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节 戒色,戒奢
-
戒色,戒奢
在汉赋发展史上,杨雄是有重要地位的 之一,后世常以“杨、马”并称。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郫县)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地主家庭,家境很一般。和司马相如一样,他也点有口吃,不善言谈,为人简易,不向往富贵,喜欢深思。自少年时杨雄就勤于读书,博览多识,酷好辞赋,后来成为学问渊博,经学、小学、辞章兼长的学者和 。杨雄40岁以后来到长安,成为汉成帝的侍臣。次年,成帝先后巡幸甘泉宫、长杨宫,进行祭祀、狩猎等活动。每次出行,都让杨雄跟随,并命其作赋,歌功颂德。杨雄不敢怠慢,也想借机展示自己的才华,于是呕心沥血,于成帝元延二年(前11)、三年(前10)期间,创作出《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和《长杨赋》四篇大赋,掀起了汉赋创作的又一个高潮,并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为创作这几篇赋,杨雄确实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的好友桓谭的《新论》中记载,杨雄作赋时,梦见自己五脏六腑都出来了,只好用手捧起还原回去,醒来,大喘心悸,元气大伤,病了足足一年。
这四篇赋属于京殿苑猎郊祀一类。这几篇赋前都有杨雄自己所作的《序》,据此知,他作《甘泉赋》等,皆有讽喻劝谏之意:“奏《甘泉赋》以风”,“上《河东赋》以劝”,“故聊因《校猎赋》以风之”,“上《长杨赋》……以风”,只不过赋中表现的讽意很微弱,与司马相如相似。
杨雄作《甘泉赋》企图讽喻劝谏的,一是戒奢,一是戒色。汉成帝无子,为求继嗣,他“郊祀甘泉泰峙,汾阴后土”。汉代的甘泉宫,本是秦的离宫,建筑极其奢华,汉武帝又增修了很多宫殿,据记载,宫的周长有十九里,宫殿楼观堪与建章宫相媲美,百官在此皆有邸舍,它不仅是汉代帝王的避暑胜地,而且许多重大的政治活动也在此举行。甘泉宫的崇殿华阙,是穷奢极侈的代表。汉成帝每次去甘泉宫,往往是假祭祀之名行游乐之实,而且规模场面很大。这两次祭祀活动,杨雄均随从在场,目睹了当时的奢华,因此在《甘泉赋》中,他极力描绘,夸张铺饰,着力写天子出行场面的盛大,并将此宫与传说中的上帝宫殿相比拟,实则是希望对统治者能有所警戒。
汉成帝还好色无度,上演了许多宫闱丑剧。他从做太子时,就以好色闻名,即位以后,先立许嘉之女为皇后,并效仿天子“一娶九女”的古礼,下令从良家女中采选美女以备后宫。但没多久,赵飞燕就以婕妤的身份取代许氏为皇后,不到一年,成帝又移情别恋,专宠赵飞燕的妹妹赵昭仪,将赵飞燕移居别馆。赵飞燕生性淫荡,居别馆时,竟与身边的侍郎、宫奴等私通,虽然有人上书揭发,但上书者多被成帝杀掉,所以赵飞燕更加淫恣。杨雄在《甘泉赋》中写道,古之天子追求女色总是首先要想到利害,宁肯选择西王母那样年岁稍长但行为端庄的女神,也绝不接受玉女和虙妃这样年轻但举止轻佻者的求爱,他们不给玉女、虙妃这样的女子邀宠献媚的机会,坚守道德的精神并接受神明的监督:
风而扶辖兮,鸾凤纷其衔蕤。梁弱水之濎濙兮,蹑不周之逶蛇。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玉女亡所眺其清卢兮,虙妃曾不得施其蛾眉。方揽道德之精刚兮,侔神明与之为资。
言语中劝谏汉成帝“戒色”的用意,是很明显的。
成帝在位时,朝政已旁落,由外戚王氏把持,成帝因此沉溺女色、宴乐而不思进取。元延二年(前11)三月,成帝率领群臣祭祀汾阴后土之后,便“游介山,回安邑,顾龙门,览盐池,登历观,陟西岳以望八荒”,实际上是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公款旅游。由于这次游览的主要是五帝、三皇的遗迹,还有与古代圣君贤臣事迹有关的地方,杨雄就作了《河东赋》,借以激发汉成帝整顿朝纲、勤政爱民的进取之心,意在“劝”,“劝”即勉励、激励,这与其他三赋以讽喻为主不同。
西汉一朝,武帝始大建离宫别馆,开游猎之风,成帝时游幸游猎之风尤甚。与其前代帝王相比,汉成帝之游猎不仅规模巨大,而且极其铺张,为祸更烈。汉成帝元延二年十二月,成帝外出羽猎。羽猎就是使士卒负箭而猎,杨雄亲见这场羽猎场面,他认为,如今的“羽猎”,从天子乘坐的田车、随从的戎马、狩猎所用的器械,到狩猎队伍所需要的食用之物以及围猎野兽的装备,都极其奢侈华丽且铺张,有违先王创狩猎之礼仪的本意,担心后世会因袭这种奢丽铺张的风气,所以作《羽猎赋》以讽谏皇帝。杨雄在赋中竭力夸耀羽猎场面之壮观及规模之宏大,以造成歌功颂德的假象,写场面的壮观:
举烽烈火,辔者施披,方驰千驷,校骑万师;
写规模的宏大:
车骑云会,登降暗蔼。泰华为旒,熊耳为缀。木仆山还,漫若天外。储与虖大溥,聊浪虖宇内。
但杨雄用意是否定和批判这种劳民伤财、为祸百姓的狩猎活动,只是自己身份卑微,只能采用“寓贬于褒”的手法来表达。
《羽猎赋》的讽谏并没有起到谏阻皇帝游猎的作用,“羽猎”之后的第二年,为了向胡人夸耀汉朝种类繁多的禽兽,更为了观赏人兽搏击的场面,成帝又举行了“长杨观猎”。观猎活动区域辽阔,方圆数千里,规模宏大,扰民严重,“农民不得收敛”。亲历了这样的场面之后,杨雄按捺不住心中的忧愤,写下了《长杨赋》。此赋改变了以往作赋极尽铺陈描写的做法,采用“子墨客卿”与“翰林主人”问答的形式,直陈其事,直奔讽谏的主题,指出圣明的天子应“仁沾而思洽,动不为身”、“玄默为神、淡泊为德”。《长杨赋》采用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写法,历述祖先功德,以激励成帝进取之心,促其幡然醒悟。
杨雄四赋,铺写天子祭祀之隆、苑囿之大、田猎之盛,结尾兼寓讽谏之意,继承的是司马相如赋的写作范式和表现手法,所以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说:“子云相如,同工异曲。”但是,杨雄毕竟是一位不同凡响的文学家,他的模拟也并非是亦步亦趋,而能做到效法其人而不为之所囿,力争有所变化和创新,在题材和艺术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是扩大了赋的题材。不仅描写帝王生活,贵族生活、官僚内幕、古代历史人物等也皆统摄其中,并把目光投向了地方都市。其次,开创了蕴藉迂徐的赋风。他的赋,讽谏说理成分大大加重,没有了西汉中期那股踔厉昂扬、闳放不羁之气,变得典丽深湛,词语蕴藉,从容徐缓,有儒雅之风。再次,炼字遣词奇崛诡丽,铺陈有度。杨雄赋文辞奇诡,人所共知,但奇字怪字多用在描写处,叙事时常用浅显文字。铺陈也不像相如那样烦琐,而是扼要简括,大赋的篇幅较其他诸家精短。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