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节 借鹦鹉之口,诉悲痛之情
-
借鹦鹉之口,诉悲痛之情
祢衡,东汉末年名士、辞赋家。字正平,山东人。幼时聪敏好学,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情刚傲,好侮慢权贵。其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
东汉末年,朝廷暗弱群雄割据。面对统一天下重整纲纪的时代课题,那些凭镇压“黄巾”起家的大大小小的军政头头,个个野心勃勃欲夺天下,为此一时好像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可实际上个个又都唯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黎民百姓惨遭涂炭,文学之士也屡屡失意。而作者因“气尚刚傲”,不畏强暴,故不为权势者所容。他曾辱骂曹操,曹操顾忌他是名士,不愿背上“不能容人”的恶名,于是就遣送他到荆州刘表处,借刀杀人,企图让刘表去杀他。在荆州,祢衡又与刘表不合,被刘表送到江夏黄祖处,也同样是想借刀杀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请他就鹦鹉作赋,他也就借此机会,发泄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字面上是替鹦鹉诉衷怀,实质上是倾诉了自己内心的悲哀和痛苦,全文情调凄怆,悲凉感人。
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抒情赋。全篇用拟人手法,在行文上常常是人鸟合二为一,使人难以分辨。如赋中写道!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前四句分明是指人事,后面又全是鸟的口吻。何焯论此说:这“全是寄托,分明为才人写照。正平豪气不免有樊笼之感,读此为之慨然”。
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返回时,眼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便也吟得《望鹦鹉洲悲祢衡》,对作者祢衡的钦慕怜惜之情尽染笔端:“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鹦鹉赋》是汉代咏物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倾诉了作者个人的忧怨和悲愤,还反映了才志之士在封建乱世中屡遭迫害的现实。尽管作者在篇末表示对黄祖父子感恩戴德,自己愿尽辞效愚以委曲求全,却仍然难免被杀。这更使它长期博得后世正直之士的同情和共鸣,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