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历代研究运用《周易》的情况

  历代研究运用《周易》的方法、目的都存在一定问题,都不是按照《周易》的思维方式、“立象尽意”的表述发生去读解作者本意,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望文生义地比附,都是为自己的政治观念服务,都是侧重于运用《周易》,而不是读解其本义。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易类》说:

  《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

  如春秋战国前,主要是从卦象、卦德去理解和运用《周易》,主要用于算卦,主观随意性很强。

  孔子则运用读诗、用诗的方法去读《周易》,断章取义地理解卦爻辞,把《周易》当做修身养性的教科书。

  汉代,始兴“爻位说”。有的把每卦六爻中的第五爻定为君位,余为臣位。第四爻近第五爻,这是臣逼君;上爻在君位之上,更坏;二爻是下卦之中一爻,凡中位都好。不管爻辞说什么,就按这个框框去凑说。这完全是为了鼓吹封建等级秩序,尊奉君权而作的。还有的认为奇数是阳,偶数为阴。若六爻中的初、三、五为阳爻叫“当位”,吉。二、四、上爻为阴爻叫“当位”,反之则是“不当位”,是不正常的情况,凶。此外还有“爻辰”、“互体”等说法。

  到三国魏末,王弼注释《周易》,开玄学之风,“尽黜象数,说以老庄”,“去象言易”,把《周易》从占筮书变为哲学书。

  宋朝道士陈抟又把《周易》变为方士书。朱熹、二程则利用《周易》阐发理学观念。

  近代,从闻一多、郭沫若始,摆脱古代的讲《易》方法,根据古代文字来读解《周易》。与古代学者相比,进步很大,由于忽视象数之学,不了解《周易》的思维方式,故其读解与《周易》本义仍有距离。

  现在很多学者利用《周易》提供的资料研究当时的历史、风俗、文字、哲学思想,甚至研究《周易》的自然科学,也同样忽视了对《周易》本义的读解。建立在误读基础上的研究,其结论的可信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研究任何一种文化都要抓住关键点: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我们则是尝试着将《周易》拉回到它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将象数、义理结合,通过了解象数思维,破解《周易》密码,读解《周易》古经最初要表达的本义;并尝试提炼关键观念,梳理《周易》内在的逻辑结构。

  了解《周易》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周易》的本义。

  比如说,《周易》中频繁出现的“贞”字究竟何意?这在《周易》研究史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自《左传》《易传》始就多将“贞”解作道德“正固”,《师》“贞丈人吉”,《师?彖传》解释为:“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直至今天大多数学者仍将“贞”解作“正”。

  如果我们了解《周易》产生的时代,了解《周易》原本的性质,分歧也许可以解决。

  1.从《周易》性质看,是占卜,其中蕴含道德,而不是专讲道德。占卜关注的是预测结果的吉凶,“贞吉”、“贞凶”与直言“吉”、“凶”都是表示占断的结果,没什么区别。

  2.从“贞”的本义看,《说文解字》:“贞,卜问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大卜,凡国大贞。大郑云:‘贞,问也。国有大疑,问于蓍龟。’后郑云:‘贞之为问。问于正者,必先正之,乃从问焉。’引《易?师》‘贞丈人吉。’”“贞丈人吉”,就是问卜的结果说,若丈人担任中军主帅就吉祥。



  卜、贞、占皆为占卜,区别仅在不同的方式、不同阶段而已。《说文解字》注:“卜,灼剥龟也。象灸龟之形,一曰:‘象龟兆之纵横也。’凡卜之属皆从卜。”“占,视兆问也。”

  3.早期文献中多有记载,甲骨卜辞中的“贞”多为贞卜;《左传?哀公十七年》:“卫侯贞卜。”《周礼?春官?天府》:“季冬陈玉,贞来岁之媺恶。”

