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节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
-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
当前,特别是在城市的不少中小学校兴起了高消费不良风气,许多中小学生互相攀比、讲吃讲穿、不爱劳动、懒惰自私、花钱大手大脚。食品消费,向广告看齐;人情消费,向父母看齐;服装消费,向名牌看齐;美容消费,向名星看齐。有的甚至走到刑事犯罪边缘。其原因就是少数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在不正当的社会交往中,不注意场合和环境,使孩子逐步受到熏染;有的家长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习惯用金钱来奖励;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用物质和金钱来满足等等。都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由于追求的偏差,孩子更不能学出好的成绩,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生也必须具备谋生、抵御生活磨难和趣化生活三种能力。可见无论从提高学习成绩,还是面对未来人生,都必须加强对孩子节俭的生活习惯培养。节俭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稳定的、永恒的。在节俭习惯的影响上也不例外。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了。消费水平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奢侈的开始、价值观的扭曲,形成一味追求金钱、享乐、挥霍无度的腐败风气。家长整天挖空心思地穿金戴银,缠裹名牌,以显示自己的富有,那么孩子必然会熏染上虚荣风气,将注意力偏离以学为主的主业而走向享乐、奢侈的歧途。
“有钱难买幼时贫”,并不是让孩子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为孩子创造俭朴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节俭朴实的美德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吃得要实在
所谓吃得实在,就是以家庭聚餐为主要形式,以粗茶淡饭为菜单,注意调配各种营养成分。
2.穿着要朴素
穿着大众化,既使相当富有,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该这样去做。
3.教育孩子珍惜学习用品
珍惜学习用品,就是不要让孩子因为写错一两个字就撕掉一张纸,不要老是弄断铅笔芯。
4.让勤俭节约的意识植根于孩子心中
“为了培养孩子,我们花了不少钱,但女儿这两年每次考试都‘红灯高挂’,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是一位姓李的干部给一家报社打来的电话,诉说自己作为父亲的苦恼。
老李和妻子都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女儿今年16岁,目前在杭州一所普通中学读书。夫妻俩对女儿宠爱有加,只希望她能够好好念书,考上重点高中。但事与愿违,尽管女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仍未达到预定目标,考进了普通中学。
老李和妻子并没有责怪女儿,反而感到从前关心女儿太少了,心里增添了一份内疚。他们想用钱来补偿。老李是个机关干部,妻子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红火,几年下来,家中的经济条件不错。只要女儿开口,父母毫不吝惜,每次出手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出乎老李的意料,有了钱,女儿却渐渐地变了。她把这些钱用在了买衣服和数码产品上。两年来,她添置了手提电脑、照相机、“苹果”手机;每个月买衣服、鞋就要花1000多元。现在她在同学中已有相当强的“号召力”,同学聚会她慷慨解囊,同学生日她会送上一份精致的礼品。她好像成了“大姐大”,越来越娇贵了。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直线下降。9门功课除体育及格外,其余8门都只得二三十分。看到女儿这副花钱大方、好吃懒做的模样,老李夫妇曾严厉地指责过,但想不到女儿的脸马上拉长了,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进自己的卧室,狠狠地关上了房门,第二天怎么也不肯开门。老李只好打电话到学校,让老师上门来劝劝她……
老李在电话中感慨地说:“女儿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负有很大的责任,但现在孩子大了,我们真束手无策了。我现在既担心,又无可奈何,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她的心思拉到学习上去。”
他们的女儿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不是金钱害了她?是不是父母对她的娇惯造成的?使她成为这样一个容不得别人批评的娇小姐。由此说明父母的过分娇惯,是滋长孩子不正常自尊心理的一个原因。
那么,怎样做到对孩子不过分娇惯呢?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1.对于孩子这种不正常自尊心理,家长应耐心说服教育,讲清楚这种坏习惯的危害。
2.在金钱上应予控制,做到该给的时候给,不该给的时候不给,即该给一分不给一角。
3.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劲头上下功夫,讲些学习的好处、学习的作用,并用成功人士的事迹教育开导孩子。
4.做到帮助孩子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用感情感化,而不是用金钱刺激。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