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之恋:曹禺与郑秀
1928年,品学兼优的南开在校生万家宝担任了学校内部文艺杂志《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此时他经过了张彭春的启蒙,萌生了对话剧写作的极大兴趣。
1922年,万家宝以曹禺为笔名写下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曹禺这个笔名是他将自己的姓拆开,“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的组合,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一年后,曹禺在南开大学的课程全部完成,临近毕业之时,曹禺秉承父亲的意愿,报考协和医学院,本想把行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但他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恰巧南开又做了一个决定,曹禺因为成绩优异,可以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于是曹禺毫不费事地进了南开大学的政治系。但没多久,天生感性的曹禺就对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不感兴趣了,遂于1930年的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最终被录取。
1930年9月,曹禺与其他八位南开大学的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
清华大学也有学生演剧的传统,但是不像南开剧团那么出名,也不具备南开那样成熟的领导队伍。为了配合教学,清华西洋文学系有个不成文的传统,大学一、二、三年级学生都要参加演剧,由四年级的同学充当裁判,年年都照例进行。
曹禺一跨进清华校门,这个消息在同学们中间就传开了:从南开来了一个会演剧的新同学,还是戏剧家张彭春的得意弟子。
曹禺由此成为清华校园内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1932年,清华的剧团排演英国剧 高尔斯华绥的《罪》。这一次,曹禺被推选当上了导演。因为这个戏还从未在话剧舞台上演出过,剧中人物不多,场景也很少,便于新手导演排练、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