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节 第三章
-
文官急急忙忙地说:“他们二人一直忠于建文帝,如今建文帝下落不明,他们二人看到皇上大军已到便相约自尽。当时正好微臣路过,微臣以为,此二人协助建文,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怎么可以让他们死得那么简单呢?臣便命人抓住了他们,现在皇上到了这里,我便将二贼交予皇上,听候皇上的发落。看他们的样子,他们二人是不满皇上登基呢!”这个文官嘴巴伶俐,说的话虽然让人觉得虚假无比,可是这种话大多数人爱听。
“哼,建文那小子难成气候,我才是真正的王者,你们两个有何不服呢?”朱棣怒视方孝孺和景清二人问道。
“乱臣贼子!陛下乃是太祖钦点的天子,你算什么?”景清大骂。
“我的膝盖只跪真命天子,我的膝盖绝不跪乱臣贼子。”方孝孺跟着大骂朱棣。
“哼,真命天子?我告诉你们两个,我朱棣才是大明江山的继承者,他朱允炆算什么!就因为太祖疼爱懿文太子,爱屋及乌才把皇位错给了这小子,试问众兄弟里面,除了本王之外,还有谁配继承大明江山呢?你们两个冥顽不灵,哼,你们真不怕死吗?”朱棣一路过来,无处不是一片欢呼,到了午门这里,遇到了方孝孺和景清二人,实在是扫兴无比,他实在想不到还有人不服自己。看着方孝孺和景清二人已经苟延残喘还对自己破口大骂,这实在是在羞辱自己这个大明江山的未来掌权者。
“燕王,你违背太祖遗训,你不得好死,太祖在天之灵一定不会饶恕你!”景清还在骂。袁珙走上前去,笑了笑,说:“景大人,方大人,二位请息怒。我知道二位对燕王心有不服,只是皇帝之位,能者居之,试问,朱允炆他有这个能力吗?”
袁珙这么一说,方孝孺便骂道:“你这个江湖恶棍,这里轮不到你说话。”看来他对袁珙这个相士倒也了解。
方孝孺恶言相对,景清却说:“太祖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陛下,这就是天命,这就是能力。你们现在做的是大逆不道、谋朝篡位、违背天意的事情,你们都不得好死!”
“嘿嘿,方大人,你别看不起老朽,老朽比起你这个大官人只怕要潇洒得多了。景大人说太祖传位给朱允炆,这就是朱允炆的能力,敢问,如果朱允炆有能力为何燕王胜、朱允炆败呢?难道太祖在天上没有好好地庇佑朱允炆吗?没有好好襄助建文吗?”袁珙继续和方孝孺、景清二人理论,他这一番话,朱棣听得很痛快,方孝孺、景清二人却哑口无言,方孝孺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骂道:“你这是一派胡言。”
“燕王胜而朱允炆败,说明什么呢?天下归心!天下归心代表什么呢?代表燕王可以取朱允炆而代之。”袁珙说完之后,方孝孺和景清二人嘴巴里面不停地念着“天下归心”二字,他们是明白人,建文帝之所以败成这个样子,原因太多了。而相比燕王,建文帝确实有些弱了。可是他们俩一心辅佐建文帝成大业,谁想到冒出姚广孝和袁珙等人拥燕王造反。燕王气势如虹,大获全胜,他们不甘心,实在难以接受燕王称帝这件事。
“什么天下归心,全是狗屁!”景清已然发疯了。
“景大人,大家都是斯文人,何必口出污言。”袁珙冷笑。
“哼,天下归心只是个大笑话!我就不信你朱棣当皇帝比陛下当得好,你就是个靠太祖荫庇跋扈一方的藩王,你这是在糟蹋大明江山。”方孝孺大声辱骂,朱棣几次禁不住要让方孝孺和景清二人血溅当场,不过他忍住了这口气,狠狠地看着方孝孺和景清两个快要变成疯狗的人,低声说道:“本王战场上没有输给允炆,本王当皇帝也不会输给允炆,你们走着瞧吧,我会让你们后悔对建文帝死心塌地!”
