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克服孤独心态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自负
-
克服孤独心态
孤独,并非指单独生活或独来独往。一个人独处,也许并不感到孤独,而置身于大庭广众之间,未必就没有孤独感产生。真正的孤独是那种貌合神离,没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当然,每一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消除孤独感。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孤独感呢?
克服自卑。由于自卑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所以不敢与别人接触,是造成孤独心态的重要原因。不冲破自卑这层束缚,就难以走出孤独。其实,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个体。只要自信一点,就会摆脱自我束缚,从而克服孤独。
多与外界交流。如果你经常感到孤独,不妨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可翻翻旧日的通讯录,看看以往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挂个电话或请几个朋友吃顿饭、聚一聚。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忘我”地与人交往。与人们相处时产生孤独感,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种孤独感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它使你无所适从。例如,你到了国外,由于语言不通,你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情境中,所以,当他人进行亲密的交流时你会倍感孤独。还有时是自身性格的原因造成与群体的隔阂,使你无法融入一个团体之中,就只能让孤独伴随自己。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你就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有些人遇到挫折,心情不好,但又不愿向别人倾诉时,常常会跑到大海边或空旷的田野上,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确立人生目标。现代人越来越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在不幸时孤立无援,害怕自己不被人尊重或理解,这种由激烈的社会竞争导致的内心恐慌,无疑使一些人越来越孤独,心灵也越来越脆弱。要克服这种恐慌与脆弱,就必须为自己确立一些人生目标,选择和培养一些兴趣与爱好,一个人活着有所爱,有所求,就不怕寂寞,也不会感到孤独。
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自负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秋雨绵绵,山洪暴涨,千流万溪的水都注入黄河。河面洪波浩浩,两岸之间分辨不清牛马。黄河之神河伯欣欣然暗自高兴,以为天下的壮观完全为自己拥有。顺流东下,进入渤海,抬头东望,只见海涛浩翰,无边无垠。河伯这才感到惶恐,不觉望洋兴叹。他对大海之神海若说:“俗话说,点着眼前一点星星火,便以为天上太阳不如我,说的就是我啊!今天我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的广阔。如果不来到你的门前,我会永远地被人贻笑大方。”
海神说:“井里的鱼不能同它谈海的广阔,因为它受到空间的局限;生长期只有一个夏天的虫子不能同它谈冰的温度,因为它受到时间的制约。现在你走出你的崖岸,看到了大海,知道你自身的渺小,总算可以和你谈谈大道理了吧!”
海神接着说:“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洋容纳得更多的了。千万条江河灌注,然而海并不盈溢。春秋不变,水旱无妨。这同江河比较简直不可以用数量来计算。然而我从来不以为多。因为我知道,我在宇宙之间,就像小石之在大山一样。我只感到自己太小,又怎么会自大呢?你想一想,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像一个小蚂蚁堆摆在大泽之中吗?世界之物数以万计,人不过是其中的一分子。人住满了九州,凡五谷所生之地,舟车所通之处,无不住满了人,每个人又只是其中的一分子。这和世间万物相比,不像一根毫毛在于马体吗?一个人的分量就那么一点,五帝炫耀他的权势,三皇显示他的力量,伯夷矜持他的声名,他们都自以为了不起,不就像河伯你那样,自以为水很多吗?”
海神告诉河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这个基本道理,在生活中,家长教子女不仅要把这个道理经常讲给孩子,也应时刻警示自己不经常过分炫耀孩子。
那么,怎样教孩子既自信又不自满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家长既要认可孩子的优点,又要毫不留情地指出孩子的缺点,使孩子有自知之明,不能让他产生自高自大或者盲从的不良心态,尤其是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一点小小的进步时,家长更不能给予过度的不适当的评价,以免滋长孩子骄傲自满的情绪。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