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类比联想的规则
-
取象思维方式不同于抽象思维方式。因为抽象思维方式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逐级构建的,也就是在概念的基础上构成判断,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由已知的东西出发推得新的知识,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周易?系辞下》说:“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里的“像”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对已存在者的“象征”,而应解作“能象”;也就是说,面对如此丰富的变易可能,或所谓“通其变”而“极其数”的“至变”可能,解《易》者就总可能“引而申之”、“触类长之”,构成“趋时”之象。换言之,象符的变易总可能达到“会通”,构成“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能显示出时势发展的趋向,可据现在时的象预测,前瞻将来时的吉凶祸福。
中国古代学者向来缺乏抽象思维的兴趣。他们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通,物我互渗,并以己观物,直觉联想,内省体验,或将社会的伦常规范比附外在自然界的客观秩序,或在自然中观照自我,只因天人物我之间存在一丝相似(相反)或相关就可“比兴”、“类推”,以至“无譬,则不能言矣。”(刘向《说苑?善说》)我国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尚处在类比联想思维阶段。类比联想思维阶段是由原始表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比较多地带有原始思维的特征。原始思维也称为原逻辑思维。
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读过司马迁《史记》法文译本之后,对《史记》中关于星象与人事直接有关的记述大为震惊,从而萌生研究“原始人”思维的念头,并认为“原始人”的思维就是以受互渗律支配的集体表象为基础的、神秘的、原逻辑的思维。认为原始思维遵循互渗律,即以为人和各种物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超感觉的互相渗透的关系。或者说是认为有一种共性的神秘力量渗透于一切人和事物之中。(参见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原始思维基于集体表象,“这些表象在该集体中是世代相传,它们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等感情。”“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与我们的表象或者概念是有极深刻差别的……它们没有逻辑的特征。另方面,它们不是真正的表象”(同前引)。原始思维能把两件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看做是有因果关系的。
英国学者弗雷泽《金枝》指出,原始巫术“所依据的思想原则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所谓同类相生,或谓结果可以影响原因。第二是凡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以后,仍然可以继续相互发生作用。前者称之为相似律;后者称之为接触律或感染律。根据相似律,通过模仿,就可以产生巫术施行者所希望达到的任何效果”。原始思维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情感或神意的沟通。
简言之,原始巫术的思想原则是:只要相似相关就存在情意事理的关联。若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就可以比较清晰地体察《周易》“立象明意”、《诗经》“比兴”、诸子“类推”发生的根本原因了。
-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