他说完之后便命人将他们俩带走听候发落。
一直沉默的李小白感到有些辛酸,皇位之争一向难免血光之灾,方孝孺和景清这两个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他又是高兴又是悲哀。高兴的是这两个人挺有正义感的,真的如同史书所言,傲骨铮铮威武不屈;悲哀的是,从今以后,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残酷的词语,一个叫“诛十族”,一个叫“瓜蔓抄”。
看着方孝孺、景清二人颓废的背影,李小白倒抽了一口凉气,他似乎已经看到两人的头顶上飘着死人的符号。
“道衍,你真不够义气,那两个蠢材辱骂本王,你怎么一声不吭呢?你不是能言善辩吗?”朱棣转过头对还在痴痴地看着被押下去仍然疯言疯语地狂骂朱棣的方孝孺、景清的李小白说。李小白顿时笑了笑,挠挠头说:“袁先生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天下归心。”
“我只是一时激愤罢了。”袁珙呵呵一笑。
“哪里哪里,我觉得袁先生说得很有道理,天下归心,名副其实。”李小白对朱棣说。
“那好,有你们两个辅助本王,本王也没有什么好畏惧的了。”
“进宫去吧!奉天殿就在前面了。”袁珙说道。
“嗯嗯,久违了的乾清宫。”朱棣微微一笑,骑着马在文武百官的恭迎之下缓缓地从午门进去,然后往奉天殿方向走去。
到了奉天殿前面,皇亲贵胄挤挤攘攘地聚围在大殿内,看到朱棣进来,他们纷纷涌上来拜倒在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些人里面,有各个藩王的家室,还有各个皇亲国戚。朱棣看着这些人,心中百感交集,这些人原本追随建文帝,现在一一臣服于自己,他感到有些可笑。可是,可笑归可笑,这些都是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人,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叔叔伯伯,还有各种亲戚,这是他的家庭,一个大家庭。然而自己起兵跟建文帝发动战争的时候,这个家庭里面的成员几乎没有人是赞成和支持他跟建文帝兵戎相见的。那时候,他觉得这个家远离了自己,抛弃了自己。
不过,他赢了这一场战争,这个家就又回来了,他觉得有些恶心,但是他即将要称帝了,默默地思索一番,这个家还是继续做个摆设吧!即使没有让自己感受到一丝的温暖,但是此刻看着眼前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在迎接自己,这是多么和气呢,这里面的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一幕幕都被这虚假的温情掩盖了。
朱棣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这些家人和自己有过不和,曾经反对自己起兵,他都不在乎了。他还要登基,登基的时候他需要眼前这个大家庭所有的成员来见证。
“皇上,请上坐。”谷王朱穗从众人里面匆匆地走出来,走到朱棣面前的时候,他口称“皇上”,朱棣悦然。皇亲国戚们分出一条道路,道路直通大殿上面的龙椅,那个位置,太祖坐过,建文帝坐过,而他朱棣很快就会坐在那里,睥睨天下。
“允炆怎么样了?”朱棣突然间关心起建文帝来。
朱穗怔了怔,如实回答说:“在皇上的大军进入紫禁城的时候,建文帝阖闭宫门自焚,已经死掉了,我们就等着皇上示下,如何处理建文帝自焚一事。”
“允炆他死了?”朱棣如同做梦一般,好像不大敢相信。
“对,皇上你入城之后,建文帝已经看清楚局势,建文帝畏惧您的威严,就带着自己的侍卫和家眷走进了火海,他们全给大火烧死了。”朱穗说。
“呵呵,居然就这么死掉了,看来他根本就不是能继承明室江山的人。”朱棣冷笑。他身边的袁珙此时说道:“如此就死掉了,这个真命天子实在太假了。”
他和朱棣心里都清楚,这一把大火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以之为借口让朱棣乘势登基,想不到真的把建文帝给烧死了。对他们而言,这实在是意料之外的喜事了,这年头好事真多,老天爷显灵了。要是建文帝还活着,朱棣登基就是普天之下的一个大笑话,火海葬了建文帝,这不是老天爷在帮忙吗?
这把火,他们原本不指望将建文帝烧死的。
“皇上脸色如此忧伤,难道是为了建文之死吗?唉,皇上果然是真龙天子,胸怀宽广,建文帝本是要置你于死地的人,他死了,你却如此神伤,你这菩萨心肠可是我们百姓之福啊!”曹国公李景隆一面说着一面走到朱棣的面前。
朱棣看着李景隆,建文帝的死的的确确让他心情有些奇怪,但不是忧伤,他绝不会替建文帝悲哀,他心里一直在惬意地笑,觉得连老天爷都站在自己这一边,他登基当皇上还有什么好忌惮的呢?
