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节 第六章
-
六
刘备对于法正这位奇士的尊重和信任是由始至终的。除了放心大胆地采用法正在战场上所提出的奇思妙想之外,法正在内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悉数得到了刘备的采纳和贯彻实施。法正在战场之外的表现也可谓高瞻远瞩、一针见血。
早在刘备入川之前,法正曾经数次出使荆州,除了与刘备密谋夺取
益州之外,法正还针对孙夫人在荆州给刘备带来的不利影响向刘备提出过借机将孙夫人送回江东的建议,这是法正主动加入刘备集团之后提出的第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意见。
孙刘联姻是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年)十二月发生的事情,这是一场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政治婚姻。赤壁之战以后,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共同对付强敌曹操,孙权主动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真心实意“进妹固好”,也就是通过结亲的手段来巩固友好关系。不过,由于这场婚姻原本就充满了政治色彩,因此时时刻刻都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而转变。而孙夫人的性格,使得刘备很不放心。史料记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她从江东带来的侍婢百余人,个个都手持利刃侍立在其左右,刘备每次进入孙夫人的闺房,看到这些全副武装的侍女,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会遭到毒手。除了这位孙夫人让刘备深感戒备之外,孙夫人从江东带来的那些随从也让刘备非常头痛。这些随从们仗着有孙权、孙夫人做靠山,经常在荆州胡作非为、横行不法。这些人的存在不但扰乱了荆州的正常秩序,同时也随时可以向孙权传递刘备集团内部的重要情报,对于刘备集团的战略决策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控制孙夫人及其手下,刘备专门派出以方正严谨著称的大将赵云负责内务。
法正初到荆州,就敏锐地意识到孙夫人对于刘备集团所产生的巨大的潜在威胁,直截了当地建议刘备寻机将孙夫人遣送回江东以消除隐患。后来刘备在孱陵城东五里修筑了一座新城给孙夫人居住,这个举措实际上就已经将孙夫人隔离开来以方便控制,而自己则几乎不到孙夫人住所,这也造成了两人之间关系的逐渐疏远,在这种情况下,孙夫人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建安十六年(公元 211年)孙夫人最终回到了江东。对于法正在孙夫人一事中所发挥的作用,诸葛亮后来在与人的交谈中就曾经暗示过。
刘备围攻成都之际,时任蜀郡太守的汉末名士许靖企图出城投降,
结果被刘璋发现并抓获。由于当时战事吃紧,刘璋并没有对这位临阵脱
逃的许靖进行处理。刘备得知此事之后,非常鄙视许靖的为人。拿下成都之后,刘备任用了大量刘璋旧部,唯独不打算任用许靖。这时候又是法正站出来对刘备这一错误的想法进行了指正。法正指出:或许天下最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这个许靖了,但是许靖此人名扬四海、天下皆知,如果主公连这样的人物都不任用,那其他不明真相的贤士们就会觉得主公故意瞧不起贤人。法正认为刘备不仅应该任用许靖,而且应该效仿战国时期燕昭王任用郭隗的故事重用许靖,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招揽人才的目的。在法正的规劝下,刘备终于任用许靖担任了左将军长史的高位,这对于吸引益州及其他地区的人才前来投奔刘备集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备刚刚拿下成都之际,益州的局势仍然非常不稳定,不仅百姓人心惶惶,就连刘璋的旧部、益州豪族也都心存芥蒂,益州内部经常出现武装叛乱。这时候如何安抚对益州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益州豪族就成为了刘备集团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人向刘备提出建议,迎娶刘璋已故的兄长刘瑁之妻、益州豪族吴壹的妹妹吴氏。此举的政治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刘备却总觉得与刘瑁既为同宗,这样做有违礼法,因此迟迟未敢应允。这时候又是法正出来替刘备解决困境。法正引经据典,用晋文公与侄子子圉的例子作为刘备迎娶吴氏的依据。春秋时期,晋文公曾经在逃难秦国的时候迎娶了侄子子圉的遗孀怀嬴。法正认为连晋文公这样的迎娶近亲遗孀的行为都未受到礼法上的抨击,更何况刘备与刘瑁这样的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远亲。法正的分析终于打消了刘备的顾虑,吴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刘备的妻子,并在刘备称帝之后成为蜀汉王朝的皇后。随着刘备与吴氏联姻的成功,益州豪族与刘备集团的关系也就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对刘备集团在益州统治的稳定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刘备成功占领益州全境之后,为了完善益州的法律制度,专门组织了一个五人小组负责制定法令。在这五人小组中,既有诸葛亮、伊籍这
样的刘备旧臣,也有如法正、李严、刘巴这样的益州实力派,这也足见
刘备对于法正的信任和重用。
总之,在法正依附刘备之后,不但深得刘备的信任和重用,在蜀汉的政治舞台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从法正依附刘备集团之后所担任的职务也可见一斑。刘备占领益州之后,法正即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法正即被任命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尚书令一职,在蜀汉政权中地位特殊,是个总揽国事的重要职务,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点就连诸葛亮也自愧不如。
法正对刘备集团到底有多么重要,这从法正死后的第二年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的感叹中就可以略见端倪。当时刘备不听蜀汉部分大臣的劝阻,发动了夺回荆州的夷陵之战,最后遭遇惨败。诸葛亮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已经死去两年的法正。诸葛亮哀叹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