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老吃货的三种境界

  吃货当然也是有境界的,而且这三种境界都是民国人吃出来的。

  ——普通吃货是从美味中吃出滋味来;

  ——高级吃货是从粗茶淡饭中吃出滋味来;

  ——顶级吃货是从“不吃”中品出滋味来。

  普通吃货可以梁实秋为代表。这位大 对美食的研究水平与他对莎士比亚的研究水平接近,甚至专门写了《雅舍谈吃》来分享个人心得。就因为他太好吃,后来竟被批判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典型,你说这找谁说理去?下面请看,单是一个汤包,就被他从南到北地吃了个遍。而且把每一个包子都研究了个底儿朝天。

  梁实秋《汤包》:

  说起玉华台,这个馆子来头不小,是东堂子胡同杨家的厨子出来经营掌勺的。他的手艺高强,名作很多,所做的汤包,是故都的独门绝活。包子算得什么,何地无之?但是风味各有不同。上海沈大成、北万馨、五芳斋所供应的早点汤包,是令人难忘的一种。包子小,小得只好一口一个,但每个都包得俏式,小蒸笼里垫着松针(可惜松针时常用得太久了一些),有卖相。名为汤包,实际上包子里面并没有多少汤汁,倒是外附一碗清汤,表面上浮着七八条蛋皮丝,有人把包子丢在汤里再吃,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包了。这种小汤包馅子固然不恶,妙处却在包子皮,半发半不发,薄厚适度,制作上颇有技巧,台北也有人仿制上海式的汤包,得其仿佛,已经很难得了。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狗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狗不理去,搭平津火车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即使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也能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飚出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地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弄得皮破汤流,一塌糊涂。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这样的汤味道不会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



  梁实秋给人的印象仿佛像个南方人,他的籍贯写的也是“浙江钱塘”,但这实际是个大误会,因为梁实秋的祖父是地道的河北邢台人,当初为了科举考试方便,才把儿子的籍贯改成了“浙江钱塘”。梁实秋在北京出生和长大,是“京片子”阶层的代表。殷实的家庭把他培养成了资深吃货,资深吃货的特点是不仅把美食研究透了,还爱屋及乌,连带与美食有关的人和事也研究透了,例如饭店吃饭时与跑堂的交际规矩:

  北京饭馆跑堂都是训练有素的老手。从剥蒜、剥葱、剥虾仁的小利巴,熬到独当一面的跑堂,至少要到三十岁左右的光景。对待客人,亲切周到而有分寸。在这一方面东兴楼规矩特严。我幼时侍先君饮于东兴楼,因上菜稍慢,我用牙箸在盘碗的沿上轻轻敲了叮当两响,先君急止我曰:“千万不可敲盘作响,这是外乡客粗鲁的表现。你可以高声喊人,但是敲盘碗表示你要掀桌子。在这里,若是被柜上听到,立刻会有人出面赔不是,而且那位当值的跑堂就得卷铺盖。真个得卷铺盖,有人把门帘高高掀起,让你亲见那个跑堂扛着铺盖卷儿从你门前急驰而过。不过这是表演性质的,等一下他会从后门又转回来。”跑堂待客要殷勤,客也要有相当的风度。

  梁实秋虽然对美食有研究,但在吃货群中只能算是个普通吃货,高级吃货是他老师周作人这样的人,能从粗茶淡饭里品出味道来的人。

  与梁实秋一样,周作人写了很多关于吃的小文章,但从来不写大鱼大肉,只写菜根咸菜,但品味起来却比梁实秋的韵致更高。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我们于日用一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但是越精炼越好。

  上面这段话可看作是周作人的“人生宪法”。在这部“宪法”里面,茶饭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在周作人看来,一碗豆腐是胜过一席全猪宴的。

  周作人《臭豆腐》:

  近日百物昂贵,手捏三四百元出门,买不到什么小菜。四百元只够买一块酱豆腐,而豆腐一块也要百元以上,加上盐和香油生吃,既不经吃也不便宜,这时候只有买臭豆腐最划算了。这只要百元一块,味道颇好,可以下饭,却又不能多吃,大概半块便可下一顿饭,这不是很经济的吗……


  豆腐据说是淮南遗制,历史甚长,够得上说是中国文明的特产,现代科学盛称大豆的营养价值,所以这是名实相符的国粹。它的制品种类又很多,豆腐、油豆腐、豆腐干、豆腐皮、千张、豆腐渣等,此外还有豆腐浆和豆面包,做起菜来各具风味,并不单调,如用豆腐店的出品做成十碗菜,一定是比沙锅居的全猪席要好得多的。中国人所吃的小菜,一半是白菜萝卜,一半是豆腐制品……还有一件事想起来也很好玩的便是西洋人永远不会吃豆腐,我们想象用了豆腐干、油豆腐去做大菜,能够做出什么东西来,巴黎的豆腐公司之失败,也就是一个证明了。

  既然以粗茶淡饭、白菜、萝卜、红薯为美,周作人就和尝遍美食的梁实秋走两个极端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周作人非常厌恶北京的小吃,这不免让老北京粉丝十分惊讶:

  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了,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即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东西。……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这简直把北京的饮食都一棍子打死了,梁实秋知道了会不会大跌眼镜?很多人知道周作人的观点之后试图说服他,北京的饮食不像他说的那样不堪,可惜并无效果,这一方面是因为饮食习惯是童年时候养成的,几乎终生不能改,另一方面也是周作人的“人生宪法”在作怪,他喜欢那些能让他超脱于现实世界的东西,那些美味的东西只能让他留恋这个世界,而不是忘掉。