“皇上,建文帝他该死。”不知道谁说了一句。
“该死?”朱棣面对众人轻声问了一句。
“他难道不该死吗?他活该被烧死,你们还记得湘王朱柏吗?他被人指称谋反,建文帝不通情理地发兵围攻湘王府,结果为了表明心迹,湘王一家全部自焚而死。你们大家想过没有,这明摆着就是莫须有的罪名,建文帝心里想的就是除掉湘王。说湘王要造反,说湘王制钱币,说实话,滥制钱币最多的就是建文帝自己了,他居然冠冕堂皇地说湘王私自制币罪该万死,这不是等于说他自己也罪该万死吗?湘王自焚明志,说到底,湘王是不是被陷害的还不好说呢。”
朱棣的女婿李让这时候走出来,大声历数建文帝以前的暴行,提到湘王自焚一事,乾清宫内一派轰然,大家都纷纷议论起湘王朱柏之事。湘王朱柏本是建文帝的十二叔,建文帝毫不留情地将他逼死,宫内的人对于建文帝已然不满至极。
“湘王,呵呵!”提到湘王的时候,朱棣冷笑一声。对他而言,湘王的死确实给他很大的震动,要么死,要么反。虽然不知道湘王是否真的想造反称帝,不过他最后被建文帝逼死,这事警告朱棣,坐着等死还不如站起来反了,他可不愿意做第二个湘王。建文帝削藩,矛头直指朱棣,他位居北平,实力雄厚,建文帝能不忌惮吗?
大家议论着湘王之事,一个个悲容顿露,似乎都在认为燕王朱棣这一次逼死了建文帝,是给已经死去多年的湘王报仇雪恨。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建文帝逼湘王朱柏自焚,想不到他如今会被燕王朱棣逼迫自焚吧?
“这些过往之事就不提了,我们还是商量商量登基之事吧!”袁珙在一边提醒朱棣。
“也对,曹国公、谷王,建文帝自焚一事你马上昭告天下,让天下人都知道建文帝不幸驾崩。先把建文帝下葬,再择吉日行登基大典,由我燕王朱棣继承明室江山,如有异议者,杀无赦。”朱棣对曹国公李景隆和朱穗说。这两人虽然是投机取巧之辈,但因为他们大开金川门免了紫禁城一战,朱棣对他们俩甚为喜爱。
朱棣这么宣布之后,大家再一次纷纷拜倒大呼万岁。
李小白看着朱棣操纵着这一切,所谓天下归心,或许真是如此吧!朱棣当上了明成祖也不是全凭运气的事情,看这局势,朱棣完全掌控了整个天下、整个明皇室,甚至满朝文武。看着意气风发的朱棣的脸,杜雄利出现在他的脑海,他内心突然想笑,如果杜雄利知道他跟朱棣长得这么像,一定会觉得很不可思议吧。
朱棣坐到了龙椅之上,大家都忙着帮朱棣整顿江山,商量登基大事,一个个积极献策,一个个激情洋溢,这个奉天殿似乎很久没有那么热闹了。就在前些时候,建文帝在此亲手杀了朱棣妻子徐氏的弟弟徐增寿,当日喋血一幕,大家有目共睹。燕王未至的时候,整个皇宫都笼罩在一片阴霾里面,死气沉沉,众人惶惶不可终日。
大家原本都想着要和燕王血战到底,没想到建文帝先一步自焚,建文帝一死,大家没有什么好犹疑的了。跟着建文帝是打点江山治理天下,跟着燕王朱棣也是一样打点江山治理天下,只要能保住性命,跟哪一个皇帝不是跟呢?
