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更哪堪这般落寞

更哪堪这般落寞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西汉末至东汉初期。他的祖父冯野王在汉元帝时曾做过大鸿胪,父亲冯座袭封关内侯,但到了冯衍这一辈,虽经历数朝,却坎坷终生,一直没能光宗耀祖,直至老死家园。

冯衍才华早露。九岁时,就能将《诗经》背得滚瓜烂熟。二十岁时,他已是博通群书,满腹经纶了。外戚王莽篡位后,急于笼络人才。于是,朝廷上有许多人借机推荐他入朝为官。冯衍因祖父辈俱受刘氏王朝恩典,所以坚决不肯替名不正、言不顺的新朝皇帝卖命,显示了很高的节操。

王莽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天下大乱。王莽为维持统治,派更始将军廉丹率军前往山东镇压赤眉军。廉丹素闻冯衍才气,特聘请他为随军幕僚,参谋军事。冯衍正寻机有所作为,便满口答应,随廉丹大军来到定陶。当时,王莽众叛亲离,疑心特重,唯恐廉丹存有二心,便频发诏书,催廉丹速与敌决战,并威胁说:“将军身当国家重任,如不能捐躯沙场,便是忘恩失职。”廉丹很是恐慌,便连夜与冯衍商量对策。冯衍借机劝廉丹抓住机会,顺应时势,临阵倒戈,叛莽兴汉。廉丹不听,继续进兵。行至睢阳,冯衍再次劝道:不要拘泥于和王莽的君臣名义而失去中兴汉室的大好时机,当断不断,必有大祸。廉丹仍然不听。结果,与赤眉军无盐一役,廉丹果然战死。为逃避追捕,冯衍亡命河东。

淮南王刘玄更始二年(24),尚书仆射鲍永奉命安顿北方。冯衍为其出主意,说:“并州为兵家必争之地,必须据有。为此,应坐镇太原,安抚上党,收买人心,举贤授能。天下太平时,可以显声誉,一旦有变,也可据以建奇功。”鲍永深以为是,遂任冯衍为玄汉将军,知狼调县,屯守太原,使之与上党太守田邑等人一起招兵买马,为捍卫并州做多方准备。

然而,好景不长,刘玄本不是雄才大略之人,进入长安以后,不图进取,并陷害绿林军将领,引起不满,被乘势攻入的赤眉军绞死。刘秀称帝以后,田邑先降,仍为上党太守,并派人降鲍永和冯衍。两人并不知刘玄已死,以为有诈,所以拒不投降。冯衍还写信谴责田邑的变节行为。后确信刘玄已死,两人才归降刘秀。刘秀怨冯衍归降太晚,仅派为曲阳令。在任上,冯衍破贼有功,生擒五千多人。但由于有人从中诋毁,结果,竟什么封赏也没得到。

建武六年(30)秋天出现日食,冯衍借机上疏畅言自己的政治主张。刘秀深为所动,打算亲自召见。然而时任司空长史的令狐略却从中作梗。原来,冯衍纳降前任狼调长官时,曾严惩过当地的豪强令狐略一家。此际,令狐略正好乘机挟嫌报复,便对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说:“冯衍这次上疏求见光武帝,就是为了诽谤你们两人。”王、周两人因为害怕丢官罢职,也就不辨是非,在刘秀面前说尽冯衍的坏话,使刘秀终于未能成召。

外戚阴兴、阴就都是当时的显宦,很是看重沉抑下僚的冯衍,冯衍本人也乐得与之交往。由于这种关系,冯衍当上了司隶从事。后来,阴氏外戚因被刘秀讨厌,纷纷获罪,冯衍也受到了牵连。在勉强保住性命后,冯衍归家,整天闭门不出,不敢与亲戚朋友有任何往来,以求自保。

建武末年,冯衍再次上疏自陈,恳望刘秀能力排众人之谗,并看在冯家祖上于汉有功的分上而重新启用自己。然而刘秀还是记恨前嫌,终不肯用。接下来的明帝刘庄也认为冯衍文过其实,始终不给冯衍仕进的机会。如此一来冯衍只能终老田园了。

冯衍的家庭婚姻生活也不如意。他的妻子任氏悍妒异常,曾两次被冯衍遣送回娘家。这样的事,在当时也是遭人横加议论的。虽然内外交困,但冯衍仍砥砺志节,寄希望于自己的道德文章能够流芳后世。

据《后汉书》本传,冯衍一生著述有五十篇之多。他的赋作,唯有《显志赋》一篇及《扬节赋》残文尚存于今。

《显志赋》是冯衍晚年家居时自抒其牢落之作。该赋由三部分组成:前段叙写其游览长安附近的所见所感;中段叙写其周览四方的所见所感,实际上主要是一种幻想,旨在借历史陈迹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后段写家居生活和志愿。在赋中,作者追怀自己一生义守直节,仿效圣贤,到头来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感慨道:世俗人情的险恶无常让我悲伤无奈,我生性耿介忠直,怎么能够被世人所喜?我虽正道直行而屡遭坎坷,但扪心自问毫无愧疚,故而要守常持正,永不悔改。在游览四方名城,追怀无数古人事迹后,作者又说:三皇五帝的美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帝王们好大喜功,滥施刑罚又不断发动让人讨厌的战争。更为可恨的是,那些谗佞小人全不顾仁义道德,上下捭阖,致使许多忠信之士无路可走。乱世遗贤,我还是回归家园,像知命的孔丘、贵玄的老聃那样,悟道忘名,远离烦恼吧!

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惚而莫贵,非惜身之坎坷兮,怜众美之憔悴……

此赋多用楚辞的华词丽句,杂采儒家、道家和神仙之说,反复铺陈,曲尽作者故作超脱而实不能忘怀世务的矛盾之情,真切而苦涩之意,溢于字里行间,读来使人感喟不已,与一般的模仿楚辞之作不同。由此可看出,赋在冯衍手中,已成了抒情言志的工具了。班固和刘勰都认为赋是古诗之流变,从抒情言志这一点看,他们的意见还是蛮有道理的。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