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看破红尘后的心灰意冷

看破红尘后的心灰意冷

公元178年,汉灵帝召集了各郡的官吏到朝廷汇报他们这一年的工作情况。大多官员匆匆赶往京城,而当时在汉阳郡居住的赵壹也来到了洛阳。

当时接见他们的是司徒袁逢。见到袁逢,大家自然是下跪在地,唯独赵壹只站不跪,对袁逢作揖了事。大家都认为赵壹太孤傲,连袁逢都不放在眼里,就连袁逢也对这个对自己不敬的小官吏恼火。

然而赵壹自有他的道理,他认为当日郦食其见汉王刘邦时也不过是作了一个长揖,如今他对司徒作揖,又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袁逢一听,便知道赵壹绝对不是一个泛泛之辈。他当时就请赵壹上坐,坐到贵客的席位上;还对大家介绍赵壹,认为赵壹是忠臣良子,朝廷现任官员中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他。

虽然袁逢的话可能只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未必出于真心,但这些都不必去追究了,因为在当时,赵壹的确是如袁逢所说的那样,无人能比。赵壹耿直心肠,他尤其看不惯当时官场的不正之风以及宦官专权的事情。

本来,有很多事情是只能做不能说的,一说出来就会留下痕迹,抹也抹不掉。尤其是在人心不古的官场之中,官员之间更是几乎从不对人说心里话。做大事业的人就一定会说几句谎话,而且还敢将这谎话重复千遍万遍,令其成为“真理”流传下去。而赵壹所做的就是将真理重复千遍万遍,令其将谎言攻破。在这个柔弱书生的眼中,真理永远是比谎言意味深长的。然而在他所处的时代,权力才是最有力的证据,可以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命运,所以,赵壹微弱的呐喊声无人听见,即便听见了,也不会有人在意。

在告别了袁逢之后,赵壹又借着出门的机会拜访了河南尹羊陟。羊陟是东林党人中的头面人物,他和赵壹一样都是清廉之人,看不惯豪强的所作所为,敢说敢干,可以说和赵壹是很对脾气的。赵壹的那一次拜访,令这位廉洁的官员印象深刻。据汉史记载,赵壹在拜访他的时候,所乘坐的车子不但破旧不堪,而且摇摇欲坠,几乎要散架了。要知道在当时的洛阳城里,官员们是十分讲究排场的,不论大官小官,出门所乘坐的车子都十分讲究。而赵壹乘坐着这样一辆车子前来,而且十分坦然,这让羊陟感到十分震惊。

在羊陟看来,赵壹就好像是一块藏在石头里的美玉一般,还没有被识货的人发现。二人畅谈许久,十分投机。送赵壹走后,他便和司徒袁逢一起举荐了赵壹,这个行为使得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赵壹一下子成了轰动京城的名人。大家纷纷想看看赵壹究竟是何面貌,有史为证:“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皇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为利己而自足。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偶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赵壹论述了一个他认为对的道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发生变化。这并不是故意而为之的,就好像是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之时,统治者永远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考虑,从不为民生作打算。西汉建立以来,虚伪的感情和不正之风逐渐将原先的质朴民风压抑了下去,小人开始得利,清白士人却遭到排挤。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汉朝已经不再是昨日的汉朝了。

这样的世界在赵壹的眼中是颠倒的,黑白已经对调,当一个世界再无公正可言的时候,身为文人,自然是有责任代人们提出控诉的。这样的心性在赵壹的性格中日益衍生,自然就埋下了祸端。

赵壹是有骨气的官员,他不肯屈从权贵,这是他的优点。在他的傲骨背后,也有着一个读书人的倔强。在返回汉阳的途中,赵壹顺道拜访了弘农太守皇甫规,却因为下人的通报不及时而受了侮辱,当下驾车离开,虽然之后皇甫规几次道歉,并派人去请,赵壹就是不予理睬。可见,赵壹虽然为人耿直不阿,但也有他自己的毛病,便是度量不是很大。

当然这个缺点对于赵壹来说已经无足轻重了,在他的为官生涯中,他多次对他所见到的景象和事物提出批判,而且还多次被关进了监牢,如果不是他的朋友多方面搭救,只怕他会死在监牢之中。所以,赵壹应该已经从几次死里逃生中把人生看得通透了。他虽然在朝为官,但是无法改变这黑暗中的一切。心灰意冷的他对于别人的漠视无法忍耐,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羞辱。所以,赵壹后来辞官赋闲在家,虽然朝廷几次派人来请,他都不答应再出去做官。

对于赵壹而言,这就是他最好的选择,由最初的激愤逐渐转化为平淡,那么,生命安然流淌便是最为重要的。既然真理只得被湮没在历史的黑暗之中,那么就让自己做一个守护真理的使者,与它一起在黑暗中孤寂地等待着光明的那一天吧。赵壹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刺世疾邪赋》的文章来对当时他看不下去的黑暗朝政批判。在那篇赋词中,最初的柔和与顺从已经逐渐从赵壹身上消失不见了,他开始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力量。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然而到头来他自己都险些被命运的漩涡卷进去,不能逃出。看来在那个时代,越是深刻地思考,便越是得不到真的解脱,赵壹便是这样一个人。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在赋词中,赵壹对一切令他不满的事物都提到了。他提到一个秦国人说黄河的水清不可等待,同样人的生命也无法延长,小人得势后,士人便被排挤。另一位鲁生则认为富贵的人吐沫也是金贵的,贫贱的人就算品德再高尚,也只能顾影自怜,所以还不如安守本分,不要白白浪费力气了,因为这就是命运。

赵壹言辞犀利,极尽讽刺,运用两段对话写出了他内心的无奈。他希望锐利的文章可以唤醒沉睡的灵魂,使得这个曾经的天朝再次焕发出新颜。然而,他还是太天真了,天真到几乎使自己也随同这个王朝一起覆灭。从表现的情绪上讲,整篇赋词慷慨激昂;但是最后笔锋一转,认为“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赵壹认为一切皆是命中注定,不论成败抑或得失,都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包括这个王朝的腐朽,这个王朝最终的毁灭,还有他自己不如意的人生。所以也可以说赵壹在最后获得了一种新的诠释。他的心中,人生的意义已经变得和之前不一样了,或许,这样赵壹才能得到解脱。

是赵壹心性敏感,还是他早就窥到了最后的结局?他不说,他只是沉默地等待着,到那一天冷静地接受那早就该来的悲剧收尾。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