一番整顿之后,李小白才有片刻休息的时间,他走出奉天殿。他在北京念大学的时候去故宫参观过,北京故宫很雄丽很伟岸,这个南京的故宫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不过,他清楚,北京故宫和南京的故宫怎么有可比性呢?南京故宫是明太祖朱元璋一手创建的,到现在也没多少年头。他一觉睡醒之后就跟着朱棣一路奔波,感觉很累,他似乎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朱棣之胜,见证了建文帝之死,见证了这个明室江山的瞬间交替。
“我怎么就穿越了呢,天啊!”李小白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和穿越小说里面描述的一样一下子回到了古代。
他回忆着,在穿越之前,他好像在收拾房间,被宋乐思追着打,他好像被电到了,触电之后他没有了知觉。就这样吗?他拼命回忆,然而脑海里面却是一个耳光结束了他的回忆。就这样来到了大明王朝而且变成了姚广孝这个假和尚吗?宋乐思呢?郑和呢?杜雄利呢?他们也穿越了吗?他们都穿越了的话,杜雄利要是遇到朱棣,那就有些搞笑了。李小白心里面寻思着,他觉得很好奇,不知道死党们有没有跟着自己一起来到这个朝代,他希望他们跟着过来,穿越似乎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唉,等我回去了,我一定要好好告诉他们我穿越之后遇到的事情,他们一定以为我在做梦。不过,我还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我还会遇到历史上哪一位大人物。”李小白傻傻地想着,背后突然有个人叫他:“师傅,我找你找了大半天了。”
李小白回身,只看到有个身穿深蓝色衣服的人叫自己师傅,他感觉很怪。目视那个人,他长得俊俏,就是胖了一点儿,他看到李小白之后喜滋滋的,李小白看到他的时候,整个人吓了一跳。他一把抱住那个胖子然后哭声叫道:“郑胖子,想不到你也穿越了,太好了,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来到了明朝,要不是遇到你,我想找个说话聊天的人都没有。”
这个叫李小白“师傅”的人确实和他的死党郑和长得一模一样。
被李小白这么一抱,那个胖子险些喘不过气来,他叫道:“师傅,你放开我,弟子快被你整死了。”他一面说着一面推开李小白。
李小白感慨了一下,想到姚广孝也有弟子,就没啥大惊小怪的了。可是姚广孝的弟子居然是郑胖子,李小白高兴不已,可是,郑胖子却口口声声叫自己“师傅”,自己哪里是他的师傅呢?李小白敲了一下郑胖子的头,说:“喂,我是李小白,你少给我装了,你也穿越了,这么说,宋乐思和杜雄利也穿越了,你告诉我他们现在在哪里?”
“穿越吗?师傅你在说什么高深的东西呢?能否跟弟子说明白些?”郑胖子对于李小白的话完全不理解,他傻呵呵地看着李小白。李小白彻底崩溃了,他仔仔细细地看着郑胖子,这就是自己的好兄弟郑和,现在怎么变成傻乎乎的白痴一个了呢?还称自己为“师傅”,这真是够搞笑的了,他瞪着郑和,他自己就是李小白哪里是什么姚广孝呢?郑和居然不认识自己?他真不明白,杜雄利长得像朱棣,现在郑和出现了,却叫自己“师傅”,他是什么人呢?他问那个胖子:“你叫我师傅,你是谁?”
“哈哈,姚和尚,你没有变成傻子吧!他是你的弟子福吉祥马三保啊!”袁珙从乾清宫里面走出然后就对李小白说。李小白看着袁珙,心里暗想:福吉祥马三保又是什么人?李小白脑子里面可想不起这是个什么人,不过自己都变成姚广孝,郑和穿越过来变成什么福吉祥马三保也是正常的事情,他看着马三保说:“你不叫马三保吧?”
“师傅,我不叫马三保,那我叫什么呢?”马三保感觉他的师傅有些奇怪。
“你叫郑和,你是我的好朋友啊!”李小白激动地说。
“我不知道谁是郑和,不过师傅你把我当成你的好朋友,弟子很开心。”马三保突然间感动得涕泗横流。李小白看着袁珙,乱套了,真的要天下大乱了,难道郑和没有穿越过来,只是马三保长得像郑和而已吗?自己又搞混乱了。袁珙此时正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他可不能暴露自己是李小白而不是姚广孝这个秘密。他看了看马三保,该死的,突然间多出一个弟子,他有些不知道怎么办了,看到马三保红肿的眼睛,说道:“你别掉泪了,师傅我把你当朋友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你激动什么呢?”马三保一边抹泪一边说:“三保我十岁的时候便从云南那地方出来,出身卑微,师傅能收我为弟子,还教会我武艺、兵法、《易经》方术,弟子我已经感动至死,师傅你还把三保当朋友,这真是三保前世修来的福分了。”
“三保,你能拜姚和尚为师,说明你和姚和尚缘分大着呢,你别哭了。”袁珙赶紧帮李小白收拾这个残局。
马三保止住哭泣,他对李小白拜了三拜说:“恩师在上,受弟子三拜,以后师傅的事情就是我三保的事情了,弟子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恩惠。”
李小白还是第一次遇到有人对自己下跪,下跪的这个人还是自己的死党郑和。他吓得退后一步,说道:“我不管你是不是郑和,以后你别给我下跪了。”
他这么一说,马三保马上站起来,然后说:“师傅说不跪就不跪了,在弟子眼里,师傅如同神明。”
“马三保?”李小白盯着马三保看了许久,他才想起了一件事情,明朝那个七次下西洋的郑和还没有改名叫郑和的时候好像就叫三保,对了对了,三保就是郑和!李小白想到这个的时候,他心里面感到无比的惘然,这是怎么了?自己的死党郑和居然变成了明朝的郑和,不仅长得像,名字也一模一样。天啊,这真是乱到了极点了!
