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禄不耐烦地问:“这是为何?”
其中一人忙堆起笑脸说:“小人名叫张鸿翰。”
裕禄早就听说过此人,忙笑着说:“噢!原来是天津大名鼎鼎的巨富张先生,久仰久仰!”
“大人如此抬举小人,小人实不敢当!”
“请问您有何高见,本官洗耳恭听。”
张鸿翰说:“大人,天津数十年所建立起来的商业几乎全靠大沽,海口若不能守,则没有别的险要关口可以抵御敌人。城墙已经古老,又与紫竹林环环相连,同在围墙之内,且城中无粮无水,又能坚持多久呢?不如不战而与洋人和谈,我辈商业界人士定会在经济上多少尽些微薄之力,帮助那些遭遇战火的百姓重建家园。”
“什么!”裕禄气得一拍桌子站了起来,“你想与侵略者求和保商,亏你想得出来。”随即用手一指曹福田:“这位就是义和团首领曹福田。你问问他,你们这样做,义和团员们干不干?百姓们干不干?”
曹福田大怒:“你们三个听着,义和团就是以扶清灭洋为己任,诛之而后快!你们明白吗?”
三个绅士忙说:“明白,明白了。”
三个人见曹福田满脸煞气,吓得正欲告辞。只听曹福田大喊一声:“把这三个卖国贼给我拉出去砍了!”
“啊!”三个绅商吓得全都尿了裤子,浑身上下不住地颤抖。
裕禄见状忙以讥讽的语气解围说:“曹首领,我看算了吧,不管怎样人家也是来献退敌之策的呀!还是放了他们吧。”
曹福田看他们三人抖得像筛糠似的,又好气又好笑。于是向他们一挥手:“罢,罢,别让我再看见你们!”
“那是,那是。”三个人同声回答。但是这腿却是不听使唤,就是迈不开步。
曹福田见他们没动窝,便又大喊一声:“还不快滚!”
裕禄忙向士兵们示意,士兵上去将这三人一架,拖了出去。
此时,南海仪鸾殿正在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我曾祖父端王第一个奏请:“如今,大沽口的联军已下通牒夺炮台,这分明是有意失和、挑起战端!奴才认为,这是联军侵略部署的第一步,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已危在旦夕!在和、战问题上,绝不能再犹豫!恳请皇上、皇太后恩准,速速颁布宣战诏书,军民联合,誓死保卫大清江山!”慈禧太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辅国公载澜奏请:“如若开战,应先攻使馆切断情报,必有利于战事!”
光绪帝听至此,情不自禁大声咆哮道:“攻杀使臣,自古以来无此先例!有碍国际公法,朕决不准奏!”主和派们见万岁爷动了怒,均纷纷请奏。
联元说:“如攻打使馆,必危及公使们的安全,日后联军入城,北京城必会生灵涂炭。”
王文韶说:“一旦开战,何以善后,恳请太后三思!”
庄王载勋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厉声斥责联元:“何出此言?你如何得知联军必进京城?而且必生灵涂炭呢?莫非你通洋?我看像你这样的奸臣应先斩了,以防后患!”
“你恶语伤人,无凭无据,何为通洋?”立山怒斥庄王。
刚毅听至此也动了肝火,大声驳斥立山说:“立山大人何必为此动怒!俗语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时间是最好的见证!立山大人如此这般恐怕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吧!”说罢冷笑几声,“哈……”
立山恼羞成怒:“你你你……”气得一时讲不出话来。
主和派主战派唇枪舌剑,大殿内一片混乱嘈杂。慈禧太后看看这个,望望那个,不由得怒火中烧,拍案而起,大声怒斥道:“你们这一套我已经听厌了,谁有真本事就前去把洋兵赶走,窝里斗算什么能耐!现如今大敌压境,你们没一个顶用的,倒在这里蛤蟆吵坑,都给我住口!”
殿内立时鸦雀无声。慈禧太后强忍住怒火,愤怒地看了一眼光绪皇帝,又扫视了一下群臣而后道:“王文韶、立山、许景澄听旨,你们三人即刻前往使馆,再次劝阻联军勿进犯京城!”
三人同声说:“臣下遵旨!”
