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节 第一章
-
法正这个人物,是汉末三国时期复杂政治局势中出现的另类智谋之士的典型代表之一。如法正之类的人物,在当时可谓比比皆是。正所谓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经过多年的郁郁不得志之后,法正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目中最佳的君主——刘备,并为刘备实现占据益州、汉中地区的战略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在刘备集团壮大时期所发挥的作用是庞统、诸葛亮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法正成为了刘备集团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最为关键的谋士。
一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县人,出身名门。法正的祖先本姓田,是齐襄王田法章之后。秦国统一六国之后,其子孙因避祸而改姓为法。法正的家族自西汉时期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族,自汉宣帝时期迁居三辅地区,就已经是“世为二千石”的豪族。到了东汉中期,家族中又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法正的曾祖法雄,早年担任过扶风郡的功曹,后来又先后担任平氏长、宛陵令、青州刺史、南郡太守等职。在任期间,法雄多次镇压当地暴乱,并以善于治理地方而闻名于世。法正的祖父法真更是著名的关西大儒,号曰“玄德先生”,对于儒学、谶纬之学皆有深入研究,在当时享誉天下,弟子自各地前来者有数百之众。法正的父亲名叫法衍,也曾经担任过司徒掾、廷尉左监等职务。倚仗这样的家族势力,
法正的未来似乎是一片光明,不过,汉末社会出现的大混乱改变了法正
的一生。
自汉末黄巾起义,东汉王朝的统治便日渐衰落。董卓乱政之后,更是将都城由洛阳迁徙至长安。皇室在董卓的控制之下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神圣和威严,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傀儡。尽管在初平三年(公元 192年)王允和吕布成功诛杀董卓,但随后又在与董卓余部的战斗中失利,长安重新落入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势力手中,随着李傕、郭汜不久之后发生内讧,长安及三辅地区再次陷入一片战火之中。在这数年期间,长安被烧,包括扶风郡在内的三辅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不但普通百姓出现人吃人的惨剧,就连一些割据势力都只能以酸枣梨藋为生。在这种情形下,很多人纷纷离乡背井逃出这片死亡之地。尽管身为扶风郡中的望族,严酷的现实也不得不让法正选择了离开故土,他与同为官宦之子的好友孟达一起来到了益州地区,希望能在益州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当时的益州地区正处于割据势力刘璋的控制之中。自从兴平元年(公元 194年)从父亲刘焉手中继承益州控制权之后,刘璋着力维持与益州本地豪强的良好关系,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百姓殷富。同时,刘璋采取了静观其变的策略应对天下纷乱局势,加之各大割据势力忙于逐鹿中原,一时无暇兼顾,益州地区出现了一片太平景象。但是,这种难得的平静并没有让法正满足多久,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在益州居然没有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尽管自己出身名门,满腹经纶,却并不为刘璋所赏识,来到益州多年也一直在失意中煎熬。直到多年之后,法正才被刘璋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又被委任为代理军议校尉。原以为从此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但是法正后来却发现原来这个职务只不过是个虚衔,根本没有任何的实际事务,这让法正非常不满。
幸好在成都担任代理军议校尉期间,法正结识了刘璋手下的重臣、益州别驾张松,张松对法正的才华称赞不已,虽然无法在刘璋面前为法
正推荐个更高的职务,但却与法正成为了好友。这边法正为自己的怀才
不遇苦恼不已,而张松那边也在为益州牧刘璋的碌碌无为而不满。因此,双方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刘璋。尽管法正的仕途不顺,但是与张松的交往却给了忧郁中的法正些许宽慰,通过张松对于汉末天下局势的介绍和分析,法正对自己的人生作出了重新规划,开始静下心来,耐心等待着自己的出头之日。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