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赞助费
2011年6月,我陪马云去香港开会,其间马云跟虞锋一起吃饭。虞锋和马云一起创办了“云锋基金”,他俩是很好的朋友。虞锋是基金会的主席,他是我认识的企业家中最玉树临风的,不仅长得帅,还有完美的身材,身高185米,通常的装束是名牌而低调的西便装、名牌而低调的牛仔裤、名牌而低调的休闲皮鞋。
吃饭时马云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说:“虞锋,之前你好像说过要出钱给陈伟出书的噢。”
《这才是马云》出版前,马云拿了一部分草稿给他看过。虞锋说:“是啊,我当初是说假如没有出版社给他出的话我出钱给他出。现在已经出了,而且是不同的出版社抢着出……”
没等虞锋说完,马云抢着说:“也就是说你想赖?”
“我没有想赖……”
马云马上转过头对我说:“陈伟,虞总不会赖的,你把账号发给他。”
这时虞锋笑了:“好吧,陈伟,你把账号发给我吧。”
我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当是开了个玩笑,说:“好吧!”
饭后我真的把账号发给了虞锋,第二天账上多了一笔款,6位数。
感谢虞总!其实根本不存在赖不赖账的事,马云和虞锋只是为了让我高兴一下。而且之后虞锋还给投资“云锋基金”的每位大佬发了一本《这才是马云》,再次重印时虞总还帮我写了推荐语:“……说句实话,这是我唯一看完的写马云的书。”
这以后我就开始嘲笑所有见得着面的
:“写本破书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希望名人写个序或给一句推荐语,而且很多都是自己写好了拿去求名人首肯,我是别人给写推荐语还赞助我。哈哈!”
沈国军
银泰董事长沈国军是马云特别要好的朋友,马云和沈国军在筹办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沈总是我的偶像,一个平易近人的偶像。
沈总是我的偶像
有一回我们同机去美国,路漫漫,于是沈总跟我们讲起他的过去。
从小的各种辛苦:帮父亲捆海带苗,小手在冰冷的海水里冻得通红麻木;周末在泥海滩上用竹节抓跳跳鱼,之后到街上卖了赚学费;含泪一趟一趟挑着远远超过自己体重的大海带上山坡去晒……(此处省去200句)
父亲车祸离世后的艰难:妈妈和另一寡妇在村口开起早餐店,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客人很少,现在想,来的客人也都是因为同情。他从来没见过妈妈有过一元以上的“大票”……(此处省去300句)
母亲教会了他们兄妹不论贫富都要有骨气,接受别人帮助要知道回报。
最让人动容的是:母亲重病时坚决不肯再睡那张棕绷床,因为那是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母亲不愿死在那上面,否则之后卖不出价钱……
沈国军成功之后接所有乡亲去城里吃饭,还给每家送礼物,一顿饭全村人至少谈论了一年。村里所有要找沈国军帮忙的都会在清明节那天来沈国军父母的坟上,因为那天沈国军兄妹几人一定会在……
每一个故事都深深触动着我,也让我思考一个人的品德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聪明、机会和坚持等这些都是显性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隐性原因和逻辑链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是连续且无比细腻的堆积,是无法选几个点就可以解密的。
除马云外,我最希望写的人就是沈国军。那次回国后我在北京银泰的餐厅见了一位女
,我把沈国军小时候的故事讲了一半她就泪奔了。我被迫停止,因为这场景别人看过来:男的滔滔不绝,女的泪流满面,无论是把她看成秦香莲还是公主,我都像陈世美。
郭广昌
谈到太极,马云的另一位好朋友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是绕不过去的人物。
郭广昌在练太极“操”马云读大学时是杭州学联主席,郭广昌念复旦时也是学校学生会主席。他们大学时都会牺牲很多学习时间去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包括拎个破录音机组织周末舞会、安排年级篮球赛等等。表面上看这些都不需要多少技能,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碰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功力大增”,让他们赢在了大学这“第二起跑线”上。
马云3年前推荐郭广昌练习太极,郭广昌很快就抛弃了高尔夫球杆迷上了太极,他说太极不受条件限制,想练随时可练,真好!
郭广昌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加上自己手上就有健身公司,很快就在北京、上海等地铺开了他的“易太极”,还“拉拢”企业家和名人加入他的“郭派”太极。这两年只要他参加大型活动都会亲自带队上台表演太极。
尽管马云和郭广昌关于太极最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但练的太极拳却属不同“门派”。现在企业家们也分“马派”和“郭派”,当然马云和李连杰代表的“马派”人数多一些,而且我相信会越来越多。马云常常会对“郭派”的企业家开玩笑:“什么错误都可以犯,别犯路线错误。”
两派之间斗嘴从来没有停止过。“马派”中全国冠军一抓一大把,其中有一些是技击冠军,可以大战少林高手。
“郭派”的人说:“我们练太极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为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