光绪帝见老佛爷态度有所转机,如释重负,掏出手帕轻轻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并以挑战似的眼神瞟了一眼我曾祖父端王和我曾祖父的胞弟载澜。气得我曾祖父牙齿咬得咯咯响,载澜由于愤怒,两只眼珠子几乎要蹦出眼眶子。
立山等人来到戒备森严的英国使馆,英公使窦纳乐异常客气地接待了他们。
立山满脸堆出谄媚的笑容说:“首先,我代表清政府对目前的骚乱感到遗憾,但这种骚乱并未得到政府的赞同!只是政府目前无能力阻止这场骚乱,还望得到贵国与各国的谅解!”窦纳乐边听边频频点头。
许景澄接着说:“看来,公使大人完全能够体谅我国政府的困难,那么,各国联军就应停留在杨村,不必再挺进北京。这样对各国与我国政府的关系均有利无害,不知公使大人意下如何?”
窦纳乐狡诈地笑答:“我认为,联军来到北京正是为了帮助清政府维持秩序,而无任何敌意。你们应该欢迎联军的到来,而不是拒绝。”进而他又板起面孔厉声说:“但是,如果我们发现清兵也和义和团一起参加战斗,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立山与许景澄相互交换了一下眼色。因为他们知道,董福祥的甘军已经和西摩尔联军交了火,并且已将联军击败。于是立山巧妙地回答:“可能会有个别士兵参加义和团,但我们坚信,大清的指挥官会尽其最大的努力阻止这场骚乱!”
窦纳乐以极不信任的目光投向立山,并带着讥讽的口吻说:“但愿如此!”
慈禧太后憋着一肚子火回到宁寿宫。她本以为今日廷议上可以通过宣战议案。没承想又被皇帝及立山等人阻止。并且两位实力派的封疆大吏刘坤一和张之洞也连上奏折,坚决反战。迫使她不得不再迟缓宣战,作出让步。
她斜靠在椅背上,想静下心来歇一会儿,可心中却不能平静。光绪皇帝从小进宫到长大的一幕幕都浮现在她眼前。为了给大清朝培养出一个出色的治国明君,她耗费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她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最后扶持他登基继承了大统。可是如今,事与愿违,光绪帝不但与她明争暗斗,戊戌变法时甚至还要索她的命,真是天理难容!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眼里噙满了辛酸的泪。
李莲英深知慈禧太后的苦衷,此时此刻,他不敢多言,只能静静地候在一旁。因为他知道,这类家事外人不可多言,万一言语不当,便会惹来杀身之祸。过了约一炷香的工夫,太后才缓缓地从襟里掏出手帕,擦干眼泪。忽然感到四周是那么的宁静,仿佛只有她一个人。于是失声大喊道:“人呢?都跑到哪儿去了,该死的奴才都躲到哪儿去了?”
李莲英忙满脸堆笑地站在她面前,轻声说:“奴才在呢,奴才压根儿就没离开过老佛爷。”
慈禧太后望着李莲英苦笑道:“唉,我真是老眼昏花了,这么大一个人站在眼跟前,就硬是看不见!”
李莲英忙咧开嘴笑着说:“依奴才看,老佛爷身子骨还硬朗着呢,依然是耳聪目明,只不过是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给气糊涂了,一时转不过弯来罢了!”
慈禧太后一听这话情不自禁地吐了口长气,她没有想到李莲英这个奴才居然能把她的心思看透,于是双目死死地盯住李莲英问:“那么,依你看朝廷之上谁是别有用心之人呢?”
李莲英自知说走了嘴,急忙自己掌嘴:“奴才该死,奴才多言了。”
慈禧太后微微一笑道:“得了,恕你无罪,但讲无妨。”
“奴才不敢再多言。”
“让你讲你就讲,怎么这么唆!”
“奴才不愿犯上!”
“你是说当今皇上?”
李莲英微微点了点头。
慈禧太后“唉——”地长叹一声道:“连你都看得一清二楚,我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李莲英转了转发黄的大眼珠子,舔了舔厚厚的嘴唇,试探着对太后说:“奴才不懂朝政,本不该多言,不过奴才总有个感觉……”
他细观太后脸色没再讲下去。太后正聚精会神听着,却没了下文,于是催促道:“什么感觉?”
“奴才觉得,那洋毛子们好比一群凶残饥饿的狼,而咱们大清国呢,好比一块流了油的肥肉,那狼见了肥肉能不冲上来分吃吗?”
“比喻得好!只有把狼杀了,大清国才不会被狼分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