  最顶级的吃货只有一个人——弘一法师李叔同。

  李叔同是中华民国当仁不让的头号奇人,他做过的事太多,玩过的游戏太多,享受过的娱乐太多,吃过的美食太多,猎艳过的女子也不少,用著名佛教人士赵朴初的话来说,李叔同是“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意思是这个人给世界贡献的新鲜好玩的玩意儿太多了,但又令人惊奇地当了和尚。

  李叔同是中国第一个演话剧的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他组织春柳社,亲自扮演茶花女,从此,中国人有了京剧昆曲等戏曲之外的娱乐选择。

  李叔同是中国第一个画油画的人,是第一个弹钢琴的人,是第一个用裸模做模特的人……

  尝尽了世间的一切美好之后,李叔同隐隐感觉自己的人生需要作一些改变了,而这个改变是从一次断食开始的。

  断食是瑜伽修行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将近一个月的闭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从逐渐减少饭食开始直到不食人间烟火,在最空明的状态中悟道,然后再慢慢恢复正常饮食。李叔同为这次断食做了万全的准备。作为一个对现代科学了解很深的人,他记下了自己在闭关断食期间的所有生命状态。这是一篇人类精神的礼赞文,体现了人类对饮食理解的最高境界。

  弘一法师《断食日记》:

  丙辰十一月二十九日(民国五年):断食换心,是一种科学的实验,也是哲学的试验。

  弘一大师告诉闻玉,断食中,不会任何亲友,不拆任何函件,不问任何事务。家中有事,由闻玉答复,处理完毕,待断食期满,告诉我。断食中尽量谢绝一切谈话。整天定课是练字、作印、静坐三个段落。食量:早餐一碗粥;中餐一碗半饭,一碗菜;晚餐,一碗饭及小菜,这是平日三分之二的食量。晚间,准备笔、墨、纸,明天开始习字。闻玉是一个虔诚的护法。

  丙辰十一月三十日:清早六时起床,静坐片刻,盥洗,六点半以后,习字一点钟。早餐,粥大半碗。饭后,静坐。九时起,习字一点钟。午餐,饭、菜各一碗,十二点后,午眠。下午二时起,静坐。三点钟起,习字。饥肠辘辘。晚餐,饭、菜各一碗。饭后,静坐片刻。就寝。

  丙辰十二月一日:六时起身,静坐。习字功课如昨。早餐,粥半碗,较昨日为稀。中餐,饭、菜各一碗。午后小眠,习字如昨。傍晚,腹中如火焚。晚餐,饭半碗。逐日减少活动,以静、定、安、虑为生活中心。——闻玉示我,雪子有笺。闻玉待我,周切备至,此情永不能忘。


  丙辰十二月二日:清晨,习字,静坐如常。早餐,稀粥半碗。中餐,改吃粥及菜合一碗。傍晚,空腹时,腹中熊熊然。坚定信念,习字、静坐。精神稍感减衰,镜中看人,略见瘦削。晚餐,稀粥半小碗。六时入睡。

  丙辰十二月三日:晨起,精神渐渐轻快。早餐,稀粥半碗。中餐,稀粥一碗,菜少许。晚餐谢绝,但饮虎跑冷泉一杯。我如一老僧坐禅,闻玉赫然韦陀!精神翕然,腹内干燥减少。静坐。习字如昔。晚六时入睡,无梦。

  丙辰十二月四日:晨起,泉水一大杯,绝稀粥。静坐以待寂灭,习字以观性灵。中餐,稀粥半碗,菜少许。傍晚,泉水一杯。习字,静坐如常。闻玉示我,雪子笺至。“情”可畏也。——年前曾与雪子妥商,假期来虎跑断食。晚六时入睡。

  丙辰十二月五日:晨起,饮泉水一杯,清凉可口。习字,静坐。精神稳定,腹中舒泰。中餐,稀粥半小碗,无菜。晚,泉水一杯。六时入眠,安静,无梦,轻快。

  丙辰十二月六日:今天,整日饮甘泉。断绝人间烟火。习字,静坐。思丝,虑缕,脉脉可见。文思渐起,不能自已。晚间日落时入眠。

  丙辰十二月七日、丙辰十二月八日、丙辰十二月九日:静坐,习字,饮甘泉水。无梦、无挂、无虑、心清、意净、体轻。饮食,生理上之习惯而已!静坐时,耳根灵明,大地间无不是众生嗷嗷不息之声。

  丙辰十二月十日、丙辰十二月十一日:精神界一片灵明,思潮澎湃不已。法喜无垠。

  丙辰十二月十二日:作印一方,“不食人间烟火”空空洞洞,既悲而欣。

  丙辰十二月十三日:依法,中餐恢复稀粥半小碗。静坐,习字如昔。

  丙辰十二月十四日:饮食逐次增进。治印“一息尚存”。心胃开阔,饭食奇香。

  丙辰十二月十五日:丏尊当不知我来此间实行断食也。一切如旧。中餐用菜。署别名:李婴。老子云:“能婴儿乎?”

  丙辰十二月十六日:中餐改用饭菜。习字,静坐,作室内散步。

  丙辰十二月十七日、丙辰十二月十八日:七天不食人间烟火。精神,笔力,思考奇利。

  丙辰十二月十九日:整理各式书法一百余幅,印数方。回校。

  李叔同的断食是成功的,如果他生在当代,他大概会说“专业表演,请勿模仿”,正常人一顿饭不吃都会饿得受不了,更不要说坚持20多天的断食了。断食不是为了不吃饭,而是为了节省下吃饭的能量去体验精神的愉悦。在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后,他最终于1918年7月剃度出家,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弘一法师。

最新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发表书评 查看所有书评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Baidu
map