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节 完美是美的敌人
-
随着“人造美女”纷纷出笼,整形美容风潮在社会上愈演愈烈,所有人都是冲着更加完美去的,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整容弄不好就成“毁容”了。
几年前,于佳单位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失去工作的她决定自己创业。于佳东拼西凑借了3万多元,去大连学习自己所钟爱的,而且前景很好的形象设计。
学成归来后,于佳成立了一家形象设计工作室。于佳认为,自己干这项工作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自己的形象也非常的重要。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活广告,如果本身形象不佳,又有什么资格给别人设计呢!
于是于佳决定先从自己的眼睛入手,她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注意的是眼睛。手术前,于佳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双眼皮手术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在国内至少也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了。与此同时,于佳跑了七八家医院咨询、比较,所有的大夫都告诉她:“这是一项非常简单的手术,几乎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在门诊都可以做。”
看着周围很多人都做了双眼皮手术,而且效果也不错,于佳认为自己做应该没什么问题。权衡再三,于佳选择了一家在本市很有影响的大医院,认为这里设备先进、接诊量大、经验丰富,一定不会出现失误。于佳对于自己未来的美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害怕。
手术后,伤口是包扎的,经过六天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期待和激动之后,于佳终于拆线了。然而,望着镜子中的自己,于佳吓呆了,她立即联想到电影《蝴蝶梦》里海滩上的那个老人的眼睛。眼睛红肿倒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眼皮特别宽。于佳立即去咨询大夫,大夫的回答很肯定:“没有什么事,现在需要的是消肿,需要恢复。”于佳怀着侥幸的心理相信了大夫的话。接下来一段时间,于佳跑了很多医院去咨询,他们说三个月以后才能见分晓。三个月终于熬过去了,眼睛虽说不红了,但是依然很肿,总有一种睁不开眼睛的感觉,周围的亲人也说于佳的眼睛总像是没有睁开,而且特别无神。直到这时,大夫才告诉于佳,她的眼睛属于“上眼睑创伤性下垂”!
就在于佳万般苦恼焦急的时候,她结识了一位女士,给她推荐了一位“做眼睛非常知名”的大夫。那天,于佳去那位大夫的工作室去咨询,大夫看了她的眼睛之后,信誓旦旦地说,这种情况只有自己能够修复。以前于佳碰到的大夫都说可以做,但是没有一个像这个大夫这么有底气的!于佳太渴望美了!
但令于佳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次手术更加失败。现如今的于佳一只眼睛眼窝深陷、皱纹纵横,一只眼睛的内眼角有个大疤,双眼的内眼角紧绷成兜肉,双眼尾有两条像燕子尾巴一样的褶皱。更可怕的是,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双眼不能完全睁开,闭上时又不能完全合拢……
为了美容却毁了容,于佳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将自己的眼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出门时只能戴上墨镜。她也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总害怕别人注意自己的眼睛,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心情越来越糟糕,性格变了,自卑、自闭,有时甚至很暴躁。于佳喜爱的工作不能继续了,一个被毁了容的人怎么可能再去给别人设计美?
完美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却又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我们已经无意识地陷入完美的泥潭,却常常以为这泥潭是席梦思软床。我们跌进完美所设的误区,只不过这种误区常常是以漂亮的面貌出现,以良好的状态作为引导,然后美丽的面貌被日后的逞强、虚荣所代替,心理上渐渐地磨出了老趼,而自己浑然不知。
缺陷有时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恩惠,让我们获得命运额外的馈赠。若是没有了缺点,反而失去了人的真实性,当然也就无从感觉生命的多姿多彩了。
一位渔夫从大海里捞回一颗特别大的珍珠,高兴不已,拿回家一看,发现珍珠上有个小黑点。渔夫觉得着实有些美中不足,他想,如果可以把这个小黑点去掉,珍珠将变得完美无瑕,成为无价之宝。于是渔夫便尝试去除这个小黑点,可剥掉一层,黑点仍在;再剥掉一层,黑点还在;剥到最后,黑点不见了,珍珠也不复存在啦!