  4.最重要的是,从《周易》文本的内容看,“贞”当为贞卜,而不是正固。

  《周易》六十四卦许多卦辞有“元亨利贞”,它处皆标点为“元亨,利贞”,独有《乾》卦标点为“元、亨、利、贞”,一部《周易》同样的表达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如《屯》卦: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是出嫁的意思,如“待字闺中”。传统解释为:“女子守正道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这在当时的背景下是讲不通的,不嫁不是“守正道”,及时嫁才是“守正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及时婚姻,传宗接代是“孝”的体现。冷兵器时代,人多好办事,急需人口繁衍。其实“贞”是“贞卜”,女子贞卜的结果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没嫁出去,十年后终于有了如意郎君。



  其实,《屯》卦讲的是创业初期的艰难,这里很有可能是用婚姻初期卜问生子之事比喻草创时期的步履维艰。《说文解字》:“字,乳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及鸟生子曰乳。”欲及时婚姻,趁自己还有一定主动权,把标准降低,就能嫁出去;若等十年后,年龄越大越难嫁出去。能否及时生子则不是自己说了算。《周易》一方面说新婚初期很难及时生子,一方面又给人希望,说坚持十年总会生子,这是大概率事件。然后再用求子事推论结婚生子、君臣遇合等事理。

  又如《屯》卦: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传统解释为:“做小事,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做大事,即使守正道也会有凶险。”“守正道”反而会前程凶险,这怎么能讲得通呢?其实是说在事业发展初期贞卜小事吉,贞卜大事凶。对于君主来说,安内是少事,攘外是大事。

  又如《否》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一般解释为“否卦违背人的需求,君子正固是不适宜的,大的前往,小的来到。”君子正固之德还有不适宜的时候?其实是此卦不利于君子占卜,因为“大往小来”,在君子被疏远,小人被重用的时代,占卜的结果肯定对君子不利。

  又如《屯?初九》:“利居贞,利建侯”,《明夷?九三》“不可疾贞”,《节》卦卦辞“苦节,不可贞”等等,用“守正”、“道德正固”都是解不通的。

  “贞吉”、“贞凶”、“贞疾”是同样的表述方式,“贞吉”是道德正固就吉祥,“贞凶”、“贞疾”该怎么讲?道德正固能防备疾病吗?道德和疾病有必然联系吗?

  《周易》中“贞”的本义当为“贞卜”,“正固”意是经学家将《周易》视为哲学书、道德书之后的解释。

  其实,《易传》的作者对此也早有认知,有时也将“贞”理解为“贞卜”,如《师?六五》:“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易传?象》注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易传》已经认识到用人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弟子舆尸,贞凶”,就是用人不当导致大败,而不是“道德正固以防凶”。

  又如《豫?六五》:“贞疾,恒不死。”《易传?象》注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阴爻乘凌阳爻之上为“乘刚”,是错误的做法,《豫》卦的六五乘凌九四之上,故“贞疾”,贞卜的结果预测会有疾病发生,虽不当位,但由于在中位,象征才德基本称位,方法得当,病情虽持续很久,但不至于死亡;而不是“守持正固防备疾病,必将长久健康不致灭亡”。道德正固能防备疾病吗?道德正固能“不死”吗?此中“防备”是根据哪个词翻译出来的?要将算卦书讲成道德书,改变作者原意,就破绽百出,很难自圆其说。把原本很简单的事,搞得很复杂。

  又如《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易传?象》注曰:“‘随有获’,其义凶也。”

  《恒?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易传?象》注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恒?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易传?象》注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晋?九四》:“晋如鼫鼠,贞厉。”《易传?象》注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周易》卦爻辞中有时不言“贞”,直言“问”,可证“贞”、“问”同义。如《益》:“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意思显豁:只要九五至尊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不用贞卜问天,结果定会吉祥。

  《易传》为了发挥儒家的伦理道德,更多的地方将《周易》中的“贞”解释为“正”(《易传?师?彖》),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遵循解释学尊重作者本意的学理,我们读解《周易》古经本义时要将“贞”解作“贞卜”;在读解《易传》时则要将“贞”解作“道德正固”。从对“贞”字含义的解释中,我们也可了解中国阐释学的特点以及“易”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如果我们按照《周易》象数思维的方式读解其本义,虽然很难,但由于方法、目的正确,而使我们有可能逐渐接近《周易》本义。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