里邀宠献媚,深深刺痛了刘大白那颗孤傲的心,绝望之下,毅然向她索回了那两颗红豆并坚决离开了这个自己曾经迷恋深爱过的女人。
数年后,刘大白出任浙江省秘书长,遇到了已经辗转流落风尘的何芙霞,何芙霞表示了和好的意愿,但刘大白毫无重修旧好之意。不过,刘大白还是同意照顾她的生活。自那以后,诗人刘大白一直情绪低落,抑郁成疾,肺病加重。当时肺病无特效药,刘大白不久即在杭州居所病逝,终年五十三岁。在葬礼上,何芙霞抚棺恸哭,身上还带着装了一对红豆的布包。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年少时,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不曾珍惜那一份美好的情感。许多年后,当一切曲终人散的那一刻,梦似浮云,心如飞絮,慨然已是百年身。
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忆王孙·春词(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梅雨时节,窗外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淌在江南古典的瓦檐上,落在爬满青藤的院墙上,还有那几树芭蕉,在雨水中洗过澡后清澈翠绿。微风拂过,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骨。她在雨中,那样洁白,仿佛靠近她,都是一种亵渎。这样的情境,忍不住想起了那句词“雨打梨花深闭门”。虽然春天已悄然而去,雨打梨花的画境只待来年春时才可观赏,可是那浓郁的诗韵,却是任何季节,都挥之不去的。
轻启窗扉,任细雨微风,拂在发梢、脸颊。窗台萦绕着淡淡的轻烟、淡淡的芬芳、淡淡的惆怅。这是生长闲情的江南,仿佛只要一阵微雨,就可以撩人情思;一片落花,就可以催人泪下;一个音符,就会长出相思。那么多的经年往事,会随着淅沥的雨,流淌而出。任你的心有多坚硬冷漠,终抵不过,这湿润的柔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牵怀缠绕,那么多的愁绪难消。那个女子说:“凝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她也是等到黄昏日暮,才深闭门扉,然而,她关闭的只是院门、屋门,那重心门,又几时有过真正地关闭?半开半掩的门扉,只为等待有缘人来轻叩,而等待,仿佛成了生命的主题。
其实,这句诗早先曾在《红楼梦》里出现过。那是宝玉和蒋玉菡、薛蟠,还有云儿一起喝酒时,悠悠地唱完一首《红豆曲》,接着吃了一片梨,说道:
“雨打梨花深闭门。”那时候一个女子卷帘,看着窗外纷落的梨花雨,思念的人还在天涯,没有归来。心中落寞,轻轻叹息,放下帘幕,掩上重门,悄然转身。
宋时有几位词人,都将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入词中。有人说,此句是先出自秦观的《鹧鸪天》,而后才是李重元的《忆王孙》。关于李重元,历史上的记载不多,可是他生平写的四首《忆王孙》,都被收录到《宋词》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首词,都藏有一种美好的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可是,被世人深记的唯有这首春词,那花瓣雨,就像是梦一样轻,轻轻地落在心头,柔软而潮湿。这是一个情深的女子,在下着春雨的日子里,怀念远方的爱人。她思念的人,在天涯芳草外,纵是将高楼望断,也穿不过千里云层,看不见他归返的身影。只有依依杨柳,听她低语着相思的情肠。那位远行的男子,也许不是王孙,此刻或许身披征袍,在遥远的边塞。或许是个商人,为了生计,四海奔波。又或许为了功名,而远赴京城,追求宏伟的理想。又或许是其他,总之他远离家乡,让心爱的女子,为他日夜等候,相思成疾。
细雨依旧,那啼叫的杜鹃,没有衔来远方的消息,只是声声吟苦,让人不忍听闻。不知道,那背井离乡的男子,是否听到杜鹃的啼鸣,它低喊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只是人生羁绊太多,如何才能轻易穿越红尘的藩篱,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不离不弃?也许正是因为离别,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古人说:“小别胜新婚。”如果朝朝暮暮相处,怕是再浓郁的爱,也会消磨殆尽。到最后,只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品不出任何的味道。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有一杯茶,叫不浓不淡。可是这都是一个过程,拥有过才能疏离,品尝后才会清淡。若让一个沉陷在相思中的女子,转身离开,决绝忘记,是断然做不到的。
她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勉强。想要将一个思念的人,从心中抽离,那样,心会有一种被剜去的虚空。与其空芜,莫如让相思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疼痛落寞,却好过无心。她等到了黄昏,窗外纷落着梨花雨,洁白的瓣,在烟雨中,让人神伤又心痛。卷帘深闭重门,只是相思不敢问。她掩门,不是不再等待,而是暮霭沉沉,她要对着红烛,一夜相思到天明。这样无奈地转身,不是无情,而是情深。
这场梨花雨,在她的心里,也不会停息。就像是一场梦,她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只要梦被惊醒,一切又会回到最初。那时候,丢失了梦的她,再也找不回自己,甚至找不到她思念的人。其实这样自苦,这样情痴,不只是古时女子才有。当今时尚的女子,亦是如此。她们也许不会望断高楼,不会掩帘听雨,可是她们也会刻骨相思。相思,无关年龄,无关地域,无关季节。当年的李重元,是否就是那位背井离乡的男子?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心爱的女子,让她独自看寂寞花开,看春去春来。也许,他有他的无奈,可是他是否知道,一个女子,把最好的年华交付给等待,以后,又会有多少岁月为她重来?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所有读了这首词的人,只会沉浸在那场梨花雨中,不能自拔。
多少人愿意从甜蜜的过程中走出来,匆匆抵达冷落的结局?也许这个思念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却也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许多人,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也许,不会有太多圆满的结果。但为了一个人,真爱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