因为一个不打眼的小黑点,失去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可真是得不偿失。有些人也许会嘲笑渔夫的贪心和愚蠢,其实,在我们自己身上也多多少少有些渔夫的影子。也许因为脸上的一颗小痦子闷闷不乐,总是想着要将其去掉;也许因为一次考试失误丢掉了唾手可得的荣誉,于是整日寝食不安,追悔莫及;或许还因为个子矮埋怨迟迟找不到女朋友,孤家寡人,形单影只……
世界上有太多的完美主义者了,他们似乎不将事情做到完美就绝对不会收手。而这种人发展到最后,大多数会变为苛刻的人,因为完美并不存在。我们所做的事,本来就不可能达到完美。完美主义者从一开始就做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美梦,但梦毕竟是梦,再美也终究会破碎。
有一个圆环,因为丢掉一截总感觉自己不够完整,不够完美,于是到处寻找丢失的那截。可是因为它不是圆形的,滚起来很慢,寻找的步伐非常缓慢。于是,它沿途一边欣赏花草,一边和鸟儿、昆虫聊天,尽情享受着美好时光。
终于有一天,它看到了一截大小、颜色都和它相仿的环,装上去一试,非常合适。它因此滚得很快,以至于没有闲暇的时间去欣赏路边的花草,也无法和动物们聊天,它的生活整日都在奔波中度过。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它终于忍受不了了,决定把找回的那截环卸掉,因为它很怀念路上的风景——那么闲暇惬意的生活,它真的不想错过……
没有缺陷,就没有衡量完美的尺度。一位珠宝鉴定专家,任何的赝品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他的鉴宝秘诀非常简单,他说:“珠宝和人一样,不管如何完美,都会有一些缺点存在。赝品最大的纰漏,便是假得太完美。”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无缺的,所谓的完美仅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所以,我们应该原谅自身的缺点,正视自己的缺点,根本没有必要为缺点而苦恼,应该在认识自己的缺点的同时,寻找自己努力的方向,并在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自身的缺点改掉。只有勇于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可能从缺陷中将自己解救出来,进而完善自己。
有一则因追求完美而闹出的笑话:
一名男子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看见两扇小门,其中一扇写着“美丽”,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出现了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这名男子就这样一路走了下去,先后推开了九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只有很简洁的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
可见,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所以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哈佛大学的教授D.伯恩斯,曾经作过这样一项调查,他向150名每年收入1-15万美元的推销员提出一系列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之中约有40%是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可以想象得出,这40%的人所受的压力,比其余那些不追求完美的人要大得多。由于这40%的“追求完美的人”强迫自己去完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并且用最终的成绩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结果,他们开始变得极度害怕失败。他们总感觉自己身上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鞭策着自己,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
大量的事实证明,不断强逼自己去追求完美不但有损健康,还会引起一些不良的心绪反应,如沮丧、焦虑、紧张等,而且这些情绪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人际关系、自尊心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些追求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显然较常感到焦虑和沮丧,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的收入比其余的人高。实际上,刻意追求完美的人由于经常遭遇到挫折和压力,因此可能会使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受到重创。
这种结果,与他们以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看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错误想法就是,彻底否定了不完美的价值。比如说,一个每科成绩取得甲等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某一科失利只得个乙等,因此心情十分的低落,认为那就是失败。这类想法引致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错,而且一旦犯错后又作出过分的反应。
他们的另一个误解是,认为错误会一再重复。他们认为“我永远都不能把这件事做对”。追求完美的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想的不是能从中学到什么,而是整日唉声叹气,说些绝不再犯这类的话。这种自责态度反而会过分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情形。假如一件事情他做得不满意,必定是吃不好,睡不好,心里面总会有一个小疙瘩,很不舒服。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度,就像水到了100℃会沸腾,低于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变得不那么完美。因此,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完美,万事顺其自热最好。
过分追求完美是一种强迫症心理,这种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同时多墨守陈规,不愿打破旧的思想或是观念。他们谨小慎微,对于事物的小细节过分看重而将全局忽略,或者优柔寡断,面临意外常常茫然无措。由于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同时因为过度自我关注、自律和刻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闲适自由的心境很少有,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
做事情过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为了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而为最终的那0.1%付出多于正常标准很多倍的时间、精力等资源。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事情到最后的0.1%最难获得,和前面根本不成比例,也是得不偿失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去强求自己做呢?
如果你制订的目标符合实际情况,通常你的心情便会较为轻松,行事也较有信心,自然而然便会感到更有创作力和更有工作成效。我们提倡放弃追求完美,并不是鼓吹要人们放弃努力奋斗。事实上,你会发现,在你不追求完美的出类拔萃的成就而只是希望有良好的表现时,反而能够取得一些较佳的成绩。
你可以利用反躬自问的方法来抵抗追求完美的思想,比方说,你可以时常反问自己:“我能从错误中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你可以做个实验,想想你犯过的一项错误,然后将其中吸取到的经验、教训详详细细地罗列出来。千万别放弃犯错的权利,否则你就会失去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能力。要允许你自己犯错,因为很多情况下不经历些错误,就长不了教训,得不到真正的成长。
你要牢记,追求完美的心理背后隐藏着恐惧。虽然追求完美可以让你远离失败和受人批评的危险,不过,你同时会失去进步、冒险和充分享受人生的机会。说来奇怪,敢于面对恐惧和保留犯错误权利的人,常常生活得会更加幸福快乐,同时,也更容易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我们应该清楚的是,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所以,对己对人对事都不必苛求完美。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并知足者常乐的心,这才是完美的心境。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