“袁先生,燕王他想好什么时候登基了没?”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李小白赶紧问袁珙,他知道袁珙这个人不一般,他要小心提防才是。至于杜雄利长得像朱棣和郑和变成了马三保的事,他接下来会慢慢地查清楚。到底是不是杜雄利和郑和穿越过来了?他总感觉杜雄利和郑和已经穿越了,可是,朱棣和马三保只认识姚广孝,并不知道李小白。
“六月十七。”袁珙掐指算了一遍然后说。
“好日子。”李小白敷衍着。
“道衍也觉得这一天登基是好日子吗?太好了,今天才十三,十七就登基,我刚刚还说会不会仓促了一点,没有想到道衍你也觉得那一天是个不错的日子。好,本王就在六月十七日穿龙袍登基称帝。”朱棣满脸堆笑地从乾清宫里面走出来,正好听到李小白最后一句话。李小白顿时傻了,自己明明在胡说八道,朱棣居然信以为真,他觉得有些无语了。想想,这个朱棣对自己真是挺依赖的,心里面对姚广孝这个人实实在在地佩服了一下:他太牛了,居然可以让朱棣对他的话竟然没有任何的异议,能做到这点,非常人所为。
“那你就在六月十七登基吧!”李小白淡淡地说了一句。
“看来姚和尚跟老朽想的差不多嘛,所谓趁热打铁,先称帝,制造局势,让大家都觉得燕王你称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然婆婆妈妈的只怕余孽起势,到时候就难以加冕了。”袁珙分析得头头是道。
李小白对这些一窍不通,他又不是古代人,但听着袁珙的说法,似乎很有道理,至少说得很通。他点点头说:“袁先生说得正是。”
“嗯,择日不如撞日,虽然没几天就登基,但登基之事他们都准备好了,我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朱棣踌躇满志地说。
袁珙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天空,万里晴空,乾坤朗朗,他说:“只是诏书一事,燕王你心中有数了吗?”
“这事就交给方孝孺去办吧!”朱棣如意算盘打得贼响。
方孝孺乃是天下读书人的典范,才华横溢,而且还是建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如果他能出面写诏书,诏告天下燕王朱棣要继承明室江山,天下还有什么人敢不服呢?方孝孺都写诏书了,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唯自己马首是瞻吧,而且方孝孺作为建文帝身边亲近之人,认可了自己登基,也就说明自己才是真命天子,还有谁人会怀念建文帝呢?再说了,方孝孺辅政的时候主张“推恩令”,这是一个好政策,可惜建文帝没有采纳,却采纳了黄子澄等人的“削藩”政策。单凭这一条,朱棣就知道方孝孺是一个不仅有学问而且对治理天下很有心得的人,这样的人不为己用实在是可惜了。
朱棣提到方孝孺的时候,袁珙眉头皱了一下。
“两位有什么意见吗?”朱棣问李小白和袁珙。
“我吗?燕王你想用方孝孺,那就用方孝孺吧!”袁珙笑着说。
“三保,你说呢?”朱棣看到在一边发愣的马三保,顺便问了一句。马三保追随他很久了,和建文帝开战,马三保也立下不少战功,他又是姚广孝的弟子,朱棣对他还是喜爱有加的,有时候也让马三保参与自己和姚广孝、袁珙等人的话题。
“三保觉得方孝孺可用。”马三保想了想,说。
“好,那就让方孝孺来写诏书了。”朱棣开心地说。
一边的李小白嘿嘿冷笑,心想:要方孝孺帮你写诏